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式机器人及其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09603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1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足式机器人及其充电桩,足式机器人的充电桩包括:第一充电部件;第二充电部件,所述第二充电部件与所述第一充电部件的底面固定连接;以及电池,所述电池设置在所述第二充电部件内且与所述第一充电部件电连接;所述第一充电部件上设置有识别部件,所述识别部件用于所述足式机器人识别所述充电桩的位置。通过设置识别部件,足式机器人通过识别部件识别充电桩的位置以实现足式机器人与充电桩的精准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足式机器人及其充电桩
本技术涉及足式机器人的充电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足式机器人及其充电桩。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以及科技水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代替人工进行相关工作,足式机器人便是其中一种。现有的足式机器人的充电方式通常是接触式充电,即足式机器人与充电装置直接相连以对足式机器人进行充电,现有的接触式充电方法采用弹簧铜片的接触方式增加了足式机器人与充电桩之间的接触面积,电极一直保持在充电状态,充电过程中电极易产生火花。并且现有的充电方式对足式机器人的定位要求不高,但随着足式机器人的发展,足式机器人的充电部件的大小越来越小,对足式机器人与充电桩之间进行精定位已经是迫在眉睫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足式机器人的充电桩,其能够解决现有的足式机器人的充电桩的缺陷,避免充电桩的电机一直保持在充电状态的同时提高足式机器人与充电桩之间的连接精度。具体地,一种足式机器人的充电桩,其包括:第一充电部件;第二充电部件,所述第二充电部件与所述第一充电部件的底面固定连接;以及电池,所述电池设置在所述第二充电部件内且与所述第一充电部件电连接;所述第一充电部件上设置有识别部件,所述识别部件用于所述足式机器人识别所述充电桩的位置。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充电部件上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识别部件设置在所述连接槽的中央。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连接槽内设置有两第一连接部件,所述两第一连接部件对称设置在所述识别部件的两侧。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连接槽内设置有两第二连接部件,所述两第二连接部件对称设置在所述两第一连接部件的背离所述识别部件的一侧。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为弹簧探针,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为霍尔开关感应部件。本技术的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足式机器人,其用于充电桩配合充电,其包括:第三充电部件,所述第三充电部件与所述第一充电部件配合以对所述足式机器人充电;所述第三充电部件上设置有拍摄部件,所述拍摄部件用于识别所述识别部件以使所述足式机器人与所述充电桩相连。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拍摄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三充电部件的中心。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第三充电部件上设置有两第一安装部件,所述两第一安装部件对称设置在所述拍摄部件的两侧。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第三充电部件上设置有两第二安装部件,所述两第二安装部件对称设置在所述两第一安装部件的背离所述拍摄部件的一侧。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安装部件为电极片,所述第二安装部件为磁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主要有如下几点技术效果:1.通过设置识别部件,足式机器人通过识别部件识别充电桩的位置以实现足式机器人与充电桩的精准连接;2.第一连接部件采用弹簧探针,足式机器人在与充电桩的连接过程中允许有一定的误差,提高足式机器人与充电桩连接的容错率;3.霍尔开关感应部件与磁铁相配合,保证只有在足式机器人与充电桩相连时电极片通电,避免足式机器人的充电桩的电极片产生火花。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足式机器人的充电桩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第三充电部件的第一示意图。图中:1、第一充电部件;11、识别部件;12、连接槽;13、第一连接部件;14、第二连接部件;2、第二充电部件;3、第三充电部件;31、拍摄部件;32、第一安装部件;33、第二安装部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足式机器人的充电桩,其包括第一充电部件1、第二充电部件2以及电池,第二充电部件2与第一充电部件1的底面固定连接,电池设置在第二充电部件2内部且与第一充电部件1电连接。为实现足式机器人与充电桩之间的精确定位,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充电部件1上设置有识别部件11,足式机器人通过识别识别部件11以识别充电桩的位置且与充电桩精确连接。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充电部件1上开设有连接槽12,识别部件11设置在连接槽12的中央,在连接槽12的两侧对称设置两第一连接部件13。为提高足式机器人与充电桩的连接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的连接槽12为倒梯形槽,足式机器人在与充电桩连接时若稍有错位,倒梯形槽能够对足式机器人进行位置修正,保证足式机器人能够顺利与充电桩相连以实现足式机器人与充电桩的精确定位。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部件13为弹簧探针,第一连接部件13与足式机器人连接以对足式机器人进行充电,弹簧探针具有弹性,弹簧探针增加了足式机器人与充电桩之间连接的容错率,即当第三充电部件3插入连接槽12的深度不足时,弹簧探针能够保证电极片能够对足式机器人进行充电。为避免足式机器人与充电桩未连接时第一连接部件13通电,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充电部件1上还设置有两第二连接部件14,两第二连接部件14对称设置在第一连接部件13的背离识别部件11的一侧。第二连接部件14采用触发式开关且与电池电连接,为提高第二连接部件14的灵敏度,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连接部件14采用霍尔开关感应部件。足式机器人与充电桩相连时第二连接部件14连通使得第一连接部件13通电从而对足式机器人进行充电。请参照图2,为配合本实施例中公开的足式机器人的充电桩工作,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足式机器人,其包括第三充电部件3,第三充电部件3与第一充电部件1相连以对足式机器人进行充电,第三充电部件3上设置有用于识别识别部件11的拍摄部件31。为提高足式机器人的识别精度,本实施例中的识别部件11为二维码,拍摄部件31通过识别二维码中每个特征点在拍摄部件31的拍摄视野中的位置以对充电桩进行精确定位。本实施例中的第三充电部件3的大小与连接槽12的大小相同,拍摄部件31设置在第三充电部件3的中心。为配合第一连接部件13,本实施例中的第三充电部件3上设置有两第一安装部件32,两第一安装部件32对称设置在拍摄部件31的两侧,为与弹簧探针进行配合且对足式机器人进行充电,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安装部件32为电极片。为配合第二连接部件14的工作,本实施例中的第三充电部件3上设置有两第二安装部件33,两第二安装部件33对称设置在两第一安装部件32的背离拍摄部件31的一侧。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安装部件33为磁铁,足式机器人与充电桩相连时磁铁出发霍尔开关感应部件使得电池对充电桩供电从而使得足式机器人安装在充电桩上时充电桩才通电,提高充电桩运行的安全性且避免充电桩产生火花。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有关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技术的范畴,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足式机器人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充电部件;/n第二充电部件,所述第二充电部件与所述第一充电部件的底面固定连接;以及/n电池,所述电池设置在所述第二充电部件内且与所述第一充电部件电连接;/n所述第一充电部件上设置有识别部件,所述识别部件用于所述足式机器人识别所述充电桩的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足式机器人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充电部件;
第二充电部件,所述第二充电部件与所述第一充电部件的底面固定连接;以及
电池,所述电池设置在所述第二充电部件内且与所述第一充电部件电连接;
所述第一充电部件上设置有识别部件,所述识别部件用于所述足式机器人识别所述充电桩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充电部件上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识别部件设置在所述连接槽的中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槽内设置有两第一连接部件,所述两第一连接部件对称设置在所述识别部件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槽内设置有两第二连接部件,所述两第二连接部件对称设置在所述两第一连接部件的背离所述识别部件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为弹簧探针,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学生龚迪琛马凡钟姜杰翔
申请(专利权)人:德鲁动力科技海南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