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积木式架构应用于系统开发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11538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积木式架构应用于系统开发的装置,用于实现所述系统的灵活调整和自定义修改,包括:系统架构构建模块,用于构建所述系统的架构;属性模板创建模块,用于设定构件属性模板;构件添加模块,用于通过所述属性模板创建模块创建的构件属性模板向所述系统架构构建模块构建的系统添加构件。通过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户可以自主的对系统功能进行添加,对系统窗口进行调整,实现了后期系统维护和修改的自定义化,提高了系统维护的效率,降低了系统开发人员的后期维护工作量,改善了系统应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软件开发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积木式架构应用于系统开发的装置
技术介绍
在传统的系统架构中软件的功能模块是由程序员固定写死的,同时,一套软件有多少个功能块也是系统架构师在设计时便固定好的,模块与模块之间的关系也是由程序员固定的,后期更改或添加功能时则需对软件代码重新进行编写。这对需求明确,使用业务简单的最终用户来说很方便。给用户提供的就是成熟完整的软件产品,拿到手就可以应用了。但是对大的网络软件系统来说:用户需求复杂;要满足多用户的需求;需求不固定;不同的单位用户需求差异很大。通常的作法是:通过长时间的和用户沟通,整理用户需求书,把需求写成方案。许诺为客户进行“量身定做”。写方案的技术人员不仅要熟悉用户单位的业务很要熟悉自己单位的软件产品和单位的技术实力。但即使如此,软件还是要不停的更改,有的是软件设计的时候没考虑周到,有的则是客户有了新的需求。小的变动很快可以得到解决,但有的需求变化过大,甚至软件最初设计的字段都不够用了,软件的整个框架都要改掉。这是很多软件研发人员痛苦的事,有些小公司招架不了客户提出来源源不断的需求,承受不了后期软件这样大量的维护费用,不得不放弃了后期维护工作。如果可以实现客户具有软件后期维护能力,则可避免现有技术中后期维护对软件开发者所造成的大量工作负担。可是软件研发需要很多专业知识,要熟悉语言的语法、要掌握各种类的使用、要熟悉各种函数、要会算法等等。不是专业的人士是很难掌握的。-->这样社会需求与落后的软件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用户需求的多样性和个性化与软件产品的通用性之间的矛盾不断增长、日益复杂。客户的需求是多样化的、是个性化的。我们一线的技术人员要不停的满足客户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研发人员要不停的修改代码。个性化是对软件特性的一个重大挑战,但更大的挑战在于“持续的变革”。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一个新的系统架构开发方案的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新的系统架构开发装置,实现系统架构和功能模块的积木式匹配。通过本项专利技术,为用户提供的仅仅是系统的框架,而不是一个成品,窗体属性由自己定义,各种构件的属性由自己定义,为各构件的逻辑关系定义一个简单的规则,写到软件的逻辑设定区中。通过软件的使用说明书,使用户很容易就可以掌握功能模块的自主添加。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方面提出一种积木式架构应用于系统开发的装置,用于实现所述系统的灵活调整和自定义修改,其特征在于,包括:系统架构构建模块,用于构建所述系统的架构;属性模板创建模块,用于设定构件属性模板;构件添加模块,用于通过所述属性模板创建模块创建的构件属性模板向所述系统架构构建模块构建的系统添加构件。其中,所述系统架构构建模块,包括:界面设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系统的应用领域设定基础界面;参数设定子模块,用于设置所述系统架构和功能应用端的对应参数;指令设定子模块,用于建立所述系统架构的基础指令系统。其中,所述属性模板创建模块,包括:逻辑设定子模块,用于建立所述构件属性模板和所述系统架构间的逻辑模板;-->界面设定子模块,用于建立所述构件属性模板的属性配置界面;参数调整子模块,用于设定所述构件属性模板与所述系统架构的对应参数。其中,所述构件添加模块,还包括:所述个性化设置子模块,用于对所述构件的个性化设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因为采用了积木式的系统架构装置,使用户可以自主的对系统功能进行添加,对系统窗口进行调整,实现了后期系统维护和修改的自定义化,提高了系统维护的效率,降低了系统开发人员的后期维护工作量,改善了系统应用体验。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一种积木式架构应用于系统开发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了积木式的系统架构装置,使用户可以自主的对系统功能进行添加,对系统窗口进行调整,实现了后期系统维护和修改的自定义化,提高了系统维护的效率,降低了系统开发人员的后期维护工作量,改善了系统应用体验。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一种积木式架构应用于系统开发的装置,用于实现系统的灵活调整和自定义修改,其特征在于,包括:系统架构构建模块1,用于根据系统的应用领域,初步设定系统的设计方案,并依据主要基础功能,构建系统的架构;属性模板创建模块2,用于设定构件属性模板,该模板具有通用性,可以对新增构件的名称,逻辑关系,显示形式,功能设定等基本属性实现自定义设定;-->构件添加模块3,用于通过属性模板创建模块2创建的构件属性模板向系统架构构建模块1构建的系统添加构件,本模块主要由用户在后期系统维护或更改时进行操作,以实现系统自定义维护。其中,系统架构构建模块1,包括:界面设定子模块11,用于根据系统的应用领域设定基础界面,包括界面颜色,窗口布局、字体格式、按钮排布、功能链接等在显示器中进行显示的项目;参数设定子模块12,用于设置系统架构和功能应用端的对应参数,主要是建立所建立的系统与具体应用环境或者实施操作的对象资料数据库之间的对应参数设置;指令设定子模块13,用于建立系统架构的基础指令系统,建立通用的指令模板。其中,属性模板创建模块2,包括:逻辑设定子模块21,用于建立构件属性模板和系统架构间的逻辑模板,便于用户根据模板确定构件和系统架构之间的逻辑关系,实现该构件和系统架构的逻辑接入;界面设定子模块22,用于建立构件属性模板的属性配置界面,包括界面颜色,窗口布局、字体格式、按钮排布、功能链接等在显示器中进行显示的项目;参数调整子模块23,用于设定构件属性模板与系统架构的对应参数,包括通信通道标识、模块识别标记、指令设定参数等。其中,构件添加模块3,还包括:个性化设置子模块31,用于对构件的个性化设置,包括字体更改、颜色标注等自定义的个性化标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因为采用了积木式的系统架构装置,使用户可以自主的对系统功能进行添加,对系统窗口进行调整,实现了后期系统维护和修改的自定义化,提高了系统维护的效率,降低了系统开-->发人员的后期维护工作量,改善了系统应用体验。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专利技术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积木式架构应用于系统开发的装置,用于实现所述系统的灵活调整和自定义修改,其特征在于,包括系统架构构建模块、属性模板创建模块和构件添加模块: 所述系统架构构建模块,用于构建所述系统的架构; 所述属性模板创建模块,用于设定构件属 性模板; 所述构件添加模块,用于通过所述属性模板创建模块创建的构件属性模板向所述系统架构构建模块构建的系统添加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积木式架构应用于系统开发的装置,用于实现所述系统的灵活调整和自定义修改,其特征在于,包括系统架构构建模块、属性模板创建模块和构件添加模块:所述系统架构构建模块,用于构建所述系统的架构;所述属性模板创建模块,用于设定构件属性模板;所述构件添加模块,用于通过所述属性模板创建模块创建的构件属性模板向所述系统架构构建模块构建的系统添加构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积木式架构应用于系统开发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架构构建模块,包括界面设定子模块、参数设定子模块和指令设定子模块:所述界面设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系统的应用领域设定基础界面;所述参数设定子模块,用于设置所述系统架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峰
申请(专利权)人:新奥特北京视频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