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细菌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8901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细菌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箱,所述培养箱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一个放置机构,所述放置机构内设置有三个载板机构,三个所述载板机构上呈对称状均设置有一个转动机构,三个所述载板机构上呈对称状均设置有一个限位固定机构,所述放置机构包括一个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开设于培养箱一侧的侧壁上,所述放置槽两侧的槽壁上呈对称状均开设有两个移动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细菌培养用的恒温培养箱可以随意的对托盘的位置进行调节,且操作方便使用简单,便于使恒温培养箱内部空间的利用最大化,有效的解决了一般细菌培养用的恒温培养箱不能随意的调节托盘的位置,因此不便于使内部的空间利用最大化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细菌培养装置
本技术涉及细菌培养
,具体为一种细菌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细菌培养是一种通过人工的方法使细菌生长繁殖的技术,目前培养出来的细菌主要用于研究、鉴定和应用,而细菌恒温培养箱便是人工进行细菌培养用的装置之一。目前,由于一般的细菌恒温培养箱其内部托盘的位置只能根据设置好的托盘架进行调节,所以其可调节的间距都是固定的,由于培养皿的规格有所不同,因此不便于使内部的空间利用最大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细菌培养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细菌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箱,所述培养箱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一个放置机构,所述放置机构内设置有三个载板机构,三个所述载板机构上呈对称状均设置有一个转动机构,三个所述载板机构上呈对称状均设置有一个限位固定机构。优选的,所述放置机构包括一个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开设于培养箱一侧的侧壁上,所述放置槽两侧的槽壁上呈对称状均开设有两个移动槽,且位于同侧设置的两个所述移动槽呈V状设置。优选的,三个所述载板机构均包括一个托盘,三个所述托盘均滑动连接于放置槽内,三个所述托盘的内部呈对称状均开设有一个空槽,三个所述空槽的一侧槽壁上呈对称状均开设有一个转动槽。优选的,三个所述转动机构均包括一个转杆,三个所述转杆分别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三个转动槽的槽底,三个所述转杆靠近转动槽槽口的一端均穿过转动槽并向空槽内延伸,三个所述转杆位于空槽内的一端呈对称状均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一齿轮,三个所述转杆远离第一齿轮的一端呈对称状均固定连接有一个T型把手,且三个所述T型把手远离转杆的一端均贯穿转动槽的槽底并向托盘外延伸。优选的,三个所述限位固定机构均包括两个凹槽,若干个所述凹槽分别开设于三个托盘两侧的侧壁上,且若干个所述凹槽分别与三个空槽相连通,若干个所述凹槽的相对槽壁之间呈对称状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一个双向丝杆,且若干个所述双向丝杆杆壁上的螺纹均关于中心点呈对称状设置,若干个所述双向丝杆的杆壁上对应空槽的位置呈对称状均固定套接有一个第二齿轮,位于同一高度的两个所述第二齿轮和第一齿轮上共同传动连接有一个链条,位于同一高度的两个所述双向丝杆的杆壁上对应两个移动槽的位置呈对称状均螺纹连接有两个移动块,且若干个所述移动块靠近凹槽槽口的一端均穿过凹槽并向放置槽内延伸,位于同一高度的四个所述移动块位于放置槽内的一端呈对称状均固定连接有一个限位块,若干个所述限位块远离移动块的一端分别穿过四个移动槽的槽口并向移动槽内延伸,位于同一个高度且位于同一侧设置的两个所述限位块相远离一侧的侧壁分别与两个移动槽的槽壁相贴合。优选的,所述培养箱一侧的侧壁上呈对称状固定连接有两个合页,两个所述合页的另一端共同固定连接有一个门,所述门远离放置槽槽口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一个把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的转动机构,可以通过旋转T型把手使转杆进行转动,转杆的转动可以带动第一齿轮进行旋转,第一齿轮的旋转可以通过链条、第二齿轮带动双向丝杆转动,双向丝杆的转动可以使杆壁上的两个移动块进行相向或相背方向的移动,两个移动块移动可以带动对应的限位块进行移动,通过调节两个限位块之间的间距并使两个限位块相远离一侧的侧壁分别与两个移动槽的槽壁相贴合,从而可以使得托盘的位置得到固定,有效的解决了一般细菌培养用的恒温培养箱不能随意的调节托盘的位置,因此不便于使内部的空间利用最大化等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剖切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托盘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图2中沿B-B方向的剖切结构示意图。图中:1、培养箱;2、放置机构;21、放置槽;22、移动槽;3、载板机构;31、托盘;32、空槽;33、转动槽;4、转动机构;41、转杆;42、第一齿轮;43、T型把手;5、限位固定机构;51、凹槽;52、双向丝杆;53、第二齿轮;54、链条;55、移动块;56、限位块;6、合页;7、门;8、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细菌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箱1,培养箱1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一个放置机构2,放置机构2内设置有三个载板机构3,三个载板机构3上呈对称状均设置有一个转动机构4,三个载板机构3上呈对称状均设置有一个限位固定机构5。放置机构2包括一个放置槽21,放置槽21开设于培养箱1一侧的侧壁上,放置槽21两侧的槽壁上呈对称状均开设有两个移动槽22,且位于同侧设置的两个移动槽22呈V状设置,便于通过限位固定机构5对托盘31的位置进行固定。三个载板机构3均包括一个托盘31,三个托盘31均滑动连接于放置槽21内,三个托盘31的内部呈对称状均开设有一个空槽32,三个空槽32的一侧槽壁上呈对称状均开设有一个转动槽33,便于后续机构的连接。三个转动机构4均包括一个转杆41,三个转杆41分别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三个转动槽33的槽底,三个转杆41靠近转动槽33槽口的一端均穿过转动槽33并向空槽32内延伸,三个转杆41位于空槽32内的一端呈对称状均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一齿轮42,三个转杆41远离第一齿轮42的一端呈对称状均固定连接有一个T型把手43,且三个T型把手43远离转杆41的一端均贯穿转动槽33的槽底并向托盘31外延伸,便于带动双向丝杆52进行旋转。三个限位固定机构5均包括两个凹槽51,若干个凹槽51分别开设于三个托盘31两侧的侧壁上,且若干个凹槽51分别与三个空槽32相连通,若干个凹槽51的相对槽壁之间呈对称状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一个双向丝杆52,且若干个双向丝杆52杆壁上的螺纹均关于中心点呈对称状设置,若干个双向丝杆52的杆壁上对应空槽32的位置呈对称状均固定套接有一个第二齿轮53,位于同一高度的两个第二齿轮53和第一齿轮42上共同传动连接有一个链条54,位于同一高度的两个双向丝杆52的杆壁上对应两个移动槽22的位置呈对称状均螺纹连接有两个移动块55,且若干个移动块55靠近凹槽51槽口的一端均穿过凹槽51并向放置槽21内延伸,位于同一高度的四个移动块55位于放置槽21内的一端呈对称状均固定连接有一个限位块56,若干个限位块56远离移动块55的一端分别穿过四个移动槽22的槽口并向移动槽22内延伸,位于同一个高度且位于同一侧设置的两个限位块56相远离一侧的侧壁分别与两个移动槽22的槽壁相贴合,便于托盘31位置的固定。培养箱1一侧的侧壁上呈对称状固定连接有两个合页6,两个合页6的另一端共同固定连接有一个门7,门7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细菌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培养箱(1),所述培养箱(1)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一个放置机构(2),所述放置机构(2)内设置有三个载板机构(3),三个所述载板机构(3)上呈对称状均设置有一个转动机构(4),三个所述载板机构(3)上呈对称状均设置有一个限位固定机构(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细菌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培养箱(1),所述培养箱(1)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一个放置机构(2),所述放置机构(2)内设置有三个载板机构(3),三个所述载板机构(3)上呈对称状均设置有一个转动机构(4),三个所述载板机构(3)上呈对称状均设置有一个限位固定机构(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细菌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机构(2)包括一个放置槽(21),所述放置槽(21)开设于培养箱(1)一侧的侧壁上,所述放置槽(21)两侧的槽壁上呈对称状均开设有两个移动槽(22),且位于同侧设置的两个所述移动槽(22)呈V状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细菌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三个所述载板机构(3)均包括一个托盘(31),三个所述托盘(31)均滑动连接于放置槽(21)内,三个所述托盘(31)的内部呈对称状均开设有一个空槽(32),三个所述空槽(32)的一侧槽壁上呈对称状均开设有一个转动槽(3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细菌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三个所述转动机构(4)均包括一个转杆(41),三个所述转杆(41)分别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三个转动槽(33)的槽底,三个所述转杆(41)靠近转动槽(33)槽口的一端均穿过转动槽(33)并向空槽(32)内延伸,三个所述转杆(41)位于空槽(32)内的一端呈对称状均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一齿轮(42),三个所述转杆(41)远离第一齿轮(42)的一端呈对称状均固定连接有一个T型把手(43),且三个所述T型把手(43)远离转杆(41)的一端均贯穿转动槽(33)的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艳晋玲陈红刚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中医药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