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用污水处理一体化生物活性炭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2429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船用污水处理一体化生物活性炭柱,包括柱体、容纳腔体和嵌合长槽;容纳腔体内部设置有不同类型的生物活性炭颗粒,所述容纳腔体整体为对应于柱体内径的圆柱形结构,生物活性炭颗粒可对应选择不同粒径的颗粒活性炭、粉末活性炭或者柱状活性炭,放置在不同的容纳腔体内,通过悬挂吊具将圆筒形壳体上方的挂钩固定,将密封盖打开,从填料开口处将对应的容纳腔体放入填料腔,调整容纳腔体位置,使得两侧的插接轴与对应长度的嵌合长槽卡接,插接轴完全与嵌合长槽卡接后,采用其他设备工具将活动按压轴向内推压,使其与限位长槽相互卡接,从而将容纳腔体固定在填料腔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船用污水处理一体化生物活性炭柱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为一种船用污水处理一体化生物活性炭柱。
技术介绍
随着航运事业的发展,船舶生活污水排放逐渐成为水环境污染及生态平衡破坏的重要肇因。船用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是为了防止由船舶和海洋平台产生的生活污水对航行水域造成污染而在船上和平台上设置的特定处理装置,既可用于生活污水的处理,使之达到国际排放标准,也可用作船上和平台上产生灰水的处理,防止船舶生活污水和灰水污染海洋环境和保护海洋生态平衡。生物活性炭技术是在活性炭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它是利用活性炭吸附与生物降解的协同作用来处理废水。生物活性炭技术就是将活性炭作为载体,通过富集或人工固定微生物,在适当的温度及营养条件下,微生物在活性炭表面生长繁殖,形成BAC。它可同时发挥活性炭的物理吸附作用和微生物的降解作用。但是现有的生物活性炭柱内通常设置一种活性炭填料,更换时需要整体更换活性炭柱,使用起来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用污水处理一体化生物活性炭柱,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船用污水处理一体化生物活性炭柱,包括柱体、容纳腔体和嵌合长槽;所述柱体底部设置有污水进管连接端,柱体上方设置有填料开口,填料开口处设置有对应的密封盖;所述柱体内部为填料腔,填料腔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不同长度的嵌合长槽;所述嵌合长槽内设置有对应长度的插接轴,插接轴内侧连接至容纳腔体外侧边,容纳腔体内部设置有不同类型的生物活性炭颗粒;所述嵌合长槽为半圆柱形凹槽结构,插接轴外侧面与嵌合长槽内部端面对应,插接轴内侧面与柱体内壁端面对应,插接轴截面为月牙状结构;所述插接轴顶端设置有贯穿孔,贯穿孔内设置有活动按压轴,活动按压轴顶部端面与插接轴内侧端面齐平;所述嵌合长槽顶端设置有对应于活动按压轴的限位长槽,限位长槽与嵌合长槽相互垂直。优选的,所述填料开口处边缘上设置有固定插槽,密封盖下方边缘处设置有对应于固定插槽的嵌合插片,填料开口外侧边缘设置有防水密封圈。优选的,所述填料开口下方设置有处理水排出管道,填料开口与填料腔之间设置为清水区。优选的,两长度相同的所述嵌合长槽分布在柱体截面同一直径方向上,与对应长度的插接轴一一对应。优选的,所述容纳腔体整体为对应于柱体内径的圆柱形结构,容纳腔体包括圆筒形壳体和设置在圆筒形壳体上下两端的透水滤膜,圆筒形壳体边缘上方设置有固定挂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容纳腔体内部设置有不同类型的生物活性炭颗粒,所述容纳腔体整体为对应于柱体内径的圆柱形结构,生物活性炭颗粒可对应选择不同粒径的颗粒活性炭、粉末活性炭或者柱状活性炭,放置在不同的容纳腔体内,通过悬挂吊具将圆筒形壳体上方的挂钩固定,将密封盖打开,从填料开口处将对应的容纳腔体放入填料腔,调整容纳腔体位置,使得两侧的插接轴与对应长度的嵌合长槽卡接,插接轴完全与嵌合长槽卡接后,采用其他设备工具将活动按压轴向内推压,使其与限位长槽相互卡接,从而将容纳腔体固定在填料腔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插接轴固定结构示意图。图中:1、柱体;2、污水进管连接端;3、填料开口;4、密封盖;5、嵌合长槽;6、插接轴;7、容纳腔体;8、生物活性炭颗粒;9、贯穿孔;10、活动按压轴;11、限位长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船用污水处理一体化生物活性炭柱,包括柱体1、容纳腔体7和嵌合长槽5;所述柱体1底部设置有污水进管连接端2,柱体1上方设置有填料开口3,填料开口3处设置有对应的密封盖4;所述柱体1内部为填料腔,填料腔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不同长度的嵌合长槽5;所述嵌合长槽5内设置有对应长度的插接轴6,插接轴6内侧连接至容纳腔体7外侧边,容纳腔体7内部设置有不同类型的生物活性炭颗粒8;所述嵌合长槽5为半圆柱形凹槽结构,插接轴6外侧面与嵌合长槽5内部端面对应,插接轴6内侧面与柱体1内壁端面对应,插接轴6截面为月牙状结构;所述插接轴6顶端设置有贯穿孔9,贯穿孔9内设置有活动按压轴10,活动按压轴10顶部端面与插接轴6内侧端面齐平;所述嵌合长槽5顶端设置有对应于活动按压轴10的限位长槽11,限位长槽11与嵌合长槽5相互垂直。进一步的,所述填料开口3处边缘上设置有固定插槽,密封盖4下方边缘处设置有对应于固定插槽的嵌合插片,填料开口3外侧边缘设置有防水密封圈。进一步的,所述填料开口3下方设置有处理水排出管道,填料开口3与填料腔之间设置为清水区。进一步的,两长度相同的所述嵌合长槽5分布在柱体1截面同一直径方向上,与对应长度的插接轴6一一对应。进一步的,所述容纳腔体7整体为对应于柱体1内径的圆柱形结构,容纳腔体7包括圆筒形壳体和设置在圆筒形壳体上下两端的透水滤膜,圆筒形壳体边缘上方设置有固定挂钩。工作原理:柱体1底部设置有污水进管连接端2,柱体1上方设置有填料开口3,填料开口3处设置有对应的密封盖4;所述柱体1内部为填料腔,填料腔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不同长度的嵌合长槽5;所述嵌合长槽5内设置有对应长度的插接轴6,插接轴6内侧连接至容纳腔体7外侧边,容纳腔体7内部设置有不同类型的生物活性炭颗粒8;所述容纳腔体7整体为对应于柱体1内径的圆柱形结构,容纳腔体7包括圆筒形壳体和设置在圆筒形壳体上下两端的透水滤膜,所述生物活性炭颗粒8可对应选择不同粒径的颗粒活性炭、粉末活性炭或者柱状活性炭,放置在不同的容纳腔体7内。所述嵌合长槽5为半圆柱形凹槽结构,插接轴6外侧面与嵌合长槽5内部端面对应,插接轴6内侧面与柱体1内壁端面对应,插接轴6截面为月牙状结构;所述插接轴6顶端设置有贯穿孔9,贯穿孔9内设置有活动按压轴10,活动按压轴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船用污水处理一体化生物活性炭柱,包括柱体(1)、容纳腔体(7)和嵌合长槽(5);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1)底部设置有污水进管连接端(2),柱体(1)上方设置有填料开口(3),填料开口(3)处设置有对应的密封盖(4);所述柱体(1)内部为填料腔,填料腔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不同长度的嵌合长槽(5);所述嵌合长槽(5)内设置有对应长度的插接轴(6),插接轴(6)内侧连接至容纳腔体(7)外侧边,容纳腔体(7)内部设置有不同类型的生物活性炭颗粒(8);所述嵌合长槽(5)为半圆柱形凹槽结构,插接轴(6)外侧面与嵌合长槽(5)内部端面对应,插接轴(6)内侧面与柱体(1)内壁端面对应,插接轴(6)截面为月牙状结构;所述插接轴(6)顶端设置有贯穿孔(9),贯穿孔(9)内设置有活动按压轴(10),活动按压轴(10)顶部端面与插接轴(6)内侧端面齐平;所述嵌合长槽(5)顶端设置有对应于活动按压轴(10)的限位长槽(11),限位长槽(11)与嵌合长槽(5)相互垂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用污水处理一体化生物活性炭柱,包括柱体(1)、容纳腔体(7)和嵌合长槽(5);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1)底部设置有污水进管连接端(2),柱体(1)上方设置有填料开口(3),填料开口(3)处设置有对应的密封盖(4);所述柱体(1)内部为填料腔,填料腔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不同长度的嵌合长槽(5);所述嵌合长槽(5)内设置有对应长度的插接轴(6),插接轴(6)内侧连接至容纳腔体(7)外侧边,容纳腔体(7)内部设置有不同类型的生物活性炭颗粒(8);所述嵌合长槽(5)为半圆柱形凹槽结构,插接轴(6)外侧面与嵌合长槽(5)内部端面对应,插接轴(6)内侧面与柱体(1)内壁端面对应,插接轴(6)截面为月牙状结构;所述插接轴(6)顶端设置有贯穿孔(9),贯穿孔(9)内设置有活动按压轴(10),活动按压轴(10)顶部端面与插接轴(6)内侧端面齐平;所述嵌合长槽(5)顶端设置有对应于活动按压轴(10)的限位长槽(11),限位长槽(11)与嵌合长槽(5)相互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波顾超超张罕冰张峥韩振波蔡治平王继荣
申请(专利权)人: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