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幼蟹成蟹共生型塘口养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9714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1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养殖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幼蟹成蟹共生型塘口养殖装置,包括养殖池,所述养殖池两侧的下部固定套接有排水管,所述养殖池的内腔固定套接有隔板,所述隔板顶部的前侧开设有分隔槽,所述隔板的前侧开设有通口。该幼蟹成蟹共生型塘口养殖装置,通过养殖池的内腔里设有隔板,且隔板的前侧设有通口,使得养殖池内腔的两侧能够连通,方便养殖池内腔两侧的幼蟹和成蟹共生,通过第一电机作为驱动带动丝杆旋转,由于丝杆与连接架之间啮合连接,利用连接架的形状特点,从而带动挡板在分隔槽的内腔里移动,便于将分隔槽两侧的通口堵上,将养殖池内腔的两侧隔开,方便养殖池分隔成两个空间养殖螃蟹,提高了此装置的实用性。提高了此装置的实用性。提高了此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幼蟹成蟹共生型塘口养殖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养殖设备
,具体为一种幼蟹成蟹共生型塘口养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蟹属软甲纲,十足目,是甲壳类动物,身体被硬壳保护着,靠鳃呼吸。在生物分类学上,它与虾、龙虾、寄居蟹是同类动物。绝大多数种类的螃蟹生活在海里或近海区,也有一些栖于淡水或陆地。常见的螃蟹有梭子蟹、远海梭子蟹、青蟹和中华绒螯蟹(河蟹、毛蟹、清水蟹)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人们对于一些水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比如龙虾和螃蟹等,已形成大范围规模性养殖,而其养殖技术也在不断的成熟,养殖户为了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如何养殖能保证螃蟹的生产速度和质量就成为了非常重要的问题。
[0003]现有的幼蟹成蟹共生型塘口养殖装置是将幼蟹和成蟹放置在一个塘口内养殖,由于,现有的幼蟹和成蟹共生型塘口养殖装置只是一个简单的塘口,在幼蟹和成蟹养殖过程中需要分隔开来养殖时就需要重新更换塘口,从而提高了养殖幼蟹和成蟹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幼蟹成蟹共生型塘口养殖装置,具备便于将养殖池分隔成两个空间进行养殖的优点,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幼蟹成蟹共生型塘口养殖装置,包括养殖池,所述养殖池两侧的下部固定套接有排水管,所述养殖池的内腔固定套接有隔板,所述隔板顶部的前侧开设有分隔槽,所述隔板的前侧开设有通口,所述养殖池前侧的下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丝杆,所述丝杆的外侧活动套接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后侧固定安装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下部活动套接在分隔槽的内腔里,所述养殖池的前侧固定安装有位于第一电机和丝杆外侧的外壳。
[0006]精选的,所述养殖池顶部的后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鱼料桶,所述鱼料桶的底部固定套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底部固定套接有中转筒,所述中转筒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套接有位于中转筒内腔的转杆,所述转杆的外侧固定套接有螺旋纹,所述中转筒的底部开设有排料口,所述中转筒的底部固定套接有位于螺旋纹下方的排料管,所述排料管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排料筒。
[0007]精选的,所述转杆的两侧设有呈对称分布的螺旋纹,所述中转筒顶部的中心设有连接管和鱼料桶。
[0008]精选的,所述中转筒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位于排料管内腔的内筒,所述内筒的内腔固定套接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圆台杆,所述圆台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研磨盘。
[0009]精选的,所述中转筒底部的两侧均设有内筒、第三电机、圆台杆和研磨盘,两个所述研磨盘的直径大小从左到右依次减少五毫米。
[0010]精选的,所述排料口的整体呈半圆环形状,所述排料口位于排料管和内筒之间的上方。
[0011]精选的,所述连接架的整体呈Z字形状,所述连接架前侧的内腔设有与丝杆啮合的螺纹,所述连接架的后侧固定安装在挡板前侧的上部上。
[0012]精选的,所述挡板的四侧均与分隔槽内腔的四侧接触,所述分隔槽内腔的两侧均设有通口。
[0013]与现有技术对比,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1、该幼蟹成蟹共生型塘口养殖装置,通过养殖池的内腔里设有隔板,且隔板的前侧设有通口,使得养殖池内腔的两侧能够连通,方便养殖池内腔两侧的幼蟹和成蟹共生,通过第一电机作为驱动带动丝杆旋转,由于丝杆与连接架之间啮合连接,利用连接架的形状特点,从而带动挡板在分隔槽的内腔里移动,便于将分隔槽两侧的通口堵上,将养殖池内腔的两侧隔开,方便养殖池分隔成两个空间养殖螃蟹,提高了此装置的实用性。
[0015]2、该幼蟹成蟹共生型塘口养殖装置,通过第二电机作为驱动带动转杆旋转,由于转杆的两侧设有呈对称分布的螺旋纹,便于将鱼料桶内的鱼料分别从中转筒底部两侧上的排料管和排料筒输送到养殖池内腔的两侧上,方便对养殖池内的螃蟹进行自动的投喂,减轻了养殖者的劳动程度。
[0016]3、该幼蟹成蟹共生型塘口养殖装置,通过第三电机作为驱动带动圆台杆和研磨盘旋转,便于对经过排料筒的鱼料进行研磨,从而降低了鱼料的颗粒大小,可将鱼料研磨成幼蟹能够食用的大小,方便幼蟹食用。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分隔槽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丝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转筒和转杆之间爆炸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连接管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专利技术排料管和内筒之间爆炸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养殖池;2、排水管;3、隔板;4、分隔槽;5、通口;6、第一电机;7、丝杆;8、连接架;9、挡板;10、外壳;11、支撑板;12、鱼料桶;13、连接管;14、中转筒;15、第二电机;16、转杆;17、螺旋纹;18、排料管;19、排料筒;20、内筒;21、第三电机;22、圆台杆;23、研磨盘;24、排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请参阅图1

6,一种幼蟹成蟹共生型塘口养殖装置,包括养殖池1,养殖池1顶部的后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板11,支撑板1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鱼料桶12,鱼料桶12的底部固定套
接有连接管13,连接管13的底部固定套接有中转筒14,中转筒1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15,第二电机15的输出端固定套接有位于中转筒14内腔的转杆16,转杆16的外侧固定套接有螺旋纹17,中转筒14的底部开设有排料口24,中转筒14的底部固定套接有位于排料口24下方的排料管18,排料管18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排料筒19,通过第二电机15作为驱动带动转杆16旋转,由于转杆16的两侧设有呈对称分布的螺旋纹17,便于将鱼料桶12内的鱼料分别从中转筒14底部两侧上的排料管18和排料筒19输送到养殖池1内腔的两侧上,方便对养殖池1内的螃蟹进行自动的投喂,减轻了养殖者的劳动程度,转杆16的两侧设有呈对称分布的螺旋纹17,中转筒14顶部的中心设有连接管13和鱼料桶12,通过转杆16的两侧设有呈对称分布的螺旋纹17,中转筒14顶部的中心设有连接管13和鱼料桶12,便于鱼料桶12内的鱼料从中转筒14的中部进入到中转筒14内,再从中转筒14内的两侧进入到养殖池1的内腔里,加快了喂料的效率,中转筒14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位于排料管18内腔的内筒20,内筒20的内腔固定套接有第三电机21,第三电机21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圆台杆22,圆台杆2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研磨盘23,通过第三电机21作为驱动带动圆台杆22和研磨盘23旋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幼蟹成蟹共生型塘口养殖装置,包括养殖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1)两侧的下部固定套接有排水管(2),所述养殖池(1)的内腔固定套接有隔板(3),所述隔板(3)顶部的前侧开设有分隔槽(4),所述隔板(3)的前侧开设有通口(5),所述养殖池(1)前侧的下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6),所述第一电机(6)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丝杆(7),所述丝杆(7)的外侧活动套接有连接架(8),所述连接架(8)的后侧固定安装有挡板(9),所述挡板(9)的下部活动套接在分隔槽(4)的内腔里,所述养殖池(1)的前侧固定安装有位于第一电机(6)和丝杆(7)外侧的外壳(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幼蟹成蟹共生型塘口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1)顶部的后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板(11),所述支撑板(1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鱼料桶(12),所述鱼料桶(12)的底部固定套接有连接管(13),所述连接管(13)的底部固定套接有中转筒(14),所述中转筒(1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15),所述第二电机(15)的输出端固定套接有位于中转筒(14)内腔的转杆(16),所述转杆(16)的外侧固定套接有螺旋纹(17),所述中转筒(14)的底部开设有排料口(24),所述中转筒(14)的底部固定套接有位于螺旋纹(17)下方的排料管(18),所述排料管(18)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排料筒(1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幼蟹成蟹共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龙明王晓辉
申请(专利权)人:淮安市滨湖红膏螃蟹养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