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岩棉保温板的下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122627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岩棉保温板生产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岩棉保温板的下料装置,包括支架具有两个容纳空间和可转动的转轴,转轴设于容纳空间的对称侧;输物组件为两个且一一对应设于容纳空间内,两个输物组件在容纳空间内均能升降,输物组件包括底座、驱动轴和传输带,驱动轴转动设于底座上,传输带的两端分别与驱动轴连接,底座滑动设于支架上,传动链条绕设于转轴上,传动链条一端与底座连接,另一端借助外物保持竖直设置;传感器为两个,分别设于两个容纳空间的外侧;控制器电连接转轴、驱动轴和传感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切割后的岩棉保温板从切割机械上卸料不及时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岩棉保温板的下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岩棉保温板生产
,具体的,涉及一种岩棉保温板的下料装置。
技术介绍
岩棉保温板是以玄武岩及其它天然矿石等为主要原料,岩棉保温板经高温熔融成纤,加入适量粘结剂,固化加工而制成的。岩棉保温板产品适用于工业设备、建筑、船舶的绝热、隔音。岩棉保温板制造成型后为了便于运输和存储,通常需要将大块板切割成小块。由于传统的方式是采用手工进行切割,这样不仅费时费力,还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出现了机械切割的方式,但是如果由于机械切割速度快,如果仅用人力对切割好的保温板进行搬运,并不能及时将保温板清理出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岩棉保温板的下料装置,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切割后的岩棉保温板从切割机械上卸料不及时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岩棉保温板的下料装置,包括:支架,具有两个容纳空间和可转动的转轴,所述转轴设于所述容纳空间的对称侧;输物组件,为两个且一一对应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两个所述输物组件在所述容纳空间内均能升降,所述输物组件包括底座、驱动轴和传输带,所述驱动轴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岩棉保温板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架(1),具有两个容纳空间(2)和可转动的转轴(3),所述转轴(3)设于所述容纳空间(2)的对称侧;/n输物组件,为两个且一一对应设于所述容纳空间(2)内,两个所述输物组件在所述容纳空间(2)内均能升降,所述输物组件包括底座(4)、驱动轴(5)和传输带(6),所述驱动轴(5)转动设于所述底座(4)上,所述传输带(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驱动轴(5)连接,所述底座(4)滑动设于所述支架(1)上,/n传动链条(7),绕设于所述转轴(3)上,所述传动链条(7)一端与所述底座(4)连接,另一端借助外物(8)保持竖直设置;/n传感器(9),为两个,分别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岩棉保温板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1),具有两个容纳空间(2)和可转动的转轴(3),所述转轴(3)设于所述容纳空间(2)的对称侧;
输物组件,为两个且一一对应设于所述容纳空间(2)内,两个所述输物组件在所述容纳空间(2)内均能升降,所述输物组件包括底座(4)、驱动轴(5)和传输带(6),所述驱动轴(5)转动设于所述底座(4)上,所述传输带(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驱动轴(5)连接,所述底座(4)滑动设于所述支架(1)上,
传动链条(7),绕设于所述转轴(3)上,所述传动链条(7)一端与所述底座(4)连接,另一端借助外物(8)保持竖直设置;
传感器(9),为两个,分别设于两个所述容纳空间(2)的外侧,用于感应保温板;以及
控制器,电连接所述转轴(3)、所述驱动轴(5)和所述传感器(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棉保温板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链轮(10),所述第一链轮(10)套设于所述转轴(3)上且与所述传动链条(7)实现链传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岩棉保温板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具有滑轨(11),所述输物组件还包括滚轮(12),所述滚轮(12)转动设于所述底座(4)上,所述滚轮(12)滚动设置于所述滑轨(1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岩棉保温板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包括:
主杆(13),为四个且均呈“门”字状,相邻两个所述主杆(13)之前形成所述容纳空间(2),所述转轴(3)转动设于所述主杆(13)上且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增杰钱富宝
申请(专利权)人:廊坊伊曼斯保温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