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含丙硫菌唑和咯菌腈的三元复配拌种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1267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包含丙硫菌唑和咯菌腈的三元复配拌种剂,该三元复配拌种剂包括有效成分A、B、C,所述A为丙硫菌唑,所述B为咯菌腈,所述C为氟唑环菌胺、氟吡菌酰胺、联苯吡菌胺中的一种,所述A的含量为0.2%~15%,所述B的含量为0.5%~15%,所述C的含量为1%~45%。该拌种剂复配后,丙硫菌唑、咯菌腈以及第三种有效成分作用增效,并且不易产生抗药性,复配表现增效,复配后与单剂相比降低了药剂的用量,使用成本降低,添加桉树油,增加了复配拌种剂的刺激性气味,能够有效驱离地下害虫,提高种子的发芽率,而且桉树油无毒无害,更加环保。

A ternary compound seed dressing agent containing prothionazole and chlorfenapy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包含丙硫菌唑和咯菌腈的三元复配拌种剂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药复配
,具体涉及一种包含丙硫菌唑和咯菌腈的三元复配拌种剂。
技术介绍
咯菌腈,防治小麦腥黑穗病、雪腐病、雪霉病、纹枯病、根腐病、全蚀病、颖枯病、秆黑粉病:大麦条纹病、网斑病、坚黑穗病:玉米青枯病、茎基腐病、猝倒病:棉花立枯病、红腐病、炭疽病、黑根病、种子腐烂病:大豆花生立枯病、根腐病(镰刀菌引起):水稻恶苗病、胡麻叶斑病、早期叶瘟病、立枯病:油菜黑斑病、黑胫病:马铃薯立枯病、疮痂病:蔬菜枯萎病、炭疽病、褐斑病、蔓枯病。适用于小麦、大麦、玉米、棉花、大豆、花生、水稻、油菜、马铃薯、蔬菜等作物。咯菌腈英文名称:FLUDIOXONIL,分子量:248.185,分子式:C12H6F2N2O2,化学名称:4-(2,2-二氟-1,3-苯并二氧-4-基)吡咯-3-腈;4-(2,2-二氟-1,3-苯并二氧戊环-4-基)吡咯-3-腈。通过抑制葡萄糖磷酰化有关的转移,并抑制真菌菌丝体的生长,最终导致病菌死亡。作用机理独特,与现有杀菌剂无交互抗性。国际上杀菌剂抗性行动小组FRAC认为咯菌腈的作用机理是影响渗透压调节信号相关的组氨酸激酶的活性,用于小麦、大麦、玉米、豌豆、油菜、水稻、蔬菜、葡萄、草坪、观赏作物叶面处理,防治雪腐镰孢菌、小麦网腥黑腐菌、立枯病菌等,对灰霉病有特效;对谷物和非谷物种子处理,防治种传和土传病菌,如链格孢属、壳二孢属、曲霉属、镰孢菌属、长蠕孢属、丝核菌属及青霉属菌。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利用种衣处理剂对种子进行药剂处理是防治地下害虫及农作物土传、种传病害的经济简便的方法之一。种子处理剂是一种用于作物或其他植物种子处理的、具有成膜特性的农药制剂,允许种子正常发芽所需的水分和空气通过,所含的农药和种肥等物质缓慢释放,能够杀灭地下害虫、苗期害虫,具有防治苗期病害和系统性病害、提高种子发芽率、促进种苗健康生长等功效。目前,我国每年农作物种子的需求量约为700万吨,其中商品种子量约350万吨,做包衣处理的占10%左右,可见两种包衣剂的市场需求量巨大,前景十分广阔。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包含丙硫菌唑和咯菌腈的三元复配拌种剂,该三元复配拌种剂具有很好的增效作用与相容性,省时省工,与其它施药技术相比污染较小,防效高且低毒环保,具有防虫治病的功效。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包含丙硫菌唑和咯菌腈的三元复配拌种剂,该三元复配拌种剂包括有效成分A、B、C,所述A为丙硫菌唑,所述B为咯菌腈,所述C为氟唑环菌胺、氟吡菌酰胺、联苯吡菌胺中的一种,所述A的含量为0.2%~15%,所述B的含量为0.5%~15%,所述C的含量为1%~45%。所述C为氟唑环菌胺。所述A的含量为5%,所述B的含量为10%,所述C的含量为35%。所述三元复配拌种剂的剂型为悬浮种衣剂、种子处理悬浮剂、微囊悬浮剂、干拌种剂中的一种。所述三元复配拌种剂的剂型为干拌种剂。所述干拌种剂含有成分A、B、C、桉树油、湿润剂、分散剂、成膜剂以及填料。所述桉树油含量为3%~5%,所述湿润剂含量为3%~6%,所述分散剂含量为2.5%~7%,所述成膜剂含量为1%~4%,其余由填料补足至100%。有益效果:1.复配后,丙硫菌唑、咯菌腈以及第三种有效成分作用增效,并且不易产生抗药性:抑制真菌菌丝体的生长,最终导致病菌死亡,三种有效成分对病菌的作用机理不同,复配表现增效;2.复配后与单剂相比降低了药剂的用量,使用成本降低:单独使用咯菌腈成本较高,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成本明显降低。3.无抗药性,作用效果显著,各有效成分机制不同,作用位点不同,无交互抗药性,相互混配病菌不易产生抗药性,解决了现在单独使用某种杀菌剂产生的抗药性的问题;4、添加桉树油,增加了复配拌种剂的刺激性气味,能够有效驱离地下害虫,提高种子的发芽率,而且桉树油无毒无害,更加环保。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本专利技术用以下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绝非仅限于这些例子。实施例1原料组成:2%丙硫菌唑、4%咯菌腈、15%氟唑环菌胺、4%桉树油、4%成膜剂、6%分散剂、5%湿润剂、其余为填料。上述物料按照对应比例于混合搅拌釜中混合均匀,即制得2%丙硫菌唑·4%咯菌腈·15%氟唑环菌胺干拌种剂。实施例2原料组成:5%丙硫菌唑、10%咯菌腈、35%氟唑环菌胺、4%桉树油、3%成膜剂、5%分散剂、4%湿润剂、其余为填料。上述物料按照对应比例于混合搅拌釜中混合均匀,即制得5%丙硫菌唑·10%咯菌腈·35%氟唑环菌胺干拌种剂。实施例3原料组成:7%丙硫菌唑、13%咯菌腈、40%氟唑环菌胺、4%桉树油、2%成膜剂、4%分散剂、3%湿润剂、其余为填料。上述物料按照对应比例于混合搅拌釜中混合均匀,即制得7%丙硫菌唑·13%咯菌腈·40%氟唑环菌胺干拌种剂。对比例15%丙硫菌唑悬浮种衣剂(溧阳中南化工有限公司)对比例210%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先正达)1.实验材料供试小麦品种为烟农十九(江苏省洪泽湖农场种业有限公司)。2.实验方法2.1实验设计共设3个处理。处理1:不包衣,作为空白对照;处理2:实施例1-实施例6药剂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处理3:对比例1-对比例3药剂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2m2。每组种子数相等。2.2调查项目小麦苗期,调查枯死苗率、未坏死的幼苗苗枯率和矮化抑制率。苗期根腐病防效(%)=[(对照田的苗枯率-种衣剂处理的苗枯率)/对照田的苗枯率]×100矮化抑制率(%)=[(对照田的平均株高-种衣剂处理的平均株高)/对照田的平均株高]×100小麦成株期,调查根腐病发病率。分级调查小麦小斑病、叶斑病、褐斑病和锈病4种病害的发病程度。发病率(%)=(发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病情指数=[∑(各级病株数×各级代表值)/(调查总株数×最高级代表值)]×100成株期病害防效(%)=[(对照发病率(病指)-种衣剂处理的发病率(病指))/对照发病率(病指)]×1003.实验结果与分析表1不同拌种剂处理小麦种对小麦苗期生长的影响由上表实验结果可以看出,3种复配拌种剂处理小麦苗枯率均小于空白对照,3种复配拌种剂对根腐病的防效均达到9%以上,其中5%丙硫菌唑·10%咯菌腈·35%氟吡菌酰胺干拌种剂和7%丙硫菌唑·13%咯菌腈·40%联苯吡菌胺干拌种剂有效成分含量增加但是苗枯率、根腐病防效、矮化抑制率优化并不明显。表2为不同种衣剂处理对小麦根腐病的防治效果由表2可以看出,3种复配拌种剂处理的小麦发病率均低于空白对照和对比例,复配拌种剂对根腐病的防效均达到69%以上,效果较好。为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包含丙硫菌唑和咯菌腈的三元复配拌种剂,其特征在于:该三元复配拌种剂包括有效成分A、B、C,所述A为丙硫菌唑,所述B为咯菌腈,所述C为氟唑环菌胺、氟吡菌酰胺、联苯吡菌胺中的一种,所述A的含量为0.2%~15%,所述B的含量为0.5%~15%,所述C的含量为1%~4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包含丙硫菌唑和咯菌腈的三元复配拌种剂,其特征在于:该三元复配拌种剂包括有效成分A、B、C,所述A为丙硫菌唑,所述B为咯菌腈,所述C为氟唑环菌胺、氟吡菌酰胺、联苯吡菌胺中的一种,所述A的含量为0.2%~15%,所述B的含量为0.5%~15%,所述C的含量为1%~45%。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包含丙硫菌唑和咯菌腈的三元复配拌种剂,其特征在于:所述C为氟唑环菌胺。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包含丙硫菌唑和咯菌腈的三元复配拌种剂,其特征在于:所述A的含量为5%,所述B的含量为10%,所述C的含量为35%。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包含丙硫菌唑和咯菌腈的三元复配拌种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言合陈琦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润农腾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