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化机水冷散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11548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乳化机水冷散热系统。该技术方案摒弃了夹套式的散热结构,将冷媒循环管路的一部分内置于罐体中,同时改进了其具体构型。具体来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进水管引入冷媒水,进水管底端采用承载盘同时起到承载和封闭作用,进水管侧端设置水平的辐射管,既增大换热面积,又将换热面遍布于罐体内的各个位置。流经辐射管的冷媒进入回水管,最终从下端口处回流;在回水管表面设有凸起部,有助于进一步增大换热面积。与此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均质头及其驱动机构适当侧移,可确保冷媒系统不会对其构成影响。应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使换热面分布在热量产生位点的周围,同时有效增大了换热面积,比常规夹套结构具有更好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乳化机水冷散热系统
本技术涉及乳化机
,具体涉及一种乳化机水冷散热系统。
技术介绍
乳化机是通过均质头的高速旋转,对物料进行剪切,分散,撞击,从而使物料粒度更细小,进而促使油水相融、达到乳化效果的设备。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护肤品等领域,同时,在石油化工,油漆涂料等领域中也普遍被用到。在乳化过程中,涉及刀头与物料的高速剪切,机械性的剪切与摩擦伴随着热量的产生,如不采取一定的散热措施,容易导致物料温度过高。尤其对于流动性较差的流体或半固体而言,温度升高非常明显,若物料本身热稳定性不良的话(例如蛋白质、糖类等)容易出现物料变性问题。现有技术中,乳化机普遍配备有散热结构,但多为夹套模式,即采用夹套结构包覆在乳化机罐体外周,利用冷媒水对罐体外壁进行换热。这种模式虽然等起到一定的散热效果,但其换热面位于罐体外壁,而热量产生的位置一般位于罐体中心(即均质头与物料的接触位置),因此冷却效果不够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乳化机水冷散热系统,以解决乳化机的常规水冷夹套,其冷却效果不够理想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乳化机水冷散热系统,包括罐体,支撑腿,轴承座,旋转轴,从动皮带轮,皮带,主动皮带轮,电机,均质头,进水管,承载盘,辐射管,回水管,凸起部,端口,其中,在罐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腿,在罐体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轴承座,在轴承座上通过轴承设置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纵向伸入至罐体内部,在旋转轴上固定连接有均质头,均质头位于罐体内部;在旋转轴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从动皮带轮,从动皮带轮通过皮带与主动皮带轮传动连接,主动皮带轮与电机的主轴传动连接;进水管纵向伸入至罐体内部,在罐体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承载盘,承载盘支撑进水管且封闭进水管的下端,在进水管的侧壁上连接有若干辐射管,辐射管与回水管相连通,在回水管的外壁上具有若干凸起部,回水管的上端封闭,在回水管的下端具有端口,端口向下伸出至罐体外部,回水管与罐体的接缝焊接密封。作为优选,还包括观察窗,所述观察窗固定设置于罐体的顶端。作为优选,还包括传动箱,所述从动皮带轮和所述主动皮带轮均位于传动箱中。作为优选,还包括翼板和支架,其中,翼板与辐射管的外壁焊接固定,在罐体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支架,翼板与支架固定连接。作为优选,进水管和回水管竖直设置,辐射管水平设置。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需在罐体上下分别设置进料通道和出料通道,其中,出料通道的位置需避开回水管下端的端口,且出料通道上需设置阀门。在以上技术方案中,罐体用于容纳待处理的物料;支撑腿用于承载罐体;轴承座用于承载轴承;轴承用于供旋转轴在其上转动连接;旋转轴用于带动均质头转动;从动皮带轮通过皮带与主动皮带轮传动,主动皮带轮在电机的驱动下旋转,从而为旋转轴的转动提供动力;均质头为常规结构,用于通过旋转运动来对物料起到剪切、乳化作用;进水管用于接入冷媒水;冷媒水先后流经进水管、辐射管、回水管;辐射管用于增大与物料的换热面积;回水管用于将物料从端口处回流;承载盘一方面用于承载进水管,另一方面用于封闭进水管的下端口,使冷媒必须流经辐射管;回水管外壁设有凸起部,用于进一步增大换热面积。在优选技术方案中,可进一步增设观察窗,用于观察罐体内情况;还可进一步增设传动箱,用于对主动皮带轮、从动皮带轮起到容纳、保护作用;还可进一步增设翼板和支架,用于对辐射管起到承载作用,以确保辐射管结构稳定。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乳化机水冷散热系统。该技术方案摒弃了夹套式的散热结构,将冷媒循环管路的一部分内置于罐体中,同时改进了其具体构型。具体来看,本技术利用进水管引入冷媒水,进水管底端采用承载盘同时起到承载和封闭作用,进水管侧端设置水平的辐射管,既增大换热面积,又将换热面遍布于罐体内的各个位置。流经辐射管的冷媒进入回水管,最终从下端口处回流;在回水管表面设有凸起部,有助于进一步增大换热面积。与此同时,本技术将均质头及其驱动机构适当侧移,可确保冷媒系统不会对其构成影响。应用本技术,可使换热面分布在热量产生位点的周围,同时有效增大了换热面积,比常规夹套结构具有更好的散热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旋转轴局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翼板与支架的配合结构图;图中:1、罐体2、支撑腿3、轴承座4、旋转轴5、从动皮带轮6、皮带7、主动皮带轮8、电机9、均质头10、进水管11、承载盘12、辐射管13、回水管14、凸起部15、端口16、观察窗17、传动箱18、翼板19、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为了避免过多不必要的细节,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属于公知的结构或功能将不进行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近似性语言可用于定量表述,表明在不改变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可允许数量有一定的变动。除有定义外,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普遍理解的相同含义。实施例1乳化机水冷散热系统,如图1~3所示,包括罐体1,支撑腿2,轴承座3,旋转轴4,从动皮带轮5,皮带6,主动皮带轮7,电机8,均质头9,进水管10,承载盘11,辐射管12,回水管13,凸起部14,端口15,其中,在罐体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腿2,在罐体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轴承座3,在轴承座3上通过轴承设置有旋转轴4,所述旋转轴4纵向伸入至罐体1内部,在旋转轴4上固定连接有均质头9,均质头9位于罐体1内部;在旋转轴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从动皮带轮5,从动皮带轮5通过皮带6与主动皮带轮7传动连接,主动皮带轮7与电机8的主轴传动连接;进水管10纵向伸入至罐体1内部,在罐体1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承载盘11,承载盘11支撑进水管10且封闭进水管10的下端,在进水管10的侧壁上连接有若干辐射管12,辐射管12与回水管13相连通,在回水管13的外壁上具有若干凸起部14,回水管13的上端封闭,在回水管13的下端具有端口15,端口15向下伸出至罐体1外部,回水管13与罐体1的接缝焊接密封。该装置的结构特点如下:罐体1用于容纳待处理的物料;支撑腿2用于承载罐体1;轴承座3用于承载轴承;轴承用于供旋转轴4在其上转动连接;旋转轴4用于带动均质头9转动;从动皮带轮5通过皮带6与主动皮带轮7传动,主动皮带轮7在电机8的驱动下旋转,从而为旋转轴4的转动提供动力;均质头9为常规结构,用于通过旋转运动来对物料起到剪切、乳化作用;进水管10用于接入冷媒水;冷媒水先后流经进水管10、辐射管12、回水管13;辐射管12用于增大与物料的换热面积;回水管13用于将物料从端口15处回流;承载盘11一方面用于承载进水管10,另一方面用于封闭进水管10的下端口,使冷媒必须流经辐射管12;回水管13外壁设有凸起部14,用于进一步增大换热面积。实施例2乳化机水冷散热系统,如图1~3所示,包括罐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乳化机水冷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1),支撑腿(2),轴承座(3),旋转轴(4),从动皮带轮(5),皮带(6),主动皮带轮(7),电机(8),均质头(9),进水管(10),承载盘(11),辐射管(12),回水管(13),凸起部(14),端口(15),其中,在罐体(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腿(2),在罐体(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轴承座(3),在轴承座(3)上通过轴承设置有旋转轴(4),所述旋转轴(4)纵向伸入至罐体(1)内部,在旋转轴(4)上固定连接有均质头(9),均质头(9)位于罐体(1)内部;在旋转轴(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从动皮带轮(5),从动皮带轮(5)通过皮带(6)与主动皮带轮(7)传动连接,主动皮带轮(7)与电机(8)的主轴传动连接;进水管(10)纵向伸入至罐体(1)内部,在罐体(1)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承载盘(11),承载盘(11)支撑进水管(10)且封闭进水管(10)的下端,在进水管(10)的侧壁上连接有若干辐射管(12),辐射管(12)与回水管(13)相连通,在回水管(13)的外壁上具有若干凸起部(14),回水管(13)的上端封闭,在回水管(13)的下端具有端口(15),端口(15)向下伸出至罐体(1)外部,回水管(13)与罐体(1)的接缝焊接密封。/n...

【技术特征摘要】
1.乳化机水冷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1),支撑腿(2),轴承座(3),旋转轴(4),从动皮带轮(5),皮带(6),主动皮带轮(7),电机(8),均质头(9),进水管(10),承载盘(11),辐射管(12),回水管(13),凸起部(14),端口(15),其中,在罐体(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腿(2),在罐体(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轴承座(3),在轴承座(3)上通过轴承设置有旋转轴(4),所述旋转轴(4)纵向伸入至罐体(1)内部,在旋转轴(4)上固定连接有均质头(9),均质头(9)位于罐体(1)内部;在旋转轴(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从动皮带轮(5),从动皮带轮(5)通过皮带(6)与主动皮带轮(7)传动连接,主动皮带轮(7)与电机(8)的主轴传动连接;进水管(10)纵向伸入至罐体(1)内部,在罐体(1)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承载盘(11),承载盘(11)支撑进水管(10)且封闭进水管(10)的下端,在进水管(10)的侧壁上连接有若干辐射管(12),辐射管(12)与回水管(13)相连通,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平林涛辉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漳州久依久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