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心肺复苏保护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辅助器械
,具体是一种便携式心肺复苏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心脏骤停是指突发性、非外因而引起的短期时间内自然死亡,我国每年发生的心脏性猝死人数达54.4万,实施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CPR)可以有效阻止心脏骤停患者病情的发展、挽救病患生命。实践证明在患者发生心脏骤停后的4min内对其进行CPR的有效抢救,是挽救生命的黄金时间,患者的生存率可高49%~75%;若不及时进行抢救,每延迟一分钟,其生存率就下降到7%~10%。同时约70%的心脏骤停发生于院外,97%的院外心脏骤停(OHCA)事件是第一目击者早于专业救护队伍到达现场,因此,通过第一目击者对OHCA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CPR具有重要价值。然而院外心脏骤停患者被第一目击者进行CPR的比例仅为2%~5%,即使是大、中型城市的CPR实施率也仅为4.5%。造成CPR实施率低的原因,一是CPR普及率低,同时和人们担心因实施CPR导致肋骨骨折等意外事件引发纠纷等因素有关。经过大量的调研发现,缺乏急救辅助保障器具是阻碍CPR施救意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心肺复苏保护装置,包括可折叠框架(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可折叠框架(1)下端的支撑组件、设置在可折叠框架(1)内部的两根导向滑轨(2)和按压机构(3);/n所述可折叠框架(1)由长支撑杆A(4)、长支撑杆B(5)、短支撑杆A(6)和短支撑杆B(7)组成,所述支撑组件由支撑腿A(8)、支撑腿B(9)和支撑腿C(10)组成;/n所述长支撑杆A(4)的左端、长支撑杆B(5)的左端和支撑腿A(8)的上端通过连接机构A(11)相互连接;所述连接机构A(11)由水平的固定连接在长支撑杆A(4)左端的连接耳板一(14)、呈L形的销轴一(15)、水平的固定连接在长支撑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心肺复苏保护装置,包括可折叠框架(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可折叠框架(1)下端的支撑组件、设置在可折叠框架(1)内部的两根导向滑轨(2)和按压机构(3);
所述可折叠框架(1)由长支撑杆A(4)、长支撑杆B(5)、短支撑杆A(6)和短支撑杆B(7)组成,所述支撑组件由支撑腿A(8)、支撑腿B(9)和支撑腿C(10)组成;
所述长支撑杆A(4)的左端、长支撑杆B(5)的左端和支撑腿A(8)的上端通过连接机构A(11)相互连接;所述连接机构A(11)由水平的固定连接在长支撑杆A(4)左端的连接耳板一(14)、呈L形的销轴一(15)、水平的固定连接在长支撑杆B(5)左端的连接件一(16)和竖直的固定连接在支撑腿A(8)上端一侧的连接件二(17)组成;所述连接件一(16)由水平设置的连接圆环一(18)和锥形齿轮一(19)组成,所述连接圆环一(18)的上端面与连接耳板一(14)的下端面贴合的转动配合,所述锥形齿轮一(19)固定连接在连接圆环一(18)的下端面;所述连接件二(17)由竖直设置的连接圆环二(20)和锥形齿轮二(21)组成,所述锥形齿轮二(21)固定连接在连接圆环二(20)的侧面,且与锥形齿轮一(19)相啮合的配合;所述销轴一(15)的竖直段可转动的穿过连接件一(16)的中心后与连接耳板一(14)的下端面连接,所述销轴一(15)的水平段可转动的穿过连接件二(17)的中心;
所述长支撑杆A(4)的右端、短支撑杆A(6)的外端和支撑腿B(9)的上端通过连接机构B(12)相互连接;所述连接机构B(12)由水平的固定连接在长支撑杆A(4)右端内侧的连接耳板二(23)、竖直的固定连接在长支撑杆A(4)右端外侧的连接耳板三(24)、垂直的固定连接在连接耳板二(23)下端中心的销轴二(35)、垂直的固定连接在连接耳板三(24)内侧面中心的销轴三(25)、水平的固定连接在短支撑杆A(6)外端的连接件三(26)、竖直的固定连接在支撑腿B(9)上端一侧的连接件四(27)组成;所述连接件三(26)由水平设置的连接圆环三(28)和锥形齿轮三(29)组成,所述连接圆环三(28)的中心孔滑动的套设在销轴二(35)的外部,且连接圆环三(28)的上端面与连接耳板二(23)的下端面贴合的转动配合,所述锥形齿轮三(29)固定连接在连接圆环三(28)的下端面;所述连接件四(27)由竖直设置的连接圆环四(30)和锥形齿轮四(31)组成,所述连接圆环四(30)的中心孔滑动的套设在销轴三(25)的外部,且连接圆环四(30)的外侧面与连接耳板三(24)的内侧面贴合的转动配合,锥形齿轮四(31)固定连接在连接圆环四(30)的侧面,且与锥形齿轮三(29)相啮合的配合;
所述长支撑杆B(5)的右端、短支撑杆B(7)的外端和支撑腿C(10)的上端通过连接机构C(13)相互连接;连接机构C(13)的结构与连接机构B(12)的结构...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