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11121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取像装置,包含一载座、一光源及一感测器。该载座间隔地形成一折射光线的第一透镜及一、第二透镜以及一可将光线散射入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件,所述第二透镜的上方设有用于侦测位像资讯的感测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本身具备折射效果的第一透镜取代光线多重反射及折射型态,大幅缩短光线投射至所述物件上所需要的距离,使得取像装置能在不影响原有功能为前提下,更为适切地缩小体积。(*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取像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取像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撷取位像资讯的取像装置。
技术介绍
为了使电脑操作不再局限于使用键盘,而更能灵活地应用视窗介面,滑鼠是一项相当方便上手的好工具,传统滑鼠利用滚球滚动,即相当于随着使用者手部运动轨迹,透过滚球的x、y轴移动轴距来判断位像资讯,借以将手部动作与游标作业加以结合。但有鉴于滚球材质极易沾染灰尘,进而影响滚球的轴距判断准确性,较晚开发的光学滑鼠因其不易受灰尘污染的性质,就现今潮流来说大有取代传统滚球滑鼠之势。如图1所示为一种现有的光学滑鼠1,为便于说明,图中已将滑鼠上盖移除。该滑鼠1具有前述上盖、一下盖11、一载座12、一置放于载座12上的发光二极体13、一感测器14、一电路板15,以及一晶片模组16。该上、下盖11共同界定出一个工作空间10,且该下盖11更形成一侦测口111。该载座12设在该工作空间10中,并形成光学路径上连续的一入射面121、一第一反射面122、一第二反射面123,以及一接收透镜124。所有入射面121、反射面122与123为一体成型,其中,该入射面121最为邻近发光二极体13,且朝向发光二极体13弧状突出;该第一反射面122呈现右上-左下走向,该第二反射面123是位于第一反射面122的相对下方且同样为右上-左下,至于该接收透镜124则是位在侦测口111的相对上方。该感测器14、电路板15与晶片模组16均固接于载座12上,其中该感测器14是位在接收透镜124的相对上方。当通以电流后,该发光二极体13发出的光线为侧向行进,光线首先-->进入入射面121并到达第一反射面122,光线被反射到下方的第二反射面123,最后光线经由第二反射面123的反射直接投出侦测口111,落在物件上。光线受到所述物件所散射后,向上地通过接收透镜124,继而被侦测器14所感应,随着不同时间以及在所述物件上的位置改变,反射到接收透镜124的光线条件也会有所变化,该晶片模组16与电路板15便根据感测器14所获得的光线变化判定滑鼠1位置资讯。此种现有滑鼠1利用入射面121、第一反射面122、第二反射面123与接收透镜124共同架构出光线反射路径,因而光线需要先透过入射面121、第一反射面122与第二反射面123层层的转换,才能经由侦测口111投在所述物件上,但受限于透镜具有一定厚度,为达最佳反射效果,第一、二反射面122、123间必须预留空隙,间接导致工作空间10相对变大,使滑鼠1体积无法获得缩减,造成使用与携带上的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以折射光线方式取代多次反射,以缩减总使用空间与厚度的取像装置。本技术取像装置包含一载座、一光源及一感测器。该载座界定出一容纳空间,并形成相互间隔的一折射光线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以及一可将光线散射入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件,所述第二透镜的上方设有用于侦测位像资讯的感测器。较佳地,该载座更具有自容纳空间侧向外延伸且开口朝向容纳空间的卡勾块,且该光源具有一环状扣接缘,当光源置于容纳空间中时,光源的扣接缘与载座的卡勾块相互抵触以限制光源自容纳空间脱出。较佳地,该扣接缘连续形成一弧面部及一平面部,当扣接缘的平面部与卡勾块顶面相向时,该平面部滑过卡勾块顶面并使光源进入容纳空间中。旋动该光源而使弧面部与卡勾块相对应时,该扣接缘是与卡勾块相抵而限制光源位移。由于本技术的取像装置借着第一透镜取代多重反射,可将光源-->32射出的光线直接投射到所述物件上,缩减多次反射所需的空间,令取像装置所需的设置空间获得精简,且配合卡勾块与扣接缘的抵靠,以及利用转动光源以决定扣接缘与卡勾块间的限位关系,均大为强化载座和光源间彼此固接的效果。附图说明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的取像装置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是一种现有光学滑鼠移除上盖后的一组合剖视图,说明该光学滑鼠的光线折射路径。图2是本技术取像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装设于一光学滑鼠中的一立体分解图。图3是该较佳实施例装设于光学滑鼠的一局部组合剖视图,说明光线的折射路径。图4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侧视图,说明一光源的平面部朝向下方而通过一卡勾块的情形。图5是该较佳实施例的另一侧视图,说明旋动该光源以使一弧面部与卡勾块相对应而限制光源位移。图6是图5所示状态的另一局部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及图3所示,本技术取像装置3的较佳实施例是装设于一滑鼠2中,该滑鼠2包括一具有弧度的上壳体21、一下壳体22、一电路板23,以及一感测晶片模组24。该上、下壳体21及22共同配合界定出一空间25,该电路板23、感测晶片模组24与取像装置3均设置在该空间25内。该下壳体22底部形成一侦测口221。该感测晶片模组24固着于电路板23上,且位于该侦测口221的相对上方。该取像装置3包含:一载座31、一光源32,以及一感测器33。该载座31具有一座体311,以及二分别垂直座体311顶面延伸的立壁312。该-->二立壁312共同界定一容纳空间313,该容纳空间313的开口朝向图3右侧。该座体311间隔地形成一倾斜的第一透镜314与一第二透镜315,该第一透镜314是往远离容纳空间313方向倾斜。其中该第一透镜314为相对邻近容纳空间313的正透镜,且界定出一入射面316及一出射面317,入射面316与出射面317彼此相反,并呈现外张弧形的态样。而该第二透镜315是相对远离该容纳空间313。必须注意的是,该出射面317底部与一水平面(本实施例系以座体311底面作为基准)形成夹角θ,且该夹角是小于90度。本实施例所采用的光源32为一个发光二极体(LED)。该感测器33是设于该第二透镜315上方,且与该感测晶片模组24、电路板23构成电连结。图3说明该滑鼠2通入电流,光源32启动发亮的情形,光线自光源32被侧向地送出后通过该第一透镜314的入射面316,经由该入射面316的折射,光线自出射面317穿出,并斜向地朝下射出侦测口221,而位在侦测口221相对下方的一物件4(通常为滑鼠垫或桌面)将光线加以散射,一部分光线继而朝上往第二透镜315的方向行进,直到通过第二透镜315后被感测器33所撷取,最后由感测晶片模组24和电路板23运算光线受到物件4散射后提供的资讯,判定滑鼠2目前的正确位置资讯并输出供使用者作为参考。本技术最为特殊的一点在于光线以水平方向由光源32被送出后,直接进入第一透镜314的入射面316,并由出射面317穿出,离开该出射面317的光线直接射出侦测口221,并投射在该物件4上,光线自光源32被射出后仅通过第一透镜314,光线行进方式属于折射,有别于习知透镜组合所采用的多重反射路径,本技术将光线直接导引到欲投像物件上,免除迂回反射,进而缩小了光线行进路径所需的相对设置空间,当然能够精简滑鼠体积,不论是滑鼠2的厚度或长度都能更为迷你,并且增加空间25上的扩增应用性。再者,现有滑鼠1必须于载座12成型出入射面121与两个反射面122、-->123,才能构成足以投射在物件上的光线路径,但受限于在单一结构上成型多个光线入射面121和反射面122、123有相当困难度,此种组合对制造厂商来说是一项沉重的技术负担。以考虑最大加工效益为前提之下,若将光线路径的功能整合至构造更为简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取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含有一载座、一光源,以及一感测器,该载座界定出供光源设置的一容纳空间,并间隔形成一折射光线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以及一可将光线散射入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件,所述第二透镜的上方设有用于侦测位像资讯的感测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取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含有一载座、一光源,以及一感测器,该载座界定出供光源设置的一容纳空间,并间隔形成一折射光线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以及一可将光线散射入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件,所述第二透镜的上方设有用于侦测位像资讯的感测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为倾斜设置的正透镜。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光线路径可将该第一透镜界定出一入射面及一相反于入射面的出射面,该入射面与出射面是彼此呈外张弧形凸出。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像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宏德
申请(专利权)人:晶远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