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镜操作器械用自动操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11507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镜操作器械用自动操控装置,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有内镜器械本体和壳体,壳体设有环形容腔、释放口、避让口,环形容腔内转动连接有卷绕转轮,壳体与卷绕转轮之间设有平面涡卷弹簧,内镜器械本体从释放口被向外牵引的过程中能够带动卷绕转轮转动使得平面涡卷弹簧扭转蓄能;壳体上设有能够限制卷绕转轮转动的限制结构,限制结构限制卷绕转轮在环形容腔内转动的作用力大于平面涡卷弹簧带动卷绕转轮复位转动的作用力;壳体上设有用于连接外镜管尾端的安装架,位于避让口至安装架之间的内镜器械本体长度不小于安装架至距离其最远的避让口之间的间距,壳体上设有用于牵引内镜管的操控结构。该装置能够方便实现对内镜器械的操控。

An automatic control device for endoscopic instrum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镜操作器械用自动操控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内镜操作器械用自动操控装置。
技术介绍
内镜诊疗技术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通过人体正常腔道或人工建立的通道,使用内镜器械在直视下或辅助设备支持下,对局部病灶进行观察、组织取材、止血、切除、引流、修补或重建通道等,以明确诊断、治愈疾病、缓解症状、改善功能等为目的的诊断、治疗措施;内镜器械通常为软管式结构,包括有活组织检查器械(活检钳)、细胞学检查器械、造影导管、异物钳、圈套器、热活检钳、电凝器、注射针、止血夹、高频电刀、导丝、取石篮、碎石器。临床上常规的内镜器械裸露在外,而内镜器械作为一种侵入人体腔内的仪器,在护士配合操作过程中不仅需要护士佩戴手套,同时在操作过程中也会污染手套,从而加大器械污染及交叉感染风险,并且内镜器械在使用期间不可以随意放置,而需要放回外包装或铺设无菌台,降低了手术效率,否则将会增加医源性感染的机会。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镜操作器械用自动操控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镜操作器械用自动操控装置,包括有成软管式结构设置的内镜器械本体和用于收纳内镜器械本体的壳体,所述内镜器械本体包括有外管件和内管件,所述壳体包括有用于收纳内镜器械本体的环形容腔,所述环形容腔内转动连接有用于供内镜器械本体卷绕的卷绕转轮,所述壳体与卷绕转轮之间设置有能够带动卷绕转轮复位转动的平面涡卷弹簧,所述平面涡卷弹簧一端与壳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卷绕转轮固定连接,所述壳体上开设有与环形容腔连通并且用于供内镜器械本体头端伸出的释放口,所述释放口位于壳体的外轮廓侧壁上,内镜器械本体从释放口被向外牵引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带动卷绕转轮转动从而使得平面涡卷弹簧在平面内扭转蓄能;所述壳体上还设有能够限制卷绕转轮在环形容腔内转动的限制结构,所述限制结构限制卷绕转轮在环形容腔内转动的作用力大于平面涡卷弹簧带动卷绕转轮复位转动的作用力;所述壳体上还开设有与环形容腔连通并且用于供内镜器械本体尾端伸出的避让口,所述避让口与环形容腔相适配成环形结构设置并且位于壳体的端面侧壁上,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外管件尾端的安装架,位于避让口至安装架之间的内镜器械本体长度不小于安装架至距离其最远的避让口之间的间距,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于牵引内管件的操控结构。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制结构包括有设置在卷绕转轮上的限位翻边、和设置在壳体内能够与限位翻边抵接的摩擦垫、和设置在壳体上用于操控摩擦垫的操控件,所述限位翻边成环形结构并且与卷绕转轮同轴设置,所述操控件在自然状态下能够始终按压着摩擦垫抵压在限位翻边上。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操控件包括有设置在壳体上用于供摩擦垫安装的弹性翘片、和用于操控弹性翘片的按钮,所述摩擦垫设置有两个并且分别位于弹性翘片的两端,所述按钮抵压在弹性翘片的中部,所述摩擦垫与按钮分别位于弹性翘片的相对两侧。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按钮的端部与弹性翘片的中间铰接设置,所述按钮和/或弹性翘片与壳体之间设置有能够带动摩擦垫弹性抵压在限位翻边上的弹性件。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卷绕转轮的外侧壁上环绕设置有能够供内镜器械本体嵌入的容线槽。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操控结构包括有中部铰接在壳体上的手柄,所述内管件尾端与手柄一端连接设置。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环形容腔的设置使得壳体也成环形结构,并且能够将操控结构设置在环形壳体的内侧,该结构设计巧妙,不仅能够有效增加壳体的体积,进而有利于提高容腔的容积,还能够不影响医务人员通过操控结构对内镜器械的操控。上述操控装置能够将内镜器械本体收卷入壳体内,使用时也能够将内镜器械本体的头端从释放口抽出,方便医务人员操控使用,操控内镜器械头端可通过操控结构实现,也能够通过限制结构解除对卷绕转轮的限转限制后,平面涡卷弹簧带动卷绕转轮复位转动,从而实现内镜器械本体的退出和自动卷绕收集。因此该操控装置能够实现对内镜器械本体的有效收集和操控,进而有利于提高诊疗效率,也无需配合操作的护士佩戴手套,更不会有污染和交叉感染的风险,并且在使用间断过程可以随意放置,不需要放回外包装或铺设无菌台,不会对器械造成污染;综上所述,该操控装置设计巧妙并且结构简单易实施,成本低且获益大,便于广泛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内镜操作器械用自动操控装置的径向剖视图;图2为图1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内镜操作器械用自动操控装置的局部轴向剖视图。附图标记:1、内镜器械本体;2、壳体;21、环形容腔;22、释放口;23、避让口;24、安装架;25、手柄;3、卷绕转轮;31、限位翻边;32、容线槽;4、平面涡卷弹簧;5、限制结构;51、摩擦垫;52、操控件;521、弹性翘片;522、按钮;523、弹性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参照图1-3所示,一种内镜操作器械用自动操控装置,包括有成软管式结构设置的内镜器械本体1和用于收纳内镜器械本体1的壳体2,其中内镜器械本体1为公知技术,采用通常设计,包括有外管件和内管件,如内镜器械本体1以内镜活检钳为例时外管件为柔性可旋绕外管,内管件为用于操控钳头的牵引绳,牵引绳同样为柔性并且可旋绕;壳体2包括有用于收纳内镜器械本体1的环形容腔21,环形容腔21内转动连接有用于供内镜器械本体1卷绕的卷绕转轮3,壳体2与卷绕转轮3之间设置有能够带动卷绕转轮3复位转动的平面涡卷弹簧4,平面涡卷弹簧4一端与壳体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卷绕转轮3固定连接,壳体2上开设有与环形容腔21连通并且用于供内镜器械本体1头端伸出的释放口22,释放口22位于壳体2的外轮廓侧壁上,内镜器械本体1从释放口22被向外牵引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带动卷绕转轮3转动从而使得平面涡卷弹簧4在平面内扭转蓄能;其中壳体2成环形结构设置时外轮廓侧壁指的是壳体2最大外径的外侧壁,参照图1所示;收卷在卷绕转轮3上的内镜器械本体1能够从释放口22被牵引出,而被牵引出的内镜器械本体1能够带动平面涡卷弹簧4扭转蓄能,当撤销掉作用在内镜器械本体1上的牵引力时平面涡卷弹簧4能够带动卷绕转轮3反转,进而能够将内镜器械本体1收卷起来,方便实现对内镜器械本体1的快速收纳。壳体2上还设有能够限制卷绕转轮3在环形容腔21内转动的限制结构5,限制结构5限制卷绕转轮3在环形容腔21内转动的作用力大于平面涡卷弹簧4带动卷绕转轮3复位转动的作用力;该限制结构5能够在内镜器械本体1被抽出时对卷绕转轮3起到限转作用,使得被牵引出的内镜器械本体1能够保持伸出状态,方便医务人员正常使用。壳体2上还开设有与环形容腔21连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镜操作器械用自动操控装置,包括有成软管式结构设置的内镜器械本体(1)和用于收纳内镜器械本体(1)的壳体(2),所述内镜器械本体(1)包括有外管件和内管件,其特征是:所述壳体(2)包括有用于收纳内镜器械本体(1)的环形容腔(21),所述环形容腔(21)内转动连接有用于供内镜器械本体(1)卷绕的卷绕转轮(3),所述壳体(2)与卷绕转轮(3)之间设置有能够带动卷绕转轮(3)复位转动的平面涡卷弹簧(4),所述平面涡卷弹簧(4)一端与壳体(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卷绕转轮(3)固定连接,所述壳体(2)上开设有与环形容腔(21)连通并且用于供内镜器械本体(1)头端伸出的释放口(22),所述释放口(22)位于壳体(2)的外轮廓侧壁上,内镜器械本体(1)从释放口(22)被向外牵引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带动卷绕转轮(3)转动从而使得平面涡卷弹簧(4)在平面内扭转蓄能;/n所述壳体(2)上还设有能够限制卷绕转轮(3)在环形容腔(21)内转动的限制结构(5),所述限制结构(5)限制卷绕转轮(3)在环形容腔(21)内转动的作用力大于平面涡卷弹簧(4)带动卷绕转轮(3)复位转动的作用力;/n所述壳体(2)上还开设有与环形容腔(21)连通并且用于供内镜器械本体(1)尾端伸出的避让口(23),所述避让口(23)与环形容腔(21)相适配成环形结构设置并且位于壳体(2)的端面侧壁上,所述壳体(2)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外管件尾端的安装架(24),位于避让口(23)至安装架(24)之间的内镜器械本体(1)长度不小于安装架(24)至距离其最远的避让口(23)之间的间距,所述壳体(2)上设置有用于牵引内管件的操控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镜操作器械用自动操控装置,包括有成软管式结构设置的内镜器械本体(1)和用于收纳内镜器械本体(1)的壳体(2),所述内镜器械本体(1)包括有外管件和内管件,其特征是:所述壳体(2)包括有用于收纳内镜器械本体(1)的环形容腔(21),所述环形容腔(21)内转动连接有用于供内镜器械本体(1)卷绕的卷绕转轮(3),所述壳体(2)与卷绕转轮(3)之间设置有能够带动卷绕转轮(3)复位转动的平面涡卷弹簧(4),所述平面涡卷弹簧(4)一端与壳体(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卷绕转轮(3)固定连接,所述壳体(2)上开设有与环形容腔(21)连通并且用于供内镜器械本体(1)头端伸出的释放口(22),所述释放口(22)位于壳体(2)的外轮廓侧壁上,内镜器械本体(1)从释放口(22)被向外牵引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带动卷绕转轮(3)转动从而使得平面涡卷弹簧(4)在平面内扭转蓄能;
所述壳体(2)上还设有能够限制卷绕转轮(3)在环形容腔(21)内转动的限制结构(5),所述限制结构(5)限制卷绕转轮(3)在环形容腔(21)内转动的作用力大于平面涡卷弹簧(4)带动卷绕转轮(3)复位转动的作用力;
所述壳体(2)上还开设有与环形容腔(21)连通并且用于供内镜器械本体(1)尾端伸出的避让口(23),所述避让口(23)与环形容腔(21)相适配成环形结构设置并且位于壳体(2)的端面侧壁上,所述壳体(2)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外管件尾端的安装架(24),位于避让口(23)至安装架(24)之间的内镜器械本体(1)长度不小于安装架(24)至距离其最远的避让口(23)之间的间距,所述壳体(2)上设置有用于牵引内管件的操控结构。


2.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敏杨惠芳瞿金妙吴辉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