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填埋场渗沥液导排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09198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填埋场渗沥液导排系统,设计填埋场渗沥液导排技术领域,包括:分区坝,设置于填埋场内部,将填埋场分隔成多个填埋区;主导排沟,设置于填埋场的底部,贯穿填埋区和分区坝,主导排沟的一端高于另一端;次导排沟,设置于主导排沟的两侧,设置于填埋场的边坡的坡脚处,次导排沟的一端高于另一端;多根主导排管,设置于主导排沟的底部;次导排管,设置于次导排沟的底部;收集井,设置在填埋场靠近主导排沟的一端的边坡的坡脚处,与主导排管和次导排管的另一端相连通;抽排管,一端设置于收集井内;该导排系统能够实现填埋场渗沥液的分区导排,降低各导排管的导排压力,并且具有次导排管,能够进一步确保渗沥液的有效导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填埋场渗沥液导排系统
本技术属于填埋场渗沥液导排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填埋场渗沥液导排系统。
技术介绍
垃圾填埋场作为固体废物处置的最终场所,解决了城市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问题。现阶段国内垃圾填埋场渗沥液导排系统大部分设计为主盲沟和支盲沟共同导排,其中主盲沟和支盲沟中均设置一根HDPE花管,支盲沟中HDPE花管与主盲沟HDPE花管连接,渗沥液经过支盲沟导排汇总至主盲沟,最终导排至调节池内。填埋场运营年限一般在10年以上,长期运营过程中渗沥液与导排卵石或碎石中CaCO3进行化学反应,生成水泥状胶结物质,造成导排管道结垢;加上渗沥液中细小颗粒的不断沉积,从而造成渗沥液导排系统中主盲沟极易出现部分淤堵或全部淤堵。一旦渗沥液导排主盲沟出现淤堵,将会导致淤堵点以上支盲沟及主盲沟失去渗沥液收集井导排功效,且管道淤堵的位置区域难以确定,进行疏通修复的难度大,造成垃圾堆体中渗沥液无法得到快速有效导排,长期淤积于堆体中造成水位线过高,影响垃圾堆体的安全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填埋场渗沥液导排系统,能够实现填埋场渗沥液的分区导排,降低各导排管的导排压力及淤堵可能性,并且具有次导排管,能够进一步确保渗沥液的有效导排。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填埋场渗沥液导排系统,包括:分区坝,设置于所述填埋场内部,将所述填埋场分隔成多个填埋区;主导排沟,设置于所述填埋场的底部,贯穿所述填埋区和所述分区坝,所述主导排沟的一端高于另一端;次导排沟,设置于所述主导排沟的两侧,设置于所述填埋场的边坡的坡脚处,所述次导排沟的一端高于另一端;多根主导排管,设置于所述主导排沟的底部;次导排管,设置于所述次导排沟的底部;收集井,设置在所述填埋场靠近所述主导排沟的所述一端的边坡的坡脚处,与所述主导排管和所述次导排管的所述另一端相连通;抽排管,一端设置于所述收集井内。可选地,所述主导排沟和所述次导排沟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导坡和第二导坡,所述第一导坡靠近所述主导排沟的一端低于远离所述主导排沟的一端,所述第二导坡靠近所述次导排沟的一端低于远离所述次导排沟的一端。可选地,所述分区坝的截面形状为梯形,所述分区坝的外侧包覆有防渗层,所述防渗层与所述填埋场底部的防渗层相连接。可选地,所述主导排沟和所述次导排沟的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垫层和第二垫层,所述主导排管和所述次导排管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垫层和所述第二垫层上侧,所述主导排沟和所述次导排沟内所述主导排管和所述次导排管的外侧填充有第一填料,所述第一填料外侧包裹有第一反滤层。可选地,所述收集井的底部设置有第三垫层,所述收集井内填充有第二填料,所述第二填料外侧包裹有第二反滤层。可选地,所述抽排管包括水平部和倾斜部,所述水平部的一端与所述倾斜部相连接形成折线形,所述水平部设置于所述收集井底部的所述第三垫层上侧,所述水平部的管壁上开始有多个第一管孔,所述水平部的另一端设置有封堵挡板,所述倾斜部设置于靠近所述收集井的边坡上,所述靠近所述收集井的边坡上设置有第一盲沟,所述倾斜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盲沟内并由粘土或混凝土填充。可选地,还包括冲洗管,所述冲洗管与所述主导排管和所述次导排管的所述一端相连通,所述冲洗管设置于所述填埋场远离所述收集井的一侧的边坡上,所述远离所述收集井的一侧的边坡上设置有第二盲沟,所述冲洗管设置于所述第二盲沟内并由粘土或混凝土填充。可选地,所述填埋区沿所述主导排沟的轴线方向设置有多个。可选地,所述主导排管的根数与所述填埋区的数量相等,多根所述主导排管并排布置,不同的所述主导排管分别在不同的填埋区内的管壁上开设有多个第二管孔,所述次导排管处于所述填埋区内的管壁上开设有多个第三管孔。可选地,所述第二管孔所在的填埋区内的主导排管上设置有主闸阀,所述主闸阀设置于靠近所述主导排沟的所述另一端的主导排管内部,所述第三管孔所在的填埋区的次导排管上设置有次闸阀,所述次闸阀设置于靠近所述次导排沟的所述另一端的次导排管内部。本技术提供一种填埋场渗沥液导排系统,其有益效果在于:1、该导排系统能够实现填埋场渗沥液的分区导排,降低各导排管的导排压力及淤堵可能性,并且具有次导排管,能够进一步确保渗沥液的有效导排;2、该导排系统通过不同的主导排管在不同的填埋区内开设第二管孔,并且在不同的主导排管的不同位置设置主闸阀,使得各个填埋区内的导排能够独立运行,即能够保证导排效果,又方便判断不同的主导排管内的淤堵情况;3、该导排系统具有冲洗管,能够实现对每根主导排管和次导排管的冲洗,一方面有利于保持管路通畅,另一方面能够通过冲洗情况结合每根主导排管和次导排管的导排情况判断淤堵区域,方便处理淤堵。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通过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填埋场渗沥液导排系统的平面布置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填埋场渗沥液导排系统的分区坝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填埋场渗沥液导排系统的主导排沟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填埋场渗沥液导排系统的次导排沟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填埋场渗沥液导排系统的收集井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填埋场渗沥液导排系统的收集井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填埋场渗沥液导排系统的收集井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8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填埋场渗沥液导排系统的抽排管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9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填埋场渗沥液导排系统的冲洗管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0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填埋场渗沥液导排系统的冲洗管的截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分区坝;2、填埋场;3、填埋区;4、主导排沟;5、次导排沟;6、主导排管;7、次导排管;8、收集井;9、抽排管;10、第一导坡;11、第二导坡;12、防渗层;13、第一垫层;14、第二垫层;15、第一填料;16、第一反滤层;17、第三垫层;18、第二填料;19、第二反滤层;20、水平部;21、倾斜部;22、封堵挡板;23、冲洗管;24、主闸阀;25、第一填埋区;26、第二填埋区;27、第三填埋区;28、第一分区坝;29、第二分区坝;30、第一主导排管;31、第二主导排管;32、第三主导排管;33、第一盲沟;34、第二盲沟。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填埋场渗沥液导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分区坝,设置于所述填埋场内部,将所述填埋场分隔成多个填埋区;/n主导排沟,设置于所述填埋场的底部,贯穿所述填埋区和所述分区坝,所述主导排沟的一端高于另一端;/n次导排沟,设置于所述主导排沟的两侧,设置于所述填埋场的边坡的坡脚处,所述次导排沟的一端高于另一端;/n多根主导排管,设置于所述主导排沟的底部;/n次导排管,设置于所述次导排沟的底部;/n收集井,设置在所述填埋场靠近所述主导排沟的所述一端的边坡的坡脚处,与所述主导排管和所述次导排管的所述另一端相连通;/n抽排管,一端设置于所述收集井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填埋场渗沥液导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区坝,设置于所述填埋场内部,将所述填埋场分隔成多个填埋区;
主导排沟,设置于所述填埋场的底部,贯穿所述填埋区和所述分区坝,所述主导排沟的一端高于另一端;
次导排沟,设置于所述主导排沟的两侧,设置于所述填埋场的边坡的坡脚处,所述次导排沟的一端高于另一端;
多根主导排管,设置于所述主导排沟的底部;
次导排管,设置于所述次导排沟的底部;
收集井,设置在所述填埋场靠近所述主导排沟的所述一端的边坡的坡脚处,与所述主导排管和所述次导排管的所述另一端相连通;
抽排管,一端设置于所述收集井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填埋场渗沥液导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导排沟和所述次导排沟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导坡和第二导坡,所述第一导坡靠近所述主导排沟的一端低于远离所述主导排沟的一端,所述第二导坡靠近所述次导排沟的一端低于远离所述次导排沟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填埋场渗沥液导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区坝的截面形状为梯形,所述分区坝的外侧包覆有防渗层,所述防渗层与所述填埋场底部的防渗层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填埋场渗沥液导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导排沟和所述次导排沟的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垫层和第二垫层,所述主导排管和所述次导排管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垫层和所述第二垫层上侧,所述主导排沟和所述次导排沟内所述主导排管和所述次导排管的外侧填充有第一填料,所述第一填料外侧包裹有第一反滤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填埋场渗沥液导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井的底部设置有第三垫层,所述收集井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洋齐长青甄胜利罗彬金晶陈雨杨庆彬盖益民洪慧兰田素芳倪哲王磊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