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矿用自卸车半主动油气悬架系统及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矿用自卸车悬架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矿用自卸车半主动油气悬架系统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矿用自卸车是露天矿山为完成岩石土方剥离与矿石运输任务而使用的一种重型自卸车,工作特点为运程短、承载重,常用大型电铲或液压铲进行装载,往返于采掘点和卸矿点。由于矿区的行驶条件极其恶劣,通常是在泥路甚至是无路条件下行驶,路面的激励对车轮具有较强的冲击,从而对车辆行驶的平顺性及车辆悬架的安全性能都有较大的影响。油气悬架由于有良好的刚度和阻尼非线性特征,可以良好的匹配车辆的行驶工况,从而提高车辆的平顺性和驾驶人员的舒适性并且可以防止车辆悬架行程过大,提高使用寿命。再者,矿用自卸车为短轴距和质量特别大的车型,没有相应的空间来安装传统的钢板弹簧减振,较适宜安装使用油气悬架。中国专利CN111559214A公开了一种带弹性件的油气悬架,在油气悬架活塞杆上增加弹性元件,提高油气悬架的平顺性与可靠性。这种悬架结构简单、方便维修,可以满足矿卡工作过程中的基本承载、减振功能。但由于矿区道路极其恶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矿用自卸车半主动油气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油气弹簧、设在油气弹簧上的加速度传感器(25)、阻尼调节单元以及车身高度调节单元;/n所述油气弹簧包括设有上端盖(2)和活塞(3)的缸筒(4),所述活塞(3)下端与杆筒(8)上端固定,所述杆筒(8)内腔设有浮动活塞(5),所述缸筒(4)的下端固定有导向套(9),所述导向套(9)嵌套在杆筒(8)上,所述杆筒(8)底部设有下端盖(12);所述上端盖(2)上设有连通缸筒(4)内腔的第一充气孔,所述缸筒(4)上设有连通其内腔的第一通孔,所述杆筒(8)下端设有连通其内腔的第二通孔,所述下端盖(12)上开有第二充气孔,所述第二充气孔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矿用自卸车半主动油气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油气弹簧、设在油气弹簧上的加速度传感器(25)、阻尼调节单元以及车身高度调节单元;
所述油气弹簧包括设有上端盖(2)和活塞(3)的缸筒(4),所述活塞(3)下端与杆筒(8)上端固定,所述杆筒(8)内腔设有浮动活塞(5),所述缸筒(4)的下端固定有导向套(9),所述导向套(9)嵌套在杆筒(8)上,所述杆筒(8)底部设有下端盖(12);所述上端盖(2)上设有连通缸筒(4)内腔的第一充气孔,所述缸筒(4)上设有连通其内腔的第一通孔,所述杆筒(8)下端设有连通其内腔的第二通孔,所述下端盖(12)上开有第二充气孔,所述第二充气孔其中一端连通杆筒(8)内腔并固定连接充气管(7),所述充气管(7)与杆筒(8)同轴线设置并且其上端穿过浮动活塞(5)后与活塞(3)中部固定;
所述阻尼调节单元包括二位二通电磁比例阀(20),所述二位二通电磁比例阀(20)的A口通过管路依次连通第一防爆阀(23)和第一通孔,所述二位二通电磁比例阀(20)的P口通过管路连通二位三通电磁阀(18)的A口,所述二位三通电磁阀(18)的B口堵死并且其P口通过管路依次连通第二防爆阀和第二通孔;所述二位二通电磁比例阀(20)的A口和P口两端还并联接入有第一卸荷阀(19)和第二卸荷阀(21);
所述车身高度调节单元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油箱(14)、过滤器(15)、液压泵(16)以及二位二通电磁阀(17);所述二位二通电磁阀(17)的A口连接到二位三通电磁阀(18)与第二防爆阀之间的管路上,P口分出两路分别连接液压泵(16)出口和溢流阀(13),所述溢流阀(13)与油箱(14)连通,所述二位二通电磁阀(17)、二位三通电磁阀(18)、二位二通电磁比例阀(20)以及加速度传感器(25)分别与外部PID控制器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用自卸车半主动油气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盖(2)与活塞(3)组成的主气室、浮动活塞(5)与活塞(3)组成的反压气室中均充填有高压氮气,活塞(3)和浮动活塞(5)将高压氮气与液压油隔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用自卸车半主动油气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速度传感器(25)设置在上端盖(2)上,其将测得油气弹簧的加速度与设定的期望值进行对比,通过PID控制器计算,通过控制输出电压,改变二位二通电磁比例阀(20)的电流,进而控制其开度大小,调节悬架输出的阻尼力大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用自卸车半主动油气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卸荷阀(19)与第二卸荷阀(21)分别在悬架的伸张行程和压缩行程中开启,第一卸荷阀(19)的开阀压力大于第二卸荷阀(21)的开阀压力。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用自卸车半主动油气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3)与杆筒(8)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导向套(9)与缸筒(4)螺栓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用自卸车半主动油气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盖(2)和下端盖(12)上均设有吊耳衬套(1)。
技术研发人员:谢方伟,郁程程,孙安欣,徐纯洁,田祖织,丁海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矿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