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料运输系统的吊装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12272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物料运输系统的吊装支撑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设备的下方且沿着设备设有2~3组的第一组合构件;所述第一组合构件包括横向设置的承重横梁和分别竖直设置在承重横梁两端的两个吊杆;所述吊杆的底端与承重横梁的端部固定连接,吊杆的顶端铰接在车间现有的结构梁上;所述承重横梁上沿着设备固定设置有支撑主梁,设备固定设置在支撑主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节省了车间内部空间,减少土建基础、综合管线移位等改造、安装工作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物料运输系统的吊装支撑装置
本技术涉及石料输送设备承重支撑
,具体涉及一种物料运输系统的吊装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在钢铁冶炼、烘烤车间内增加的自动上料输送系统中,石料输送鳞板机下面需要有承重支撑结构,以承担设备重量、检修通道、平台和物料等荷载。承重支撑结构的常规形式如图1、2所示,它由固定设置在楼面或地面上的钢柱13、钢梁14和横梁12组成。此类承重支撑结构存在诸多缺点:第一,随着设备提升高度和输送距离的加大,设备整体体量也比较大,因此承重支撑结构占地空间也比较大,为保证结构本身的强度和稳定性,钢柱13和钢梁14的截面规格受到限制,导致钢材材料量增大,安装施工复杂,难度较高;第二,此类承重支撑结构需要在设备1下方增加很多的钢柱13和钢梁14,挤占了车间内部有限的空间,影响了车间内部物流组织和车辆行驶,并且增加了影响结构柱梁的管道支架等障碍物的移位改造施工量,增加了实施难度;第三,由于钢柱13在相应地面、楼板位置生根,就需要对钢柱13配置土建基础,而对下方楼层进行改造加固的设计施工,导致工期增加,费用相应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物料运输系统的吊装支撑装置,以节省车间内部空间,减少土建基础、综合管线移位等改造及安装工作量。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物料运输系统的吊装支撑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设备的下方且沿着设备设有2~3组的第一组合构件;所述第一组合构件包括横向设置的承重横梁和分别竖直设置在承重横梁两端的两个吊杆;所述吊杆的底端与承重横梁的端部固定连接,吊杆的顶端铰接在车间现有的结构梁上;所述承重横梁上沿着设备固定设置有支撑主梁,设备固定设置在支撑主梁上。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主梁平行的设置有两根,并且两根所述支撑主梁上设置有第二组合构件;所述第二组合构件包括平行且固定设置在两根支撑主梁之间的多根横向次梁。进一步的,所述横向次梁每间隔2~3跨距离长度悬挑至两根支撑主梁的外侧;所述支撑主梁外侧的横向次梁上且沿着设备固定设置有检修通道;所述检修通道包括固定设置在横向次梁外端部上的梯梁、固定设置在支撑主梁与梯梁之间的踏步以及固定设置在梯梁上部的护栏。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主梁与承重横梁的受力连接处设置有第三组合构件;第三组合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承重横梁上的支撑加劲板和固定设置在支撑加劲板上的顶部钢板;所述支撑加劲板为直角梯形,且其斜面以及固定设置在该斜面上的顶部钢板均平行于支撑主梁;所述支撑主梁与顶部钢板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顶部钢板的外边伸出支撑主梁的外边缘20mm。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1)第一组合构件包括横向承重横梁和两个竖直吊杆,通过坡口焊缝连接形成倒П刚体,上端与车间主体结构构件铰接设计,为主要的荷载承重传力途径;(2)第二组合构件包括支撑主梁、横向次梁、钢制护栏、槽钢梯梁、和花纹钢板踏步,满足鳞板机设备支座荷载承重和其双边检修及通行要求;(3)第三组合构件由顶部钢板和下部支撑加劲板组成,第三组合构件顶面倾斜,其倾斜角度与设备鳞板机倾斜角度相同,设备支撑主梁的翼缘与第三组合构件通长焊缝连接。本技术的第一组合构件至第三组合构件,零部件材料均为碳钢型材和钢板,连接方式主要为焊接,成本低廉可控,施工安装成熟可靠。本技术通过对原有石料输送设备鳞板机承重支撑系统的改进,第一组合构件支撑吊装安装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节省车间内部空间,减少土建基础、综合管线移位等改造、安装工作量。附图说明图1是常规承重支撑结构的立面示意图;图2是常规承重支撑结构的侧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立面示意图;图4是第一、第二组合构件组合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平面布置示意图;图6是第三组合构件的侧视示意图;图7是第三组合构件的平面示意图;图中:1、设备,2、结构梁,3、房柱;12、横梁,13、钢柱,14、钢梁;22、支撑主梁,23、吊杆,24、承重横梁,25、梯梁,26、护栏,27、踏步,28、次梁,29、支撑加劲板,30、顶部钢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物料运输系统的吊装支撑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设备1的下方且沿着设备1设有2~3组的第一组合构件;第一组合构件包括横向设置的承重横梁24和分别竖直设置在承重横梁24两端的两个吊杆23;吊杆23的底端与承重横梁24的端部固定连接,吊杆23的顶端铰接在车间现有的结构梁2上;承重横梁24上沿着设备1固定设置有支撑主梁22,设备1固定设置在支撑主梁22上。如图3所示,根据物料输送系统的跨越长度,结合车间内原有的结构梁2和房柱3的实际布置情况,本技术设置了2~3组第一组合构件,以便减小支撑主梁22的规格截面。第一组合构件为主要结构承重体系,用于支撑吊装设备1,承担了鳞板机即设备1的本体重量、输送物料重量以及检修走道等荷载。每组第一组合构件均包括承重横梁24和两个竖直吊杆23,通过坡口焊缝连接形成倒П刚体,吊杆23的顶端与车间主体结构构件铰接设计。承重横梁24采用中翼缘H型钢制作,吊杆23采用宽翼缘H型钢制作,承重横梁24与吊杆23通过坡口焊缝连接形成刚体,吊杆23的顶端采用螺栓与原有结构梁2临时连接,就位后全焊缝连接。支撑主梁22平行的设置有两根,并且两根支撑主梁22上设置有第二组合构件;第二组合构件包括平行且固定设置在两根支撑主梁22之间的多根横向次梁28。横向次梁28每间隔2~3跨距离长度悬挑至两根支撑主梁22的外侧;支撑主梁22外侧的横向次梁28上且沿着设备1固定设置有检修通道;检修通道包括固定设置在横向次梁28外端部上的梯梁25、固定设置在支撑主梁22与梯梁25之间的踏步27以及固定设置在梯梁25上部的护栏26。如图4、5所示,支撑主梁22的计算跨度控制在6~9m内,其型钢截面高度在250~400mm之间。检修通道由护栏26、槽钢梯梁25和花纹钢板踏步27焊接而成,踏步27的两端分别与槽钢梯梁25和支撑主梁22的腹板焊接;支撑主梁22平行设置两根,中间采用多根横向次梁28连接,横向次梁28平行设置,间距为支撑主梁22间距的1~1.5倍,并且适当位置用支撑连接;横向次梁28每间隔2~3跨距离长度悬挑至支撑主梁22外侧,其悬挑长度能支撑住槽钢梯梁25,横向次梁28通过坡口焊接与设备支撑主梁22形成刚接,以上构件组成第二组合构件。通过以上安装设置,第二组合构件形成稳定合理的组合受力体系,共同直接承担鳞板机即设备1的本体重量、输送物料重量以及检修走道等各种荷载,且横向次梁28在同一标高处设计成梁底平齐,保证了其上方槽钢梯梁25和花纹钢板踏步27的安装空间。支撑主梁22与承重横梁24的受力连接处设置有第三组合构件;第三组合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承重横梁24上的支撑加劲板29和固定设置在支撑加劲板29上的顶部钢板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物料运输系统的吊装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设置在设备(1)的下方且沿着设备(1)设有2~3组的第一组合构件;所述第一组合构件包括横向设置的承重横梁(24)和分别竖直设置在承重横梁(24)两端的两个吊杆(23);所述吊杆(23)的底端与承重横梁(24)的端部固定连接,吊杆(23)的顶端铰接在车间现有的结构梁(2)上;所述承重横梁(24)上沿着设备(1)固定设置有支撑主梁(22),设备(1)固定设置在支撑主梁(22)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物料运输系统的吊装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设置在设备(1)的下方且沿着设备(1)设有2~3组的第一组合构件;所述第一组合构件包括横向设置的承重横梁(24)和分别竖直设置在承重横梁(24)两端的两个吊杆(23);所述吊杆(23)的底端与承重横梁(24)的端部固定连接,吊杆(23)的顶端铰接在车间现有的结构梁(2)上;所述承重横梁(24)上沿着设备(1)固定设置有支撑主梁(22),设备(1)固定设置在支撑主梁(2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运输系统的吊装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主梁(22)平行的设置有两根,并且两根所述支撑主梁(22)上设置有第二组合构件;所述第二组合构件包括平行且固定设置在两根支撑主梁(22)之间的多根横向次梁(2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料运输系统的吊装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次梁(28)每间隔2~3跨距离长度悬挑至两根支撑主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密雷邢鹏飞孙杨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泰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