【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以控制单晶硅氧含量的连续直拉单晶炉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总的来说涉及单晶硅直拉
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以控制单晶硅氧含量的连续直拉单晶炉及方法。
技术介绍
直拉法是一种用来获取半导体、金属、盐和合成宝石等单晶材料的晶体生长方法。最原始的直拉法为单次直拉法,其中采用一个坩埚拉制一根晶棒,在拉制完以后坩埚会因冷却破裂而无法重复使用。目前单晶硅的工业生产多采用复投多次直拉法,是在单次直拉法的基础上给设备增加加料装置改进而来的。在复投多次直拉法中,每次拉制完硅晶棒后使坩埚保持高温,并且通过重复加料装置将多晶硅颗粒原料(或者西门子法的破碎料)批次加入到坩埚内剩余的硅熔液中熔化,用于下一次的硅晶棒拉制。复投多次直拉法不会像单次直拉法那样因冷却坩埚而导致坩埚破裂,使得坩埚在寿命内可以多次完全利用。目前,复投多次直拉法是工业界的应用主流,而基于复投多次直拉法做出改进,在拉晶过程中持续加入多晶硅原料的方法为连续直拉法。连续直拉法产出的硅晶棒品质更佳,电阻率更加均匀、分布更窄,更加适用于P型PERC等高效电池工艺及更加高效的N型电池工艺,从而更有利于高功率组件产出。基于效率、品质、成本等多重因素考量,连续直拉法将逐渐替代现有的复投多次直拉法。同时,在直拉单晶的过程中,石英坩埚中的氧(氧原子是石英的组分)和其他杂质在高温熔融硅的冲刷下进入熔体。在P型太阳能电池中,作为掺杂的硼和氧原子构成硼氧复合体造成电池效率的衰退。在电子级单晶硅片中,氧沉淀是造成COP的主要因素。在集成电路工业中主要使用磁场MC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按照需求调节单晶硅氧含量的连续直拉单晶炉,其特征在于,包括:/n坩埚;/n对坩埚进行升降旋转的装置;/n密封外壳,对连续直拉单晶炉的整体结构进行包围和真空密封;以及/n内坝,所述内坝设置在所述坩埚内,所述内坝中下部有开孔或者上沿有溢流缺口,使得坝内外对流既互相隔离,又液面相通,/n所述内坝将坩埚隔离为:内坝外的高氧挥发区和内坝单晶生长区,所述内坝的材质为非氧化硅的耐熔融硅侵蚀的高纯材料,或者所述内坝具有非氧化硅耐熔融硅侵蚀高纯涂层的材料。/n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按照需求调节单晶硅氧含量的连续直拉单晶炉,其特征在于,包括:
坩埚;
对坩埚进行升降旋转的装置;
密封外壳,对连续直拉单晶炉的整体结构进行包围和真空密封;以及
内坝,所述内坝设置在所述坩埚内,所述内坝中下部有开孔或者上沿有溢流缺口,使得坝内外对流既互相隔离,又液面相通,
所述内坝将坩埚隔离为:内坝外的高氧挥发区和内坝单晶生长区,所述内坝的材质为非氧化硅的耐熔融硅侵蚀的高纯材料,或者所述内坝具有非氧化硅耐熔融硅侵蚀高纯涂层的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照需求调节单晶硅氧含量的连续直拉单晶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坝的形状包括设有开孔和/或垛口的筒型或U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照需求调节单晶硅氧含量的连续直拉单晶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坝的材料是氮化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照需求调节单晶硅氧含量的连续直拉单晶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装置中的一个或多个:
设置在坩埚外侧和底部的坩埚托;
设置在坩埚外侧和底部的一个或多个第一加热器;
磁场施加装置,所述磁场施加装置向坩埚施加磁场MCZ,所述磁场包括勾型、水平或垂直的磁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照需求调节单晶硅氧含量的连续直拉单晶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硅加料器,所述硅加料器安装于所述坩埚的上方,并且根据预定的速度向坩埚提供液态硅或者固态多晶硅;
其中,所述坩埚中液态熔融硅的液位的深度小于1/2的坩埚直径,所述坩埚中最大熔融硅量小于单次拉晶2/3的总熔融硅需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按照需求调节单晶硅氧含量的连续直拉单晶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硅加料器是并行设置的两个或多个硅加料器,并且对同一个坩埚轮流或同时进行加注,
其中所述硅加料器包括:
开放式坩埚,所述开放式坩埚具有位于顶部的顶部开口和位于底部的注入口,所述开放式坩埚接收并容纳固态硅原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按照需求调节单晶硅氧含量的连续直拉单晶炉,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硅加料器包括:
料斗,所述料斗为用于容纳固态多晶硅原料的容器,所述料斗底部具有底部开口,料斗的底部开口与开放式坩埚的顶部开口对接,所述料斗的材料是石英或高纯陶瓷,或者所述料斗的内表面具有高纯涂层,所述料斗还包括:
设置在料斗底部开口上的硅材料塞子,所述硅材料塞子包括所述硅材料塞子包括与料斗相同直径的硅片、硅块、凸起的键、销子、齿或榫卯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按照需求调节单晶硅氧含量的连续直拉单晶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离装置,所述隔离装置设置在料斗与开放式坩埚的连接位置处,当所述隔离装置关闭时将外壳的内部隔离成两个气密空间,使料斗与其它装置气密隔离,当所述隔离装置打开时,两个气密空间连通,料斗的底部开口与开放式坩埚的顶部开口对接,所述隔离装置包括体法兰或隔离阀。
技术研发人员:丁欣,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引万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