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住宅小区雨水污水综合和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123946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居民住宅小区雨水污水综合和利用系统,包括:污水管、污水处理厂、雨水管;所述污水管接入污水处理厂;所述雨水管设置在污水管的一侧;所述第一并流管设置在雨水管的端部,且第一并流管的两端分别与污水管及雨水管相连接;所述第一支管设置在雨水管的侧部,且第一支管的端部设置有集污池;所述第二支管设置在第一支管的侧部,且第二支管的端部设置有蓄水池;所述第一出水管设置在集污池的侧部,且第一出水管的端部与第二并流管相连接;通过对现有装置的改进,该系统具有能够有效降低污水管网压力、水处理效果好、更加环保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背景技术一项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居民住宅小区雨水污水综合和利用系统
本技术涉及雨水及污水综合利用
,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居民住宅小区雨水污水综合和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雨污水处理系统中,存在分流与合流两种,但是其均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由于城市初期建设,排污系统不够完善,后续不易进行改造,导致后期人口数量增多及暴雨天气时,会提高污水处理厂的负荷至常态下的几倍,因此导致了大量污水排到河流、在地面积蓄,对生态环境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均会造成严重影响。传统的分流制系统,需要两套管网,投资较大,施工时间长,且不会对初期雨水进行处理,依旧会造成污染,而合流制系统,在雨天时雨水与污水混合,导致需要处理的污水量会急剧提高,污水厂无法满足处理需求会将多余的污水直接排放至河流,造成河道污染,排水速度慢还易导致住宅区积水,导致不便。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居民住宅小区雨水污水综合和利用系统,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居民住宅小区雨水污水综合和利用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雨污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居民住宅小区雨水污水综合和利用系统,包括:污水管(1)、污水处理厂(2)、雨水管(3)、第一并流管(4)、第一支管(5)、第二支管(6)、集污池(7)、蓄水池(8)、第一出水管(9)、第二并流管(10)、第二出水管(11)、供水管(12);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管(1)接入污水处理厂(2);所述雨水管(3)设置在污水管(1)的一侧;所述第一并流管(4)设置在雨水管(3)的端部,且第一并流管(4)的两端分别与污水管(1)及雨水管(3)相连接;所述第一支管(5)设置在雨水管(3)的侧部,且第一支管(5)的端部设置有集污池(7);所述第二支管(6)设置在第一支管(5)的侧部,且第二支管(6)的端部...

【技术特征摘要】
1.居民住宅小区雨水污水综合和利用系统,包括:污水管(1)、污水处理厂(2)、雨水管(3)、第一并流管(4)、第一支管(5)、第二支管(6)、集污池(7)、蓄水池(8)、第一出水管(9)、第二并流管(10)、第二出水管(11)、供水管(12);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管(1)接入污水处理厂(2);所述雨水管(3)设置在污水管(1)的一侧;所述第一并流管(4)设置在雨水管(3)的端部,且第一并流管(4)的两端分别与污水管(1)及雨水管(3)相连接;所述第一支管(5)设置在雨水管(3)的侧部,且第一支管(5)的端部设置有集污池(7);所述第二支管(6)设置在第一支管(5)的侧部,且第二支管(6)的端部设置有蓄水池(8);所述第一出水管(9)设置在集污池(7)的侧部,且第一出水管(9)的端部与第二并流管(10)相连接;所述第二出水管(11)设置在蓄水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博达李福豪崔通严天朔代文芳张海东贠金涛齐燕枫祁航侯青爽司勇恒文雷叶凌云温可民毛佳威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