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鼻毛修剪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1843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用器械领域,公开了一种鼻毛修剪器,包括筒体、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筒体一端的盖体、固定在所述盖体上的第一刀片,以及第二刀片;所述第一刀片与所述第二刀片相对贴合叠放;所述第一刀片的一侧具有连续的第一切割齿并形成第一切割区域,所述第二刀片的一侧具有连续的第二切割齿并形成第二切割区域,所述第二切割区域相对所述第一刀片的部分投影与所述第一切割区域相互重合,所述第二刀片通过驱动机构沿所述第二切割齿的延伸方向上直线往复运动;所述盖体上还设置有摄像头、以及用于提供摄影灯光的光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避免交叉感染的同时,便于医护工作人员观察鼻腔内鼻毛的修剪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鼻毛修剪器
本技术涉及医用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鼻毛修剪器。
技术介绍
目前,患者在进行鼻腔、或者与鼻内镜相关手术前,需要去除多余鼻毛,保证鼻腔的洁净以方便手术顺利进行。一般地,医护工作人员采用修剪鼻毛的剪刀或者鼻毛修剪器来完成鼻毛的修剪工作,其中,由于修剪鼻毛的剪刀较为锋利,容易对鼻腔内壁造成伤害,且耗时长效率低,因此鼻毛修剪器使用较为普遍。但目前的鼻毛修剪器多为一体式结构,刀头体积较小,难以完全干净清洗刀头而容易造成交叉感染,导致鼻毛修剪器不可反复使用,增加了医疗成本。此外,由于鼻孔面积较小和鼻腔环境较暗,医护工作人员难以清晰观察鼻腔内部的修剪情况,容易出现修剪不干净或对鼻腔内壁造成损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鼻毛修剪器,可避免交叉感染的同时,便于医护工作人员观察鼻腔内鼻毛的修剪情况。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鼻毛修剪器,包括筒体、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筒体一端的盖体、固定在所述盖体上的第一刀片,以及第二刀片;所述第一刀片与所述第二刀片相对贴合叠放;所述第一刀片的一侧具有连续的第一切割齿并形成第一切割区域,所述第二刀片的一侧具有连续的第二切割齿并形成第二切割区域,所述第二切割区域相对所述第一刀片的部分投影与所述第一切割区域相互重合,所述第二刀片通过驱动机构沿所述第二切割齿的延伸方向上直线往复运动;所述盖体上还设置有摄像头、以及用于提供摄影灯光的光源。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呈圆柱体状的转动体、滑块,以及用于驱动所述转动体绕其中心轴线转动的致动组件;所述转动体的外侧壁上开设供所述滑块滑动的曲线滑槽,所述滑块通过连接杆与所述第二刀片固定连接;所述盖体具有一端带开口的第一容置腔,所述转动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腔内,所述盖体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容置腔连通且供所述连接杆直线运动的第一直线槽。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致动组件包括转动轴、以及驱动所述转动轴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转动轴通过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与所述转动体相连接,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筒体的内部且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突出于所述筒体的一端端面的外部。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转动轴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槽相卡合的第一卡块。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容置腔内设置有用于遮挡所述开口的挡板,所述挡板开设有供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穿过的穿孔。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固定在所述盖体外侧壁上的框体;所述框体具有装载所述第一刀片和所述第二刀片的第二容置腔,所述框体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容置腔连通且供部分所述第一切割齿和部分所述第二切割齿突出的第二直线槽,所述第二侧壁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容置腔连通且供所述连接杆直线运动的第三直线槽;所述第一刀片固定在所述第二容置腔的内侧壁上。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切割齿沿第一预设直线设置在所述第一刀片的侧壁,所述第二切割齿沿第二预设直线设置在所述第二刀片的侧壁;所述第一预设直线与所述第二预设直线相对平行。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筒体与所述盖体连接的一端端面上设置有呈环状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内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盖体带开口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连接部相配合的适配部,所述适配部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卡槽相卡合的第二卡块。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筒体在远离所述盖体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帽体。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鼻毛修剪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实施例的鼻毛修剪器包括相互可拆卸的盖体和筒体,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分别设置在盖体上,在对一个患者完成鼻毛修剪后,通过拆卸盖体并更换新的盖体,避免清洗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的麻烦,同时有效避免交叉感染的问题。此外,在盖体上设置有摄像头和用于提供摄影灯光的光源,摄像头实时拍摄鼻腔内部的修剪情况,以保证对鼻毛的修剪效果。进一步的,本技术实施例的鼻毛修剪器利用第二刀片相对第一刀片作直线往复运动,使得伸入第一切割齿和第二切割齿之间的鼻毛被运动的第二切割齿和静止的第一切割齿切断,以完成对鼻毛的修剪作业。剪断的鼻毛会掉落粘附在第一刀片或第二刀片的表面,由于第一刀片与第二刀片是相对贴合叠放,外部空间较为宽广,可以利用吹风方式将粘附在第一刀片或第二刀片表面的鼻毛吹出并清除,确保剪断的鼻毛不影响修剪效果。此外,本技术的第二刀片在直线往复运动的过程中不会产生吹出的气流,有效避免剪断的鼻毛吹入用户的鼻腔伸出,提高用户使用的舒适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鼻毛修剪器的局部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鼻毛修剪器的正视图;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鼻毛修剪器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第一刀片、第二刀片、框体、以及盖体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第一刀片、第二刀片、框体、以及转动体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第一刀片、第二刀片、以及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筒体、101-连接部;20-盖体、201-第一直线槽、202-适配部;30-第一刀片、301-第一切割齿;40-第二刀片、401-第二切割齿;5-驱动机构;50-转动体、501-曲线滑槽;51-滑块;52-连接杆;53-转动轴;54-驱动电机、541-输出轴;55-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60-挡板;70-框体、701-第二直线槽、702-第三直线槽;80-帽体;90-摄像头;100-光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鼻毛修剪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筒体一端的盖体、固定在所述盖体上的第一刀片,以及第二刀片;/n所述第一刀片与所述第二刀片相对贴合叠放;所述第一刀片的一侧具有连续的第一切割齿并形成第一切割区域,所述第二刀片的一侧具有连续的第二切割齿并形成第二切割区域,所述第二切割区域相对所述第一刀片的部分投影与所述第一切割区域相互重合,所述第二刀片通过驱动机构沿所述第二切割齿的延伸方向上直线往复运动;/n所述盖体上还设置有摄像头、以及用于提供摄影灯光的光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鼻毛修剪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筒体一端的盖体、固定在所述盖体上的第一刀片,以及第二刀片;
所述第一刀片与所述第二刀片相对贴合叠放;所述第一刀片的一侧具有连续的第一切割齿并形成第一切割区域,所述第二刀片的一侧具有连续的第二切割齿并形成第二切割区域,所述第二切割区域相对所述第一刀片的部分投影与所述第一切割区域相互重合,所述第二刀片通过驱动机构沿所述第二切割齿的延伸方向上直线往复运动;
所述盖体上还设置有摄像头、以及用于提供摄影灯光的光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毛修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呈圆柱体状的转动体、滑块,以及用于驱动所述转动体绕其中心轴线转动的致动组件;
所述转动体的外侧壁上开设供所述滑块滑动的曲线滑槽,所述滑块通过连接杆与所述第二刀片固定连接;
所述盖体具有一端带开口的第一容置腔,所述转动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腔内,所述盖体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容置腔连通且供所述连接杆直线运动的第一直线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鼻毛修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组件包括转动轴、以及驱动所述转动轴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转动轴通过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与所述转动体相连接,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筒体的内部且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突出于所述筒体的一端端面的外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鼻毛修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转动轴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容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