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追踪定位的智能模块化防晃吊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24084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追踪定位的智能模块化防晃吊钩,包括吊钩主体,所述吊钩主体上设置有测重模块,还包括:电源模块;推力器,所述推力器固定于推力器上、周向布置在所述吊钩主体的外侧;电机,所述电机用于驱动所述推力器施加或者撤销推力;推力器支架,所述推力器支架通过连接螺栓固定于测重吊钩上;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电机进而驱动所述推力器对所述吊钩主体施加与其运动趋势方向相反的作用力;以及箱体,所述箱体设置在所述推力器的外部,且所述推力器轴线与箱体上窗口轴线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控制模块控制推力器,使之组合运转产生一个与吊钩运动方向相反的力,抑制吊钩的自由摆动,达到防摇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追踪定位的智能模块化防晃吊钩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吊钩,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可追踪定位的智能模块化防晃吊钩。
技术介绍
直升机作为20世纪航空技术极具特色的创造之一,极大的扩展了飞行器的应用范围,因其具有高效、快速、受空间限制较小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运输、巡逻、旅游、测绘和救援等领域。被称为空中120的救援直升机是典型的军民两用产品,它能快速的到达水路、陆路所不能到达的地方,进行物资运送、空中指挥以及搜救救援等工作。直升机搜救最明显的优势体现在,对近海地区翻覆船只落水人员的搜救,它能第一时间到达事发海域发现并救起落水人员,保障生命安全。直升机救援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直升机选择一块空地停下来,进行救援。另一种是直升机悬停于被救援者上空,利用绞车抛下钢索与吊钩,进行救援。两种救援方式均存在一定的缺点,第一种方式需要合适的平台供直升机停泊,这对于海上救援或者山林搜救是无法实现的。而第二种救援方式虽不需要直升机停泊,但是需要专业的绞车手来操控绞车,控制吊钩的收放,并且需要直升机驾驶员按照绞车手的指令,完成前进、后退、上升、下降等操作。这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追踪定位的智能模块化防晃吊钩,包括吊钩主体(1),所述吊钩主体(1)上设置有测重模块(10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电源模块;/n若干个推力器(3),所述若干个推力器(3)固定于推力器支架(4)上,并在所述吊钩主体(1)的外侧周向布置;/n电机,所述电机用于驱动所述推力器(3)施加或者撤销推力;/n推力器支架(4),所述推力器支架(4)通过连接螺栓固定于吊钩主体(1)上;/n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电机进而驱动所述推力器(3)对所述吊钩主体(1)施加与其运动趋势方向相反的作用力;以及/n箱体(2),所述箱体设置在所述推力器的外部,且所述推力器轴线与箱体上窗口轴线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追踪定位的智能模块化防晃吊钩,包括吊钩主体(1),所述吊钩主体(1)上设置有测重模块(10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电源模块;
若干个推力器(3),所述若干个推力器(3)固定于推力器支架(4)上,并在所述吊钩主体(1)的外侧周向布置;
电机,所述电机用于驱动所述推力器(3)施加或者撤销推力;
推力器支架(4),所述推力器支架(4)通过连接螺栓固定于吊钩主体(1)上;
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电机进而驱动所述推力器(3)对所述吊钩主体(1)施加与其运动趋势方向相反的作用力;以及
箱体(2),所述箱体设置在所述推力器的外部,且所述推力器轴线与箱体上窗口轴线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追踪定位的智能模块化防晃吊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双目识别定位追踪系统,所述双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海泉刘可心任昭鹏靳国良孙玉清王生海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海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