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升降平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8706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移动式升降平台装置。该装置由底座、升降平台、设置于底座与升降平台之间的铰链系统、自锁装置、安装于底座下方的万向轮和移动轮组成,其中液压系统的液压杆与第二铰链杆连接,通过液压系统上的手压式手柄推动铰链系统进行伸缩;底座与升降平台之间设有爬梯,升降平台上设有绝缘橡皮垫。该装置采用单缸设计,与传统方式生产制造的升降平台相比体积、重量缩减50%左右,且能达到使用要求;手压式手柄设计,操作省力,能精准定位;适宜各种工作环境,恶劣环境和狭窄空间均可使用;有效减少作业人员人数;绝缘橡皮垫、隐藏式螺旋可调支撑座及高度自锁装置的设计,保证了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可根据不同地面环境进行固定支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式升降平台装置
本技术涉及高空作业升降平台
,具体涉及一种移动式升降平台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车间机械检修过程中由于实际的使用环境,经常需要高空作业,有时候需要到使用升降平台,而现在的条件车间并没配备升降平台,平时储备一套昂贵的高空作业设备是不现实的。并且一般的升降平台因为使用不便,结构复杂,移动不便等问题,遇到狭窄空间作业时没办法使用,只能使用人工梯子。若在遇到紧急抢修情况时,就会浪费大量的时间,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并在安全性上不能得到保障。电解槽烟道端供气排管、供料、烟道作业高度在2米以上,在日常维护中存在短路接地、人员上下不方便,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另外,电解二车间天车因升降吊钩限位的设计不能满足生产现场的实际要求,造成起吊限位过高,在日常的天车吊物过程中需要三人将吊物举起挂在吊钩上,(将50kg的重物抬高至1.5m的高度)作业人员在执行该项作业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同时作业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增加。针对现阶段存在的一些问题,提供一种可解决问题的移动升降平台。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移动式升降平台装置。本技术一种移动式升降平台装置的技术方案,该装置由底座10、升降平台1、设置于底座10与升降平台1之间的铰链系统8、自锁装置11、安装于底座10下方的万向轮6和移动轮7组成,其中,所述铰链系统8包括第一铰链杆81和第二铰链杆82,所述第一铰链杆81与第二铰链杆82交叉用压力轴承连接;所述第一铰链杆81与升降平台1通过压力轴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铰链杆82与升降平台1通过滚动轴承固定连接,形成伸缩单元;所述第一铰链杆81与底座10通过压力轴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铰链杆82与底座10通过滚动轴承固定连接;所述底座10上设有液压系统4,所述液压系统4的液压杆41与第二铰链杆82连接,通过液压系统4上的手压式手柄推动铰链系统8进行伸缩;所述底座10与升降平台1之间设有爬梯2;所述自锁装置11与第二铰链杆82横杆铰接,而与第一铰链杆81横杆锁死。作为本技术的新的技术方案,所述升降平台1上设有护栏9,所述护栏9上设有纵向方向打开的门,门上设有门栓,方便人员上下和货物装卸;所述护栏9上还设有可拆卸的安全带,保护操作人员安全。作为本技术的新的技术方案,所述升降平台1上设有绝缘橡皮垫,保护作业人员触电伤害。作为本技术的新的技术方案,所述液压系统4采用单缸液压,减轻装置重量,方便移动。作为本技术的新的技术方案,所述万向轮6为带刹车的万向轮。作为本技术的新的技术方案,所述底座10设有行走推手3。作为本技术的新的技术方案,所述底座10设有四个隐藏式螺旋可调支撑座,可在不平地面作业。作为本技术的新的技术方案,所述隐藏式螺旋可调支撑座的底部设有防滑垫。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一种移动式升降平台装置有如下有益效果:(1)采用单缸设计,与传统方式生产制造的升降平台相比体积、重量缩减50%左右,且能达到使用要求;(2)手压式手柄设计,操作省力,能精准定位,符合人体操作习惯;(3)安装辅助移动装置,适宜各种工作环境,恶劣环境和狭窄空间均可使用;(4)有效减少作业人员人数,结束了长期困扰电解天车吊钩高度较高,人员挂钩够不着的问题;(5)绝缘橡皮垫,可保障作业时厂房烟道、墙体与电解槽因导电体连接出现短路现象的发生,保证了操作人员安全;(6)高度自锁装置,保证了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7)隐藏式螺旋可调支撑座,可根据不同地面环境进行固定支撑。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移动式升降平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自锁装置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自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升降平台;2、爬梯;3、行走推手;4、液压系统;41、液压杆;5、隐藏式螺旋可调支撑座;6、万向轮;7、移动轮;8、铰链系统;81、第一铰链杆;82、第二铰链杆;9、护栏;10、底座;11、自锁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附图1-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移动式升降平台装置的技术方案,该装置由底座10、升降平台1、设置于底座10与升降平台1之间的铰链系统8、自锁装置11、安装于底座10下方的万向轮6和移动轮7组成,其中,铰链系统8包括第一铰链杆81和第二铰链杆82,第一铰链杆81与第二铰链杆82交叉用压力轴承连接,减少摩擦;第一铰链杆81与升降平台1通过压力轴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铰链杆82与升降平台1通过滚动轴承固定连接,形成伸缩单元;第一铰链杆81与底座10通过压力轴承固定连接,第二铰链杆82与底座10通过滚动轴承固定连接;底座10上设有液压系统4,液压系统4的液压杆41与第二铰链杆82连接,通过液压系统4上的手压式手柄推动铰链系统8进行伸缩;底座10与升降平台1之间设有爬梯2;所述自锁装置11与第二铰链杆82横杆铰接,而与第一铰链杆81横杆锁死。优选的,升降平台1上设有护栏9,护栏9上设有纵向方向打开的门,门上设有门栓,方便人员上下和货物装卸;护栏9上还设有可拆卸的安全带,保护操作人员安全。优选的,升降平台1上设有绝缘橡皮垫,保护作业人员触电伤害。优选的,液压系统4采用单缸液压,减轻装置重量,方便移动。优选的,万向轮6为带刹车的万向轮。优选的,底座10设有行走推手3。优选的,底座10设有四个隐藏式螺旋可调支撑座,可在不平地面作业。优选的,隐藏式螺旋可调支撑座的底部设有防滑垫。具体使用时,将该装置推至需要操作的位置,操作人员穿好防护服或者工作服站上升降平台1,系好安全带并将护栏9上的门栓插好,通过液压系统4上的手压式手柄推动铰链系统8开始上升,当升降平台1升到合适高度后,操作人员边可以开始工作了。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式升降平台装置,该装置由底座(10)、升降平台(1)、设置于底座(10)与升降平台(1)之间的铰链系统(8)、自锁装置(11)、安装于底座(10)下方的万向轮(6)和移动轮(7)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系统(8)包括第一铰链杆(81)和第二铰链杆(82),所述第一铰链杆(81)与第二铰链杆(82)交叉用压力轴承连接;所述第一铰链杆(81)与升降平台(1)通过压力轴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铰链杆(82)与升降平台(1)通过滚动轴承固定连接,形成伸缩单元;所述第一铰链杆(81)与底座(10)通过压力轴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铰链杆(82)与底座(10)通过滚动轴承固定连接;所述底座(10)上设有液压系统(4),所述液压系统(4)的液压杆(41)与第二铰链杆(82)连接,通过液压系统(4)上的手压式手柄推动铰链系统(8)进行伸缩;所述底座(10)与升降平台(1)之间设有爬梯(2);所述自锁装置(11)与第二铰链杆(82)横杆铰接,而与第一铰链杆(81)横杆锁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式升降平台装置,该装置由底座(10)、升降平台(1)、设置于底座(10)与升降平台(1)之间的铰链系统(8)、自锁装置(11)、安装于底座(10)下方的万向轮(6)和移动轮(7)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系统(8)包括第一铰链杆(81)和第二铰链杆(82),所述第一铰链杆(81)与第二铰链杆(82)交叉用压力轴承连接;所述第一铰链杆(81)与升降平台(1)通过压力轴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铰链杆(82)与升降平台(1)通过滚动轴承固定连接,形成伸缩单元;所述第一铰链杆(81)与底座(10)通过压力轴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铰链杆(82)与底座(10)通过滚动轴承固定连接;所述底座(10)上设有液压系统(4),所述液压系统(4)的液压杆(41)与第二铰链杆(82)连接,通过液压系统(4)上的手压式手柄推动铰链系统(8)进行伸缩;所述底座(10)与升降平台(1)之间设有爬梯(2);所述自锁装置(11)与第二铰链杆(82)横杆铰接,而与第一铰链杆(81)横杆锁死。


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存德李晶唐正洪王有武李世鹏齐华栋张德鸿周先才让刘国平郑永龙田伟
申请(专利权)人:青海桥头铝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青海;6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