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色透明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聚酰亚胺硬化膜技术

技术编号:29125431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色透明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冰水浴中,将二胺单体溶解于极性溶剂中,等完全溶解后加入二酐单体,搅拌反应12~24h,获得聚酰胺酸溶液;向上述得到的聚酰胺酸溶液中加入催化剂和脱水剂,得到聚酰胺酸树脂溶液;将上述得到的聚酰胺酸树脂溶液均匀涂覆在玻璃板上,在不同的温度下进行热处理,然后在冷水中浸泡使薄膜自然剥离,经简单干燥即得到无色透明聚酰亚胺薄膜。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聚酰亚胺硬化膜,包括无色透明聚酰亚胺薄膜以及阳极氧化铝硬化涂层,所述无色透明聚酰亚胺薄膜的厚度为10~100μm,硬化涂层厚度范围为0.05~10μm,可见光透过率≥95%,表面铅笔硬度为8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色透明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聚酰亚胺硬化膜
本专利技术属于新材料及其制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无色透明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聚酰亚胺硬化膜。
技术介绍
随着智能电子产业的快速发展,数码产品(尤其是手机)正呈现出向薄精细小的发展态势,移动产品的便携性受到日益关注。近些年AMOLED技术的日益成熟,拓展了显示面板从硬屏、曲面屏向可折叠、可卷曲的快速发展方向;传统的玻璃盖板已不能满足现有技术的发展需求,而替代玻璃盖板材料需要具备高硬度(≧7H)、高可见光区透过率(≧80%)、高化学稳定性。塑料薄膜因其较好的韧性,成为玻璃最具竞争力的替代品。PC(聚碳酸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具有较好的光学透过性,广泛的应用于屏幕保护膜,但这些产品在弯折的过程中因力学疲劳产生折痕、银纹等破坏了材料的光学透过性和外观效果,影响了对产品使用体验。目前研究最为广泛的为透明聚酰亚胺薄膜(例如,专利CN104582960A,CN105860073A,CN102675665A中所述等),该薄膜不仅具有聚酰亚胺薄膜优异的力学、热学和电学性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色透明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冰水浴中,将二胺单体溶解于极性溶剂中,等完全溶解后加入二酐单体,搅拌反应12~24h,获得聚酰胺酸溶液;/n向上述得到的聚酰胺酸溶液中加入催化剂和脱水剂,得到聚酰胺酸树脂溶液;/n将上述得到的聚酰胺酸树脂溶液均匀涂覆在玻璃板上,在不同的温度下进行热处理,然后在冷水中浸泡使薄膜自然剥离,经简单干燥即得到无色透明聚酰亚胺薄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色透明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冰水浴中,将二胺单体溶解于极性溶剂中,等完全溶解后加入二酐单体,搅拌反应12~24h,获得聚酰胺酸溶液;
向上述得到的聚酰胺酸溶液中加入催化剂和脱水剂,得到聚酰胺酸树脂溶液;
将上述得到的聚酰胺酸树脂溶液均匀涂覆在玻璃板上,在不同的温度下进行热处理,然后在冷水中浸泡使薄膜自然剥离,经简单干燥即得到无色透明聚酰亚胺薄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胺单体选自2,2'-双(三氟甲基)-4,4'-二氨基联苯(TFMB),1,4-双(2-三氟甲基4-氨基苯氧基)苯、9,9-双(4-氨基苯基)芴、3,3'-二羟基联苯胺、双(3-氨基-4-羟基苯基)砜、双(3-氨基-苯基)砜、2,2-双(4-氨基苯基)六氟丙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酐单体选自4,4'-(六氟异丙烯)二酞酸酐、3,3',4,4'-联苯四羧酸二酐(S-BPDA)、2,3,3',4'-联苯四甲酸二酐(α-BPDA)、环丁烷四甲酸二酐(CBDA)、1,2,4,5-环己烷四甲酸二酐(HPMDA)、5(6)-1-(4-氨基苯基)-1,3,3-三甲基茚满、4,4'-联苯二甲酰氯、双酚A二醚二酐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二酐单体的加入量与所述二胺单体的摩尔比为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性溶剂选自N-甲基吡咯烷酮(NMP)、N,N-二甲基乙酰胺(DMAc)、N,N-二甲基甲酰胺(DMF)、γ-丁内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榛张鹏史莹飞王恺孙鹏杨梦涵吕从江石俊峰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精工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