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电网承载力的评估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8924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配电网承载力的评估方法和装置,首先基于接入配电网的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有功出力计算所述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短路比,然后基于所述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短路比确定所述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容量极限,最后基于所述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容量极限对所述配电网的承载力进行评估。本申请考虑了各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差异及其对配电网整体承载能力的影响,且基于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短路比实现配电网承载力的评估,避免配电网出现震荡问题,且提高了配电网的稳定性,有助于配电网中新能源的新建和扩建,能够为分布式新能源的优化布局和有序接入提供依据。式新能源的优化布局和有序接入提供依据。式新能源的优化布局和有序接入提供依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配电网承载力的评估方法和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配电网
,具体涉及一种配电网承载力的评估方法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分布式新能源在负荷侧就近开发利用,具有清洁、高效等优点,且风、光等新能源资源丰富,因此,大力发展分布式新能源有利于构建“清洁低碳、高效安全”的能源体系,符合能源发展战略要求,具有广阔的前景。但分布式新能源大量接入配电网,给配电网的电力平衡、电能质量和稳定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给配电网规划设计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需要对配电网承载分布式新能源的能力进行评估。
[0003]目前,通常是以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为前提,以促进新能源消纳为导向,从电力电量平衡或稳态潮流越限角度对配电网承载分布式新能源的能力进行评估,导致配电网出现震荡问题且稳定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配电网出现震荡问题且稳定性差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配电网承载力的评估方法,包括:
[0005]基于接入配电网的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有功出力计算所述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短路比;
[0006]基于所述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短路比确定所述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容量极限;
[0007]基于所述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容量极限对所述配电网的承载力进行评估。
[0008]所述基于所述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短路比确定所述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容量极限,包括:
[0009]选取多个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短路比的最小值;
[0010]基于所述最小值和预设的短路比临界值确定所述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出力调整值;
[0011]基于所述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出力调整值确定所述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容量极限。
[0012]所述基于所述最小值和预设的短路比临界值确定所述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出力调整值,包括:
[0013]确定所述最小值与所述预设的短路比临界值的差值;
[0014]若最小值与所述预设的短路比临界值的差值大于零且小于预设的短路比临界值,确定所述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出力调整值为0;否则,基于所述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短路比确定所述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出力调整值。
[0015]所述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出力调整值按下式确定:
[0016][0017]式中,ΔP
R,i
表示第i个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出力调整值,R表示布式新能源并网节点的数量,P
R,i
表示第i个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有功出力,MCSCR
i
表示第i个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短路比,MCSCR
c
表示所述预设的短路比临界值。
[0018]所述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容量极限按下式确定:
[0019]BC
i
=P
R,i
+ΔP
R,i
[0020]式中,BC
i
表示第i个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容量极限。
[0021]所述基于所述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容量极限对所述配电网的承载力进行评估,包括:
[0022]将接入配电网的每个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容量极限求和,得到所述配电网的承载力。
[0023]所述基于接入配电网的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有功出力计算所述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短路比,包括:
[0024]考虑接入配电网的各分布式新能源之间的交互影响,计算所有新能源并网点的等效出力;
[0025]基于所述所有新能源并网点的等效出力计算所述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短路比。
[0026]所述所有新能源并网点的等效出力按下式计算:
[0027][0028]式中,P
e
表示所有新能源并网点的等效出力,P
R,j
表示第j个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有功出力,V
R,i
表示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电压矩阵中第i个元素,V
R,j
表示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电压矩阵中第j个元素,Z
RR,ii
表示两个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之间等效阻抗矩阵的第i行第i列元素,Z
RR,ij
表示两个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之间等效阻抗矩阵的第i行第j列元素,R表示布式新能源并网节点的数量。
[0029]所述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短路比按下式计算:
[0030][0031]式中,MCSCR
i
表示第i个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短路比,P
R,i
表示第i个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有功出力。
[0032]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配电网承载力的评估装置,包括:
[0033]计算模块,用于基于接入配电网的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有功出力计算所述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短路比;
[0034]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短路比确定所述分布式新能源并
网点的容量极限;
[0035]评估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容量极限对所述配电网的承载力进行评估。
[0036]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0037]选取多个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短路比的最小值;
[0038]基于所述最小值和预设的短路比临界值确定所述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出力调整值;
[0039]基于所述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出力调整值确定所述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容量极限。
[0040]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0041]确定所述最小值与所述预设的短路比临界值的差值;
[0042]若所述差值大于零且小于预设的短路比临界值,确定所述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出力调整值为0;否则,基于所述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短路比确定所述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出力调整值。
[0043]所述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出力调整值按下式确定:
[0044][0045]式中,ΔP
R,i
表示第i个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出力调整值,R表示布式新能源并网节点的数量,P
R,i
表示第i个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有功出力,MCSCR
i
表示第i个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短路比,MCSCR
c
表示所述预设的短路比临界值。
[0046]所述确定模块按下式确定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容量极限:
[0047]BC
i
=P
R,i
+ΔP
R,i
[0048]式中,BC
i
表示第i个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容量极限。
[0049]所述基于所述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容量极限对所述配电网的承载力进行评估,包括:
[0050]将接入配电网的每个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容量极限求和,得到所述配电网的承载力。
[0051]所述计算模块包括:
[0052]第一计算单元,用于考虑接入配电网的各分布式新能源之间的交互影响,计算所有新能源并网点的等效出力;
[0053]第二计算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电网承载力的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于接入配电网的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有功出力计算所述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短路比;基于所述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短路比确定所述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容量极限;基于所述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容量极限对所述配电网的承载力进行评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网承载力的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短路比确定所述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容量极限,包括:选取多个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短路比的最小值;基于所述最小值和预设的短路比临界值确定所述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出力调整值;基于所述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出力调整值确定所述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容量极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电网承载力的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最小值和预设的短路比临界值确定所述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出力调整值,包括:确定所述最小值与所述预设的短路比临界值的差值;若所述差值大于零且小于预设的短路比临界值,确定所述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出力调整值为0;否则,基于所述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短路比确定所述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出力调整值。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电网承载力的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出力调整值按下式确定:式中,ΔP
R,i
表示第i个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出力调整值,R表示布式新能源并网节点的数量,P
R,i
表示第i个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有功出力,MCSCR
i
表示第i个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短路比,MCSCR
c
表示所述预设的短路比临界值。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配电网承载力的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容量极限按下式确定:BC
i
=P
R,i
+ΔP
R,i
式中,BC
i
表示第i个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容量极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网承载力的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容量极限对所述配电网的承载力进行评估,包括:将接入配电网的每个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容量极限求和,得到所述配电网的承载力。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网承载力的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接入配电网的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有功出力计算所述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短路比,包括:考虑接入配电网的各分布式新能源之间的交互影响,计算所有新能源并网点的等效出
力;基于所述所有新能源并网点的等效出力计算所述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短路比。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配电网承载力的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所有新能源并网点的等效出力按下式计算:式中,P
e
表示所有新能源并网点的等效出力,P
R,j
表示第j个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有功出力,V
R,i
表示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电压矩阵中第i个元素,V
R,j
表示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电压矩阵中第j个元素,Z
RR,ii
表示两个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之间等效阻抗矩阵的第i行第i列元素,Z
RR,ij
表示两个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之间等效阻抗矩阵的第i行第j列元素,R表示布式新能源并网节点的数量。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配电网承载力的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短路比按下式计算:式中,MCSCR
i
表示第i个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短路比,P
R,i
表示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昱丁杰董存梁志峰范高锋赵欣陈水耀陈文进夏俊荣张俊王会超彭琰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