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化浸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11612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无纺布浸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自动化浸胶装置,包括:放卷辊、胶槽和收卷辊,所述放卷辊和收卷辊分别位于胶槽的两侧,所述胶槽内设有驱动辊组,通过驱动辊组将无纺布撑起,实现均匀浸胶,驱动辊组的多个圆柱辊在转动时可以增加胶液的流动性,减少胶液沉淀,有效提高了无纺布浸胶质量;所述胶槽的侧边设有两个上下布置的胶液循环口,两个胶液循环口通过循环通道连接,所述循环通道内设有用于将下方液体抽向上方的螺旋搅拌装置,循环通道通过两个胶液循环口将底层胶液输送到上层,使上下层胶液充分混合,提高了胶液的均匀性,使无纺布上下表面接触的胶液浓度一致,实现上下表面均匀浸胶,进一步提高了无纺布的浸胶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化浸胶装置
本技术涉及无纺布浸胶
,特别涉及一种自动化浸胶装置。
技术介绍
无纺布的生产工艺流程为:熔融、牵引、喷丝、针刺、定型、浸胶,烘干机收卷定型后,对纤网进行浸胶处理,在纤网的布面沾满胶剂,可有效的提高无纺布的物理性能。然而在浸胶工艺处理过程中,由于浸胶槽内胶液流动较差,胶液容易发生沉淀的情况,导致上层胶液浓度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无纺布表面浸胶较少,影响无纺布的性能。授权公告号为CN206538557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无纺布浸胶装置,通过驱动对辊、刮胶辊、烘干辊等的位置设置来解决胶液在无纺布上分布不均的问题,但该装置仍存在以下缺陷:1.仍无法改变胶液流动较差、容易发生沉淀的问题,导致上层胶液浓度逐渐变小,使后面的无纺布浸胶量越来越少,从而影响成布的性能;2.该装置只能通过浸胶后无纺布的总厚度来控制胶液在该无纺布上分布,但该装置无法保证胶液在无纺布上下表面都分布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化浸胶装置,通过驱动辊组的多个圆柱辊在转动时增加胶液的流动性,减少胶液沉淀,有效提高了无纺布浸胶质量;通过在胶槽的侧边设置循环通道,使胶槽内上下层胶液充分混合,使上下层胶液的均匀性更好,使无纺布上下表面接触的胶液浓度一致,实现上下表面均匀浸胶,进一步提高了无纺布的浸胶质量。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自动化浸胶装置,包括:放卷辊、胶槽和收卷辊,所述放卷辊和收卷辊分别位于胶槽的两侧,所述胶槽内设有驱动辊组,所述胶槽的侧边设有两个上下布置的胶液循环口,两个胶液循环口通过循环通道连接,所述循环通道内设有用于将下方液体抽向上方的螺旋搅拌装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无纺布从放卷辊放料,进入胶槽浸胶,然后经过收卷辊进入烘干设备进行下一道工序,胶槽的侧边设置的胶液循环口用于将胶槽底层的胶液与上层胶液进行交换混合,循环通道内设置的螺旋搅拌装置的作用是使胶液充分搅拌混合,同时螺旋搅拌旋转过程中产生负压,将胶槽底部的胶液抽向循环通道。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辊组包括结构相同的上驱动辊和下驱动辊,所述上驱动辊和下驱动辊的两端可转动的安装在胶槽的两侧,所述驱动辊和下驱动辊通过驱动装置驱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无纺布从上驱动辊和下驱动辊之间通过,上驱动辊和下驱动辊用于驱动无纺布朝下一道工序前进,且上驱动辊和下驱动辊能够保持无纺布布面平整,从而实现均匀浸胶。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和分别安装在上驱动辊和下驱动辊同一端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所述第三齿轮还与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第四齿轮还与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三齿轮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齿轮通过转轴固定在胶槽的侧上,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胶槽的侧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电机驱动第三齿轮转动带动第四齿轮转动,从而使分别与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啮合的第一齿轮啮合和第二齿轮转动,从实现上驱动辊和下驱动辊同步旋转。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驱动辊和下驱动辊均包括设置在两端的支撑盘和设置在两支撑盘之间辊体,所述辊体由多个圆柱辊组成,所述圆柱辊圆周阵列分布在两支撑盘相对的一侧,所述述圆柱辊的两端分别与两支撑盘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多个圆柱辊组成的辊体可以较好的将无纺布撑起,实现均匀浸胶,另外辊体由多个圆柱辊组成,辊体转动时可以增加胶液的流动性,减少胶液沉淀。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驱动辊的辊体中心设有中心辊,所述中心辊的两端固定在两支撑盘上,所述中心辊与圆柱辊平行,所述中心辊的圆周表面上设有若干搅拌片。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中心辊和搅拌片,使下驱动辊在转动过程中进一步对胶槽底部浆液进行搅拌,无需额外的动力装置即可实现,进一步减少了胶液沉淀。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胶槽设置为上宽下窄的梯形结构,所述胶槽的底部设为圆弧型。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胶槽上宽下窄,倾斜设置的槽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胶液中固体沉降,减缓沉淀的产生;同时,由于胶槽底部面积较小,胶液液面较高,无纺布浸胶时能够接触到较多的胶液;另外,底部设为圆弧形便于胶液上下循环和方便清洗。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胶液循环口中位于上方的为出液口,位于下方的为进液口,所述胶槽内设有分流管道,所述进液口与分流管道连通,所述分流管道固定在胶槽的内壁上,所述分流管道设有与进液口连通的入口,所述分流管道上设有若干分流口。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分流管道将浆液均匀分布在胶槽上层的各处,进一步增加了上下层胶液的混合,提高了胶液的均匀性,使无纺布上下表面接触的胶液浓度一致,实现上下表面均匀浸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驱动辊组中的上驱动辊和下驱动辊由多个圆柱辊组成的辊体可以较好的将无纺布撑起,实现均匀浸胶,另外辊体由多个圆柱辊组成,辊体转动时可以增加胶液的流动性,减少胶液沉淀,有效提高了无纺布浸胶质量。2.本技术中通过在下驱动辊设置中心辊和搅拌片,使下驱动辊在转动过程中进一步对胶槽底部浆液进行搅拌,无需额外的动力装置即可实现,进一步减少了胶液沉淀,提高了胶液的均匀度,使无纺布浸胶时更均匀。3.本技术将胶槽设置为上宽下窄的结构,倾斜设置的槽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胶液中固体沉降,减缓沉淀的产生;同时,由于胶槽底部面积较小,胶液液面较高,无纺布浸胶时能够接触到较多的胶液,便于无纺布与胶液的充分接触;另外,胶槽底部设为圆弧形便于胶液上下循环和维护清洗。4.本技术设置与胶液循环口连接的分流管道将浆液均匀分布在胶槽上层的各处,使胶槽中上下层胶液的混合,提高了上下层胶液的均匀性,使无纺布上下表面接触的胶液浓度一致,实现上下表面均匀浸胶,进一步提高了无纺布的浸胶质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一种自动化浸胶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自动化浸胶装置的俯视图。图3是图2的A向剖面示意图。图4是图2的B向剖面示意图。图5是图2的C向剖面示意图。图中,1、放卷辊;2、胶槽;3、收卷辊;4、驱动辊组;41、上驱动辊;42、下驱动辊;43、支撑盘;44、辊体;45、圆柱辊;46、中心辊;47、搅拌片;5、胶液循环口;51、出液口;52、进液口;53、分流管道;54、分流口;6、循环通道;7、螺旋搅拌装置;8、驱动装置;81、驱动电机;82、第一齿轮;83、第二齿轮;84、第三齿轮;85、第四齿轮;86、转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化浸胶装置,包括:放卷辊(1)、胶槽(2)和收卷辊(3),所述放卷辊(1)和收卷辊(3)分别位于胶槽(2)的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槽(2)内设有驱动辊组(4),所述胶槽(2)的侧边设有两个上下布置的胶液循环口(5),两个胶液循环口(5)通过循环通道(6)连接,所述循环通道(6)内设有用于将下方液体抽向上方的螺旋搅拌装置(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化浸胶装置,包括:放卷辊(1)、胶槽(2)和收卷辊(3),所述放卷辊(1)和收卷辊(3)分别位于胶槽(2)的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槽(2)内设有驱动辊组(4),所述胶槽(2)的侧边设有两个上下布置的胶液循环口(5),两个胶液循环口(5)通过循环通道(6)连接,所述循环通道(6)内设有用于将下方液体抽向上方的螺旋搅拌装置(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浸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辊组(4)包括结构相同的上驱动辊(41)和下驱动辊(42),所述上驱动辊(41)和下驱动辊(42)的两端可转动的安装在胶槽(2)的两侧,所述上驱动辊(41)和下驱动辊(42)通过驱动装置(8)驱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化浸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驱动辊(41)和下驱动辊(42)均包括设置在两端的支撑盘(43)和设置在两支撑盘(43)之间辊体(44),所述辊体(44)由多个圆柱辊(45)组成,所述圆柱辊(45)圆周阵列分布在两支撑盘(43)相对的一侧,所述述圆柱辊(45)的两端分别与两支撑盘(43)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化浸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驱动辊(42)的辊体(44)中心设有中心辊(46),所述中心辊(46)的两端固定在两支撑盘(4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勇薛世友
申请(专利权)人:恒兆湖北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