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产养殖用增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59940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1: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产养殖用增氧装置,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产养殖用增氧装置,包括漂浮平台,所述漂浮平台上方的左端固定安装有空气泵,所述空气泵的下方固定连接有送气管,所述送气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供氧球,所述送气管靠近低端的位置的外部固定套接有防护块,所述漂浮平台上方的右端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该水产养殖用增氧装置,使送气管靠近底部的外端固定套接有位于供氧球外部的防护块,在使用时方便直接将供气进行压缩后向水下进行供氧,同时利用防护块方便将供氧球喷出的气泡打成较小的气泡,减少对鱼类幼苗的伤害,同时从水下供氧,使空气上升,有效增加水对氧气的吸收效率,有效增加供氧效率。有效增加供氧效率。有效增加供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产养殖用增氧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水产养殖
,具体为一种水产养殖用增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水产养殖业是人类利用可供养殖包括种植的水域,按照养殖对象的生态习性和对水域环境条件的要求,运用水产养殖技术和设施,从事水生经济动、植物养殖。为农业生产部门之一。水产养殖业是人类利用可供养殖(包括种植)的水域,按照养殖对象的生态习性和对水域环境条件的要求不同,运用水产养殖技术和设施,从事水生经济动、植物养殖,为农业生产部门之一。按水域性质不同分为海水养殖业和淡水养殖业。按养殖、种植对象,分为鱼类、虾蟹类、贝类,及藻类、芡、莲、藕等。水产养殖业是利用适宜水域养殖水产经济动植物的生产事业。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从事水产养殖的时期较之采捕天然水产资源的捕捞业为晚。水产养殖业的出现和发展,标志着人类影响及控制水域能力的增强。按养殖水域,水产养殖可分为淡水养殖、海水养殖、浅海滩涂养殖;按养殖对象,可分为鱼类养殖、贝类养殖、虾类养殖、蟹类养殖、藻类栽培;按养殖方式,可分为精养、粗养、单养、混养、工厂化养殖以及静水式、流水式养殖。
[0003]在现有的水产养殖的过程中,其中向水塘的内部进行供氧使重要的步骤,现有的大规模的供氧过程通常是将水塘表面进行翻滚,以便于使水与空气充分的接触,增加水内的含氧量,但此方式的耗能较大,且供氧效率较低,现有的供氧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通产还会存在对鱼类幼苗存在伤害的可能,降低鱼塘内鱼类的生存率,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水产养殖用增氧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产养殖用增氧装置,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水产养殖用增氧装置,包括漂浮平台,所述漂浮平台上方的左端固定安装有空气泵,所述空气泵的下方固定连接有送气管,所述送气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供氧球,所述送气管靠近低端的位置的外部固定套接有防护块,所述漂浮平台上方的右端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漂浮平台上方的右端固定安装有防护壳,所述伺服电机输出轴的前端固定安装有转动齿轮,所述转动齿轮的左端通过齿槽活动连接有移动齿条,所述转动齿轮的上方通过齿槽活动的那个安装有固定齿轮,所述固定齿轮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后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块。
[0006]可选的,所述送气管的材料为波纹管,所述送气管的底端向下延伸至漂浮平台的底部。
[0007]可选的,所述防护块固定套接在供氧球的外部所述防护块的外壁开设有尺寸值小于供氧球外壁空洞的分气孔。
[0008]可选的,所述移动齿条向下延伸至漂浮平台的下方,所述移动齿条向上延伸至防
护壳的上方,所述移动齿条的底端的左侧与防护块的右壁固定连接,所述防护壳和漂浮平台的内部开设有适配于移动齿条的槽孔。
[0009]可选的,所述固定块向前延伸至防护壳的后壁内,所述固定轴的后端与防护壳后端开设有适配于固定块前端的十字槽。
[0010]可选的,所述固定齿轮的左端通过齿槽与移动齿条活动连接,所述移动齿条的左端与防护壳的内壁紧贴。
[001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产养殖用增氧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2]1、该水产养殖用增氧装置,通过在漂浮平台的上方安装有空气泵,使空气泵的下方固定连接有送气管,在送气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供氧球,使送气管靠近底部的外端固定套接有位于供氧球外部的防护块,在使用时方便直接将供气进行压缩后向水下进行供氧,同时利用防护块方便将供氧球喷出的气泡打成较小的气泡,减少对鱼类幼苗的伤害,同时从水下供氧,使空气上升,有效增加水对氧气的吸收效率,有效增加供氧效率。
[0013]2、该水产养殖用增氧装置,通过在漂浮平台的上方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使伺服电机的前端固定连接有位于防护壳内部的转动齿轮,使防护壳的右端通过齿槽与移动齿条固定连接,使移动齿条的底端与防护块固定连接,使转动齿轮的上方通过吃草活动连接有固定齿轮,在固定齿轮的内部固定套接有与防护壳活动套接的固定轴,使固定块活动安装在固定轴的左端,使固定块延伸至防护壳的内部,在使用时翻遍通过伺服电机将防护块送至水下,同时将防护块和供氧球固定在水下,防止供氧球的漂浮。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拆分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供氧球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移动齿条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漂浮平台;2、空气泵;3、送气管;4、供氧球;5、防护块; 6、伺服电机;7、防护壳;8、转动齿轮;9、移动齿条;10、固定齿轮;11、固定轴;12、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0]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水产养殖用增氧装置,包括漂浮平台1,漂浮平台1上方的左端固定安装有空气泵2,空气泵 2的下方固定连接有送气管3,送气管3的材料为波纹管,送气管3的底端向下延伸至漂浮平台1的底部,通过将送气管3的底端向下延伸至漂浮平台1 的底部,同时在送气管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供氧球4,方便将空气泵2记性压缩后的氧气通过送气管3进行从水底送出,方便提高水对空气中氧气的吸收率,有效提高了装置的工作效率,同时减小了装置的耗能,同时增加了水内的含氧量,送气管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供氧球4,送气管3靠近低端的位置的外部固定套接有防护块5,防护块5固定套接在供氧球4的外部防护块5的外壁开设有尺寸值小于供氧球4外壁空洞的分气
孔,在使用时,将空气泵2 启动,使空气泵2将空气进行压缩,随后通过送气管3将空气泵2压缩后的空气,送至供氧球4的内部,通过供氧球4向外排出,随后空气会通过防护块5进行打成较小的气泡,向上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对水进行供氧,通过防护块5的设计,在使用时方便将供氧球4所喷出的较大的气泡进行对成较小的气泡,有效增加鱼苗的安全性,漂浮平台1上方的右端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6,漂浮平台1上方的右端固定安装有防护壳7,伺服电机6输出轴的前端固定安装有转动齿轮8,转动齿轮8的左端通过齿槽活动连接有移动齿条9,移动齿条9向下延伸至漂浮平台1的下方,移动齿条9向上延伸至防护壳7 的上方,移动齿条9的底端的左侧与防护块5的右壁固定连接,防护壳7和漂浮平台1的内部开设有适配于移动齿条9的槽孔,通过移动齿条9的设计,主要起到方便将防护块5进行下潜的作用,在使用时,启动伺服电机6,使伺服电机6带动转动齿轮8进行转动,随后通过转动齿轮8带动固定齿轮10和移动齿条9进行转动,使移动齿条9进行向下运动,同时移动齿条9会带动防护块5向下运动,方便进行将防护块5和供氧球4送至较深的水底,使氧气直接从水底向上运送,增加水对氧气的吸收效率,转动齿轮8的上方通过齿槽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产养殖用增氧装置,包括漂浮平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平台(1)上方的左端固定安装有空气泵(2),所述空气泵(2)的下方固定连接有送气管(3),所述送气管(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供氧球(4),所述送气管(3)靠近低端的位置的外部固定套接有防护块(5),所述漂浮平台(1)上方的右端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6),所述漂浮平台(1)上方的右端固定安装有防护壳(7),所述伺服电机(6)输出轴的前端固定安装有转动齿轮(8),所述转动齿轮(8)的左端通过齿槽活动连接有移动齿条(9),所述转动齿轮(8)的上方通过齿槽活动的那个安装有固定齿轮(10),所述固定齿轮(10)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固定轴(11),所述固定轴(11)的后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块(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产养殖用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气管(3)的材料为波纹管,所述送气管(3)的底端向下延伸至漂浮平台(1)的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龙明王晓辉
申请(专利权)人:淮安市滨湖红膏螃蟹养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