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交互送餐机器人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
,具体为一种智能交互送餐机器人。
技术介绍
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工作的工作,例如生产业、建筑业,或是危险的工作。机器人是高级整合控制论、机械电子、计算机、材料和仿生学的产物。目前在工业、医学、农业甚至军事等领域中均等有重要用途。现在餐厅的配餐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用餐者自取,另一种是服务员配送,第一种方式虽然省去了人工成本,但是取餐秩序混乱,在没有取号点餐的餐厅就这种现象更为明显,第二种方式虽然提高了服务质量,但是增加了人工成本,同时由于人工的接入,容易由于员工个人卫生问题,影响食品的卫生质量,而市场上出现的送餐机器人不能同时送出多个餐饮,降低了送餐效率。故而提出一种智能交互送餐机器人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智能交互送餐机器人。为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交互送餐机器人,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送餐箱(2),所述送餐箱(2)的顶部设置有交互操控箱(3),所述送餐箱(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压块(4),所述送餐箱(2)的内部位于压块(4)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横板(5),所述送餐箱(2)的顶壁设置有操控机构(6),所述送餐箱(2)的右壁设置有防护机构(7),所述送餐箱(2)的右侧开设有出餐口(11),所述出餐口(1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出餐平台(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交互送餐机器人,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送餐箱(2),所述送餐箱(2)的顶部设置有交互操控箱(3),所述送餐箱(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压块(4),所述送餐箱(2)的内部位于压块(4)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横板(5),所述送餐箱(2)的顶壁设置有操控机构(6),所述送餐箱(2)的右壁设置有防护机构(7),所述送餐箱(2)的右侧开设有出餐口(11),所述出餐口(1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出餐平台(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交互送餐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操控机构(6)包括有电机组(61),所述电机组(61)的顶部与送餐箱(2)的顶壁固定安装,所述电机组(61)输出端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半齿轮(62),所述电机组(61)输出端的表面位于第一半齿轮(62)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63),所述第一皮带轮(63)的表面通过皮带与第二皮带轮(64)的表面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皮带轮(64)的轴心处通过竖杆与第二半齿轮(65)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半齿轮(65)的轴心处通过竖杆与横板(5)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半齿轮(62)的表面设置有提升装置(9),所述第二半齿轮(65)的表面设置有推动装置(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交互送餐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装置(9)包括有啮合齿轮(91)和防护箱(92),所述防护箱(92)的后部与送餐箱(2)的后壁固定连接,所述防护箱(9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框(93),所述防护箱(92)的内部位于支撑框(93)的两侧固定连接有辅助板(94),所述辅助板(9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竖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交互送餐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啮合齿轮(91)的表面与第一半齿轮(62)的表面相互啮合,所述啮合齿轮(91)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一蜗杆(95),所述第一蜗杆(95)的底端贯穿防护箱(92)的顶部并与支撑框(93)的底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蜗杆(95)的表面与两个第一蜗轮(96)的表面相互啮合,两个所述第一蜗轮(96)的轴心处均固定连接有传动轴(97),两个所述传动轴(97)的前端均贯穿支撑框(93)的内部并与从动齿轮(98)的轴心处固定连接,两个所述从动齿轮(98)的表面通过链条(...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