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地形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2272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地形车,全地形车包括:车架;驾驶室,驾驶室设置于车架;动力单元,所述动力单元设置于所述车架,所述动力单元内设置有冷却通道,所述动力单元包括发动机、进气管路和空滤器,所述进气管路连接在所述发动机和所述空滤器之间;货箱,货箱设置于车架且位于驾驶室的后方;散热器,散热器位于货箱和驾驶室之间且与冷却通道相连通。由此,通过将散热器设置于驾驶室和货箱之间,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全地形车上的可用空间,可以提升全地形车的空间利用率,而且可以保证散热器安装设置的牢固性,还可以提升全地形车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地形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是涉及一种全地形车。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全地形车以其良好的通过性以及出众的驾驶乐趣慢慢得到人们的认可,正在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在相关技术中,全地形车的散热器一般均布置在车身的前侧,以对发动机散热降温,但是在车身前侧进风不足的情况下,散热器将无法对全地形车的发动机进行有效的散热,这样会导致发动机的温度过高,造成损坏或发生自燃。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全地形车,该全地形车在驾驶室后侧设置散热器,有效地提升了散热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全地形车,包括:车架;驾驶室,所述驾驶室设置于所述车架;动力单元,所述动力单元设置于所述车架,所述动力单元内设置有冷却通道,所述动力单元包括发动机、进气管路和空滤器,所述进气管路连接在所述发动机和所述空滤器之间;货箱,所述货箱设置于所述车架且位于所述驾驶室的后方;散热器,所述散热器位于所述货箱和所述驾驶室之间且与所述冷却通道相连通。由此,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包括:/n车架;/n驾驶室,所述驾驶室设置于所述车架;/n动力单元,所述动力单元设置于所述车架,所述动力单元内设置有冷却通道,所述动力单元包括发动机、进气管路和空滤器,所述进气管路连接在所述发动机和所述空滤器之间;/n货箱,所述货箱设置于所述车架且位于所述驾驶室的后方;/n散热器,所述散热器位于所述货箱和所述驾驶室之间且与所述冷却通道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架;
驾驶室,所述驾驶室设置于所述车架;
动力单元,所述动力单元设置于所述车架,所述动力单元内设置有冷却通道,所述动力单元包括发动机、进气管路和空滤器,所述进气管路连接在所述发动机和所述空滤器之间;
货箱,所述货箱设置于所述车架且位于所述驾驶室的后方;
散热器,所述散热器位于所述货箱和所述驾驶室之间且与所述冷却通道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包括:后背板,所述后背板连接于所述货箱的前侧,所述后背板和所述货箱之间限定出容纳槽,所述散热器设置于所述容纳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背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搭接在所述货箱的前侧上且相对所述货箱可拆卸地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包括:后背板,所述后背板位于所述散热器的前侧,所述后背板上开设有第一风口,所述第一风口与所述散热器正对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背板在所述全地形车的横向方向上形成有主座椅区、间隔区和副座椅区,所述第一风口位于所述间隔区。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货箱的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赛格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