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横向联动式减震贮能汽车悬挂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悬挂系统
,特别是涉及一种横向联动式减震贮能汽车悬挂系统。
技术介绍
汽车悬挂系统是指由车身与轮胎间的弹簧和避震器组成整个支持系统,是现代汽车关键的部件之一。传统悬挂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支持车身,改善乘坐舒适度;传统悬挂系统的作用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架之间的力和力扭,并且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力,衰减由此引起的震动,以保证汽车能平顺地行驶;悬挂系统根据汽车导向机构不同可分为:独立悬架、非独立悬架。非独立悬架结构是以一支车轴(或结构件)连结左右二轮的悬挂方式。这种悬挂结构构造简单,左右轮在弹跳时会相互牵连,轮胎角度的变化量小使轮胎的磨耗小,在车身高度降低时还不容易改变车轮的角度。但是正是因为左右轮在弹跳时相互牵连,当一侧车轮发生震动,另一侧车轮也会随之震动,两侧车轮震动的幅度和频率不同,并且整个悬挂系统过于依赖车身重力硬性减震,因此降低乘坐的舒适性及操控的安定性;并且非独立悬挂设计的自由度小,致使操控的安定性较差。独立悬架结构每一侧的车轮都是单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横向联动式减震贮能汽车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叉臂联动杆、下叉臂、支点立柱、联动支板、发电装置、集电装置和减震器;所述上叉臂联动杆的第一端用于与一车轮活动连接,所述上叉臂联动杆的第二端与所述联动支板铰接,所述联动支板的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上叉臂联动杆,所述上叉臂联动杆还转动侧接于所述支点立柱,所述支点立柱的底端固定于车身上;所述联动支板的底端固定于所述发电装置上,所述发电装置与所述集电装置连接,所述发电装置与所述集电装置均固定于车身上;所述下叉臂的第一端与所述车轮活动连接,第二端与所述车身的一侧铰接,所述减震器安装于同一侧的所述上叉臂联动杆与所述下叉臂之间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横向联动式减震贮能汽车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叉臂联动杆、下叉臂、支点立柱、联动支板、发电装置、集电装置和减震器;所述上叉臂联动杆的第一端用于与一车轮活动连接,所述上叉臂联动杆的第二端与所述联动支板铰接,所述联动支板的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上叉臂联动杆,所述上叉臂联动杆还转动侧接于所述支点立柱,所述支点立柱的底端固定于车身上;所述联动支板的底端固定于所述发电装置上,所述发电装置与所述集电装置连接,所述发电装置与所述集电装置均固定于车身上;所述下叉臂的第一端与所述车轮活动连接,第二端与所述车身的一侧铰接,所述减震器安装于同一侧的所述上叉臂联动杆与所述下叉臂之间;
所述发电装置为差速式转动发电装置,所述差速式转动发电装置包括上载板、下载板、线性导轨以及设置于所述上载板与所述下载板之间的差速机构和发电机构,所述上载板与所述下载板平行设置,所述线性导轨垂直连接所述上载板与所述下载板,所述差速机构上接所述上载板,下接所述下载板;所述上载板和所述下载板的相对运动驱动所述差速机构将线性运动转化为转动,所述发电机构垂直固定连接所述下载板,所述差速机构啮合所述发电机构,所述发电机构外接所述集电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向联动式减震贮能汽车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的内侧连接有转向节,所述转向节的上部通过上球头与所述上叉臂联动的第一端铰接,所述转向节的下部通过下球头与所述下叉臂的第一端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向联动式减震贮能汽车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侧的所述上叉臂联动杆等长,且对称铰接于所述联动支板,所述联动支板的重心位置到两侧所述上叉臂联动杆连接的车轮轴心的距离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向联动式减震贮能汽车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叉臂为人字形结构,所述下叉臂的第二端为分叉结构,所述分叉结构的末端设置有铰接孔位,用于与所述车身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向联动式减震贮能汽车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叉臂联动杆上设置有预设孔位,所述预设孔位中套有所述减震器,所述减震器能够在所述预设孔位内活动;所述上叉臂联动杆的两侧面对称内嵌有支点轴承,所述支点轴承内嵌固定有支点轴杆,所述上叉臂联动杆与所述支点轴杆转动连接,所述支点轴杆的两端对称固定于两个所述支点立柱上;所述上叉臂联动...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