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使用方便的阀杆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1937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使用方便的阀杆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的下端与压料模对应连接,所述下模的上端与中板模对应连接,在所述中板模与压料模内对应设有型腔,所述型腔内对应设有阀杆金属件;所述阀杆金属件包括阀杆定位柱和阀杆连接头,所述阀杆定位柱为柱状结构,在所述阀杆定位柱的一端对应设有阀杆连接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使用方便的阀杆模具使用方便,可以保证良品率,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使用方便的阀杆模具
本技术涉及阀杆模具领域,尤其是一种使用方便的阀杆模具。
技术介绍
阀杆是阀门重要部件,用于传动,上接执行机构或者手柄,下面直接带动阀芯移动或转动,以实现阀门开关或者调节作用。阀杆在阀门启闭过程中不但是运动件、受力件,而且是密封件。同时,它受到介质的冲击和腐蚀,还与填料产生摩擦。阀杆使用过程中对阀杆定位柱的尺寸要求很高,起到开启与关闭关键作用。现有的常规模具采用直面定位与曲面定位进行定位;定位后进行注料包胶加工。由于考虑成本,阀杆金属件在加工过程无法满足成品的公差要求,尺寸比较不稳定。因定位点是固定的,当阀杆金属件阀杆定位柱加工超公差时,将造成阀杆成品的阀杆定位柱超限导致产品报废。不良品率较高,且此不良不好发现,必须花费精力全检尺寸才能被检出,检测成本高。同时由于定位需要,直面定位点与曲面定位点只能贴合阀杆金属件,造成注料过程会有溢料,造成后道加工毛边不好处理造成困扰。因此,需要设计一种使用方便的阀杆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阀杆模具。本技术通过下述方案实现:一种使用方便的阀杆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的下端与压料模对应连接,所述下模的上端与中板模对应连接,在所述中板模与压料模内对应设有型腔,所述型腔内对应设有阀杆金属件;所述阀杆金属件包括阀杆定位柱和阀杆连接头,所述阀杆定位柱为柱状结构,在所述阀杆定位柱的一端对应设有阀杆连接头;所述型腔包括定位腔和包胶腔,所述包胶腔位于中板模与压料模之间,所述定位腔位于中板模内,在所述定位腔内对应匹配设有阀杆定位柱,在所述包胶腔内对应匹配设有阀杆连接头,在所述包胶腔内对应设有缓冲区,所述缓冲区与定位腔对应连通,在所述包胶腔内还对应设有切嘴。所述阀杆连接头的外径大于阀杆定位柱的外径。所述切嘴位于缓冲区的上方。所述定位腔的底部贯穿中板模与下模的上端对应接触,所述阀杆定位柱的底部与下模的上端对应接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一种使用方便的阀杆模具使用方便,可以保证良品率,降低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使用方便的阀杆模具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结构详图;图3为图1中B部结构详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使用方便的阀杆模具的阀杆金属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上模,2为下模,3为压料模,4为中板模,5为型腔,51为定位腔,52为包胶腔,521为缓冲区,522为切嘴,6为阀杆金属件,61为阀杆定位柱,62为阀杆连接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优选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使用方便的阀杆模具,包括上模1和下模2,所述上模1的下端与压料模3对应连接,所述下模2的上端与中板模4对应连接,在所述中板模4与压料模3内对应设有型腔5,所述型腔5内对应设有阀杆金属件6;阀杆使用过程中对阀杆定位柱的尺寸要求很高,起到开启与关闭关键作用。如图3所示,所述阀杆金属件6包括阀杆定位柱61和阀杆连接头62,所述阀杆定位柱61为柱状结构,在所述阀杆定位柱61的一端对应设有阀杆连接头62;如图2所示,所述型腔5包括定位腔51和包胶腔52,所述包胶腔52位于中板模4与压料模3之间,所述定位腔51位于中板模4内,在所述定位腔51内对应匹配设有阀杆定位柱61,在所述包胶腔52内对应匹配设有阀杆连接头62,在所述包胶腔52内对应设有缓冲区521,所述缓冲区521与定位腔51对应连通,在所述包胶腔52内还对应设有切嘴522。如图4所示,所述阀杆连接头62的外径大于阀杆定位柱61的外径。所述切嘴522位于缓冲区521的上方。所述定位腔51的底部贯穿中板模4与下模2的上端对应接触,所述阀杆定位柱61的底部与下模2的上端对应接触。本申请在模具中板模设置缓冲区,将定位腔51的底部(中板模4底部、下模2的上端)设置阀杆定位柱的定位区,由中板模厚度决定阀杆定位柱的尺寸。如果阀杆定位柱的尺寸偏长,阀杆连接头62的底部将高出切嘴位,将包胶腔内的包胶下移缓冲掉阀杆定位柱高出的部分;如阀杆定位柱的尺寸太短,则将阀杆定位柱下移,阀杆连接头62部分进入缓冲区,包胶上移缓冲掉短掉的部分,这样就可以保证阀杆定位柱的尺寸。由于将定位点转移到底部,注料包胶加工后,由于有设置了切嘴,溢料部分容易由切嘴处断开,后道容易处理。本申请模具的注塑成型过程、原理、方法为公知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尽管已经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和列举,应当理解,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对上述实施例做出修改或者采用等同的替代方案,这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在不偏离本技术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使用方便的阀杆模具,包括上模(1)和下模(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的下端与压料模(3)对应连接,所述下模(2)的上端与中板模(4)对应连接,在所述中板模(4)与压料模(3)内对应设有型腔(5),所述型腔(5)内对应设有阀杆金属件(6);/n所述阀杆金属件(6)包括阀杆定位柱(61)和阀杆连接头(62),所述阀杆定位柱(61)为柱状结构,在所述阀杆定位柱(61)的一端对应设有阀杆连接头(62);/n所述型腔(5)包括定位腔(51)和包胶腔(52),所述包胶腔(52)位于中板模(4)与压料模(3)之间,所述定位腔(51)位于中板模(4)内,在所述定位腔(51)内对应匹配设有阀杆定位柱(61),在所述包胶腔(52)内对应匹配设有阀杆连接头(62),在所述包胶腔(52)内对应设有缓冲区(521),所述缓冲区(521)与定位腔(51)对应连通,在所述包胶腔(52)内还对应设有切嘴(52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使用方便的阀杆模具,包括上模(1)和下模(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的下端与压料模(3)对应连接,所述下模(2)的上端与中板模(4)对应连接,在所述中板模(4)与压料模(3)内对应设有型腔(5),所述型腔(5)内对应设有阀杆金属件(6);
所述阀杆金属件(6)包括阀杆定位柱(61)和阀杆连接头(62),所述阀杆定位柱(61)为柱状结构,在所述阀杆定位柱(61)的一端对应设有阀杆连接头(62);
所述型腔(5)包括定位腔(51)和包胶腔(52),所述包胶腔(52)位于中板模(4)与压料模(3)之间,所述定位腔(51)位于中板模(4)内,在所述定位腔(51)内对应匹配设有阀杆定位柱(61),在所述包胶腔(52)内对应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桑德明刘传雷张科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宏阳鑫橡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