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境治理固废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12640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固废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环境治理固废处理装置。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环境治理固废处理装置。技术方案:一种环境治理固废处理装置,包括有工作架板、运行控制屏和定位压制系统等;工作架板与运行控制屏相连接;工作架板与定位压制系统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达到了将固废球团串起焙烧,使焙烧热量能够直接传递至内层球团处,提高热量利用率,并且使球团之间存在气体流通空隙,可以对锌蒸汽进行快速收集,同时球体在受热后内部会逐渐膨胀,进而球体与焙烧棒之间会产生缝隙,使锌还原蒸发后能够及时溢出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环境治理固废处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固废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环境治理固废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钢铁冶金行业中存在大量的冶金固废,其中高炉除尘灰是其中之一,高炉除尘灰中含有丰富的Fe、C以及Zn、Pb等重金属,具有较好的综合回收利用价值;而转炉尘灰中,含有大量的Fe元素,回收的经济效益也十分显著;另外电炉灰中也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元素,烧结灰中含有量的Fe元素,回收价值巨大。现有技术对于冶金固废中有价金属的回收方法是将高炉灰制成内层球团,而将烧结灰包裹至内层球团表面形成包裹层,然后将包覆后的球团进行焙烧,使内层球团中的金属锌还原蒸发,将蒸汽形式的锌收集回收,但是包裹层在阻隔内层球团中的一氧化碳向外扩散的同时也会对还原蒸发后的锌蒸汽产生阻隔,使锌蒸汽的收集效率低下,长时间焙烧后易使固废物料性质发生改变,并且大量固废物料堆积进行焙烧,使得内部锌蒸汽无法快速溢出,同时焙烧热量还需通过包裹层传递至内层球团处,从而会导致焙烧效果不佳。结合上述问题,急需一种环境治理固废处理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环境治理固废处理装置,包括有工作架板(1)和运行控制屏(2),其特征是,还包括有定位压制系统(3)、正位排列系统(4)和出料系统(5);工作架板(1)与运行控制屏(2)相连接;工作架板(1)与定位压制系统(3)相连接;工作架板(1)与正位排列系统(4)相连接;工作架板(1)与出料系统(5)相连接;定位压制系统(3)与正位排列系统(4)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境治理固废处理装置,包括有工作架板(1)和运行控制屏(2),其特征是,还包括有定位压制系统(3)、正位排列系统(4)和出料系统(5);工作架板(1)与运行控制屏(2)相连接;工作架板(1)与定位压制系统(3)相连接;工作架板(1)与正位排列系统(4)相连接;工作架板(1)与出料系统(5)相连接;定位压制系统(3)与正位排列系统(4)相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境治理固废处理装置,其特征是,定位压制系统(3)包括有第一电动推杆(301)、第一固定板(302)、第一电动转盘(303)、第一集合板(304)、第一丝杆(305)、第一传动轮(306)、第一平齿轮(307)、第二平齿轮(308)、传动套(309)、六棱杆(3010)、衔接板(3011)、第二电动推杆(3012)、第一锥齿轮(3013)、第一传动块(3014)、中空围板(3015)、定位底板(3016)、第二传动轮(3017)、第二丝杆(3018)、第二传动块(3019)、第三传动块(3020)、第四传动块(3021)、第一光杆(3022)、第二光杆(3023)、第一连接板(3024)、第二连接板(3025)、压制限位板(3026)、第二集合板(3027)、第二电动转盘(3028)、第二固定板(3029)、第三电动推杆(3030)、下料斜板(3031)、第四电动推杆(3032)、第一电机(3033)和第三平齿轮(3034);两组第一电动推杆(301)设置于第一固定板(302)上方;两组第一电动推杆(301)均与工作架板(1)进行螺栓连接;第一固定板(302)与第一电动转盘(303)进行螺栓连接;第一电动转盘(303)与第一集合板(304)相连接;第一集合板(304)与第一丝杆(305)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集合板(304)与第二丝杆(3018)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丝杆(305)依次与第一传动轮(306)和第一平齿轮(307)进行固接;第一丝杆(305)依次与第一传动块(3014)和第一连接板(3024)进行旋接;第一传动轮(306)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3017)进行传动连接;第一平齿轮(307)下方侧面设置有第二平齿轮(308);当第一平齿轮(307)与第二平齿轮(308)相互啮合时,则第二平齿轮(308)传动第一平齿轮(307)进行转动,当第一平齿轮(307)与第二平齿轮(308)不啮合时,则第二平齿轮(308)不传动第一平齿轮(307);第二平齿轮(308)与传动套(309)进行固接;传动套(309)与六棱杆(3010)进行滑动连接;传动套(309)与衔接板(3011)进行转动连接;六棱杆(3010)与第一锥齿轮(3013)进行固接;六棱杆(3010)通过支架与工作架板(1)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锥齿轮(3013)与正位排列系统(4)相连接;衔接板(3011)与第二电动推杆(3012)进行螺栓连接;第二电动推杆(3012)与工作架板(1)进行螺栓连接;第一传动块(3014)与中空围板(3015)进行固接;中空围板(3015)与定位底板(3016)进行固接;中空围板(3015)与第二传动块(3019)进行固接;中空围板(3015)依次与第三传动块(3020)和第四传动块(3021)进行固接;第二传动轮(3017)与第二丝杆(3018)进行固接;第二丝杆(3018)依次与第二传动块(3019)和第二连接板(3025)进行旋接;第三传动块(3020)与第一光杆(3022)进行滑动连接;第四传动块(3021)与第二光杆(3023)进行滑动连接;第一光杆(3022)与第一连接板(3024)进行滑动连接;第二光杆(3023)与第二连接板(3025)进行滑动连接;第一连接板(3024)和第二连接板(3025)均与压制限位板(3026)进行固接;第一光杆(3022)和第二光杆(3023)均与第二集合板(3027)进行固接;第二集合板(3027)与第二电动转盘(3028)相连接;第二电动转盘(3028)与第二固定板(3029)进行螺栓连接;第二固定板(3029)上方设置有两组第三电动推杆(3030);两组第三电动推杆(3030)均与工作架板(1)进行螺栓连接;下料斜板(3031)设置于中空围板(3015)侧面上方;下料斜板(3031)与两组第四电动推杆(3032)进行螺栓连接;两组第四电动推杆(3032)均与工作架板(1)进行螺栓连接;第一电机(3033)设置于第一平齿轮(307)侧面下方;当第一平齿轮(307)与第三平齿轮(3034)相互啮合时,则第三平齿轮(3034)传动第一平齿轮(307)进行转动,当第一平齿轮(307)与第三平齿轮(3034)不啮合时,则第一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长民杨宾张发文袁明浩王琨赵文威王四军谢路明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郑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