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内氧气检测报警系统,包括氧气浓度检测模块、显示模块、语音模块、报警模块、计时模块、人体感应模块、震动模块、信号收发模块、控制模块和远程终端;显示模块用来通过显示屏显示当前车内的氧气浓度数值和适宜人体的氧气浓度范围;语音模块用来进行语音警示;报警模块用来进行声光报警;震动模块和报警模块同步启动;控制模块通过信号收发模块与远程终端无线通信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多种警示手段有效防止车内人员窒息,且在车内没人时,语音模块、报警模块以及震动模块均不工作,防止造成噪音污染干扰汽车附近人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内氧气检测报警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报警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内氧气检测报警系统。
技术介绍
汽车都会有一些透气孔,虽然不会完全密封,但是紧闭门窗的话体质差的人还是会感到闷,长时间下来就会缺氧,容易导致窒息,经常会有发生窒息死亡案例,让人痛心,然而现在的汽车并没有专门的氧气检测报警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一)专利技术目的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汽车内氧气检测报警系统,当车内氧气浓度较低时,能够通过语音播报、声光报警以及震动报警三种方式提醒车内人员,同时发送信息至远程终端,通过多种警示手段有效防止车内人员窒息,且在车内没人时,语音模块、报警模块以及震动模块均不工作,防止造成噪音污染干扰汽车附近人员。(二)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汽车内氧气检测报警系统,包括氧气浓度检测模块、显示模块、语音模块、报警模块、计时模块、人体感应模块、震动模块、信号收发模块、控制模块和远程终端;氧气浓度检测模块用来检测汽车内的氧气浓度,氧气浓度检测模块处于常开状态;显示模块用来通过显示屏显示当前车内的氧气浓度数值和适宜人体的氧气浓度范围;语音模块用来进行语音警示,在汽车内氧气浓度低于适宜人体的氧气浓度范围的下限值时启动;计时模块在语音模块工作的同时开始计时;报警模块用来进行声光报警,报警模块在语音模块工作三十秒后汽车内的氧气浓度仍未达到适宜人体的氧气浓度范围时开始工作;震动模块和报警模块同步启动;人体感应模块用来感应汽车内是否有人;信号收发模块用来接收与发送信号;控制模块通过信号收发模块与远程终端无线通信连接;氧气浓度检测模块、显示模块、语音模块、报警模块、计时模块、人体感应模块、震动模块以及信号收发模块均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报警系统的报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氧气浓度检测模块检测汽车内的氧气浓度,并在显示模块上显示出当前车内的氧气浓度数值;S2、若当前车内的氧气浓度数值低于适宜人体的氧气浓度范围的下限值时,人体感应模块启动,感应车内是否有人;S3、当车内无人时,不与响应;当车内有人时,语音模块和计时模块同时启动,语音模块播报“车内氧气浓度过低,请打开车门或车窗”,计时模块倒计时三十秒,且控制模块向远程终端发送警示信息;S4、当三十秒后,车内的氧气浓度达到适宜人体的氧气浓度范围时,语音模块停止工作;当三十秒后,车内的氧气浓度仍未达到适宜人体的氧气浓度范围时,报警模块和震动模块同时启动,直到车内氧气浓度达到适宜人体的氧气浓度范围时停止工作。优选的,语音模块、计时模块、震动模块、信号收发模块和控制模块均设置在一个方形盒体内;氧气浓度检测模块、显示屏、报警模块和人体感应模块均设置在方形盒体外侧面上。优选的,显示屏上设置按键调整区。优选的,报警模块为声光报警器。优选的,远程终端为驾驶者手机。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当车内氧气浓度较低时,能够通过语音播报、声光报警以及震动报警三种方式提醒车内人员,同时发送信息至远程终端,通过多种警示手段有效防止车内人员窒息,且在车内没人时,语音模块、报警模块以及震动模块均不工作,防止造成噪音污染干扰汽车附近人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汽车内氧气检测报警系统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专利技术的概念。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汽车内氧气检测报警系统,包括氧气浓度检测模块、显示模块、语音模块、报警模块、计时模块、人体感应模块、震动模块、信号收发模块、控制模块和远程终端;氧气浓度检测模块用来检测汽车内的氧气浓度,氧气浓度检测模块处于常开状态;显示模块用来通过显示屏显示当前车内的氧气浓度数值和适宜人体的氧气浓度范围;语音模块用来进行语音警示,在汽车内氧气浓度低于适宜人体的氧气浓度范围的下限值时启动;计时模块在语音模块工作的同时开始计时;报警模块用来进行声光报警,报警模块在语音模块工作三十秒后汽车内的氧气浓度仍未达到适宜人体的氧气浓度范围时开始工作;震动模块和报警模块同步启动;人体感应模块用来感应汽车内是否有人;信号收发模块用来接收与发送信号;控制模块通过信号收发模块与远程终端无线通信连接;氧气浓度检测模块、显示模块、语音模块、报警模块、计时模块、人体感应模块、震动模块以及信号收发模块均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本专利技术中,氧气浓度检测模块检测汽车内的氧气浓度,并在显示模块上显示出当前车内的氧气浓度数值,当车内无人时,不与响应;当车内有人时,语音模块和计时模块同时启动,语音模块播报“车内氧气浓度过低,请打开车门或车窗”,计时模块倒计时三十秒,且控制模块向远程终端发送警示信息,当三十秒后,车内的氧气浓度达到适宜人体的氧气浓度范围时,语音模块停止工作;当三十秒后,车内的氧气浓度仍未达到适宜人体的氧气浓度范围时,报警模块和震动模块同时启动,直到车内氧气浓度达到适宜人体的氧气浓度范围时停止工作。本专利技术中,当车内氧气浓度较低时,能够通过语音播报、声光报警以及震动报警三种方式提醒车内人员,同时发送信息至远程终端,通过多种警示手段有效防止车内人员窒息,且在车内没人时,语音模块、报警模块以及震动模块均不工作,防止造成噪音污染干扰汽车附近人员。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报警系统的报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氧气浓度检测模块检测汽车内的氧气浓度,并在显示模块上显示出当前车内的氧气浓度数值;直观显示,便于查看汽车内的氧气浓度情况;S2、若当前车内的氧气浓度数值低于适宜人体的氧气浓度范围的下限值时,人体感应模块启动,感应车内是否有人;S3、当车内无人时,不与响应;当车内有人时,语音模块和计时模块同时启动,语音模块播报“车内氧气浓度过低,请打开车门或车窗”,计时模块倒计时三十秒,且控制模块向远程终端发送警示信息;车内无人时,不与响应,防止造成噪音污染干扰汽车附近人员;S4、当三十秒后,车内的氧气浓度达到适宜人体的氧气浓度范围时,语音模块停止工作;当三十秒后,车内的氧气浓度仍未达到适宜人体的氧气浓度范围时,报警模块和震动模块同时启动,直到车内氧气浓度达到适宜人体的氧气浓度范围时停止工作;通过多组警示方式来提示车内人员以及不在车内的驾驶者,避免车内人员窒息。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语音模块、计时模块、震动模块、信号收发模块和控制模块均设置在一个方形盒体内;氧气浓度检测模块、显示屏、报警模块和人体感应模块均设置在方形盒体外侧面上;便于将本报警系统安装在汽车内。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显示屏上设置按键调整区;能够手动调整适宜人体的氧气浓度范围,从而改变语音模块的工作灵敏度。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报警模块为声光报警器;成本较低,报警效果明显。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远程终端为驾驶者手机;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内氧气检测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氧气浓度检测模块、显示模块、语音模块、报警模块、计时模块、人体感应模块、震动模块、信号收发模块、控制模块和远程终端;/n氧气浓度检测模块用来检测汽车内的氧气浓度,氧气浓度检测模块处于常开状态;显示模块用来通过显示屏显示当前车内的氧气浓度数值和适宜人体的氧气浓度范围;语音模块用来进行语音警示,在汽车内氧气浓度低于适宜人体的氧气浓度范围的下限值时启动;计时模块在语音模块工作的同时开始计时;报警模块用来进行声光报警,报警模块在语音模块工作三十秒后汽车内的氧气浓度仍未达到适宜人体的氧气浓度范围时开始工作;震动模块和报警模块同步启动;人体感应模块用来感应汽车内是否有人;信号收发模块用来接收与发送信号;控制模块通过信号收发模块与远程终端无线通信连接;氧气浓度检测模块、显示模块、语音模块、报警模块、计时模块、人体感应模块、震动模块以及信号收发模块均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内氧气检测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氧气浓度检测模块、显示模块、语音模块、报警模块、计时模块、人体感应模块、震动模块、信号收发模块、控制模块和远程终端;
氧气浓度检测模块用来检测汽车内的氧气浓度,氧气浓度检测模块处于常开状态;显示模块用来通过显示屏显示当前车内的氧气浓度数值和适宜人体的氧气浓度范围;语音模块用来进行语音警示,在汽车内氧气浓度低于适宜人体的氧气浓度范围的下限值时启动;计时模块在语音模块工作的同时开始计时;报警模块用来进行声光报警,报警模块在语音模块工作三十秒后汽车内的氧气浓度仍未达到适宜人体的氧气浓度范围时开始工作;震动模块和报警模块同步启动;人体感应模块用来感应汽车内是否有人;信号收发模块用来接收与发送信号;控制模块通过信号收发模块与远程终端无线通信连接;氧气浓度检测模块、显示模块、语音模块、报警模块、计时模块、人体感应模块、震动模块以及信号收发模块均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氧气检测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系统的报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氧气浓度检测模块检测汽车内的氧气浓度,并在显示模块上显示出当前车内的氧气浓度数值;
S2、若当前车内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伟成,江文杰,敖纯均,谭海雄,占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正一电子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