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灌注桩沉渣厚度测量尺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08363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灌注桩沉渣厚度测量尺及其使用方法,属于沉渣厚度测量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外壳筒体,外壳筒体的外圈间隔设置有支撑架;所述的外壳筒体内部设置有转动轴,转动轴的外圈环绕设置有软纸刻度尺,软纸刻度尺的外圈设置有硬质触片,硬质触片的底部安装有触杆。本发明专利技术改变仅凭施工经验判断沉渣厚度的错误惯例,通过触杆顶尖接触持力层,触杆会接触硬质触片,从而带动接触硬质触片、软纸刻度尺一起相对外壳筒体运动,当相对运动结束时,指示器所对应刻度括号内的数值即所测沉渣厚度,具有快速便捷、准确地测量沉渣厚度,提高检测效率和测量精度的优点。测效率和测量精度的优点。测效率和测量精度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灌注桩沉渣厚度测量尺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沉渣厚度测量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灌注桩沉渣厚度测量尺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灌注桩的施工过程,实在土层基础中先成孔,再下钢筋笼进行混凝土浇筑,而在成孔过程中,孔底沉渣是不可避免的。孔底沉渣是指在钻孔和清孔过程中沉淀或塌孔留下的沉淀物。孔底沉渣的存在会影响凝固后的混凝土桩的承载力,因此需要对孔底沉渣的深度进行测量,确定其是否在合适的范围内,如果超过了范围,就需要对沉渣进行清理。
[0003]采用传统吊锤法测量沉渣厚度,通常做法是用一块重物绑到测绳的起点然后慢慢下放,到孔底后慢慢用手上提下放,幅度不要大,然后靠手感得到沉渣的大致厚度,这种方法精度不高,主要靠施工人员的经验估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1.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灌注桩沉渣厚度测量尺及其使用方法,本专利技术改变仅凭施工经验判断沉渣厚度的错误惯例,通过触杆顶尖接触持力层,触杆会接触硬质触片,从而带动接触硬质触片、软纸刻度尺一起相对外壳筒体运动,当相对运动结束时,指示器所对应刻度括号内的数值即所测沉渣厚度,具有快速便捷、准确地测量沉渣厚度,提高检测效率和测量精度的优点。
[0006]2.技术方案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08]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灌注桩沉渣厚度测量尺,包括外壳筒体,所述的外壳筒体的表面设置有指示器,外壳筒体的外圈间隔设置有支撑架,支撑架与外壳筒体的连接处设置有球关节轴承,支撑架通过球关节轴承围绕外壳筒体转动;
[0009]所述的外壳筒体内部设置有转动轴,转动轴通过轴承围绕外壳筒体定轴转动,转动轴的外圈环绕设置有软纸刻度尺,软纸刻度尺的外圈设置有硬质触片,硬质触片的底部安装有触杆。
[0010]进一步地,所述的外壳筒体为一个空心薄壳圆柱形金属筒,外壳筒体的上部设置有提环,提环外圈缠绕有提索。
[0011]进一步地,所述的支撑架为一端光滑,另一端有球关节轴承支座的金属圆柱杆,其球关节轴承支座侧表面呈口哨形状,外壳筒体外表面间隔开设有半圆形凹槽,半圆形凹槽内设置有球关节轴承,支撑架通过球关节轴承与外壳筒体活动连接,支撑架通过球关节轴承折叠时,支撑架与外壳筒体外表面平齐,支撑架通过球关节轴承打开时,径向转动180
°
可用以支撑外壳筒体。
[0012]进一步地,所述的转动轴的侧边设置有双耳转动把手。
[0013]进一步地,所述的软纸刻度尺为软纸环状刻度尺,其上标记有长度刻度,转动轴在外壳筒体内部设置有两组,软纸刻度尺由转动轴绷紧。
[0014]进一步地,所述的外壳筒体下表面圆心处开同心圆孔,孔径大于触杆的杆体直径,圆孔使触杆在竖直方向上无约相对运动,孔深大于触杆端部杆帽厚度,使触杆自由下沉状态下,杆帽的顶部与外壳筒体下表面齐平。
[0015]进一步地,所述的触杆为呈钉形金属杆,钉把侧位于外壳筒体腔内,顶尖侧位于外壳筒体腔外,触杆通过外壳筒体下表面的同心圆孔发生无约束相对运动,当发生以上相对运动时,触杆钉把侧接触硬质触片,并带动软纸刻度尺,与之一起发生运动。
[0016]进一步地,所述的触杆与硬质触片的连接处设置有限位装置,限位装置包括受力座和限位套,限位套套装在触杆的外圈,限位套与硬质触片之间垫装有受力座,受力座的外侧设置有固定螺栓,固定螺栓贯穿受力座并与触杆螺纹连接。
[0017]一种灌注桩沉渣厚度测量尺的使用方法,其步骤为:
[0018]步骤一:打开支撑架使之与外壳筒体呈90
°
后,轴线转动半周,使支撑架靠近球关节轴承支座一端的口哨哨尾朝向外壳筒体,使其与外壳筒体形成夹角并与外壳筒体紧密接触;
[0019]步骤二:提拉连接在外壳筒体上的提环上的提索,使外壳筒体和触杆靠自重下垂自由静止,调节双耳转动把手,使外壳筒体上指示器度数为0;
[0020]步骤三:继续提拉提索,缓慢下降放置到拟测量沉渣厚度的灌注桩孔底,当触杆触碰到沉渣表面时,由于沉渣疏松,其顶尖受力面积小,触杆靠自重继续下降,而支撑架接触到沉渣表面时,因其作用面积大,连接在其上的外壳筒体无法继续下沉,外壳筒体底部将停留在沉渣表面,当触杆顶尖接触到持力层时,顶尖无法继续下沉,将与外壳筒体发生相对运动,触杆会接触硬质触片,从而带动接触硬质触片、软纸刻度尺一起相对外壳筒体运动,当相对运动结束时,指示器所对应刻度括号内的数值即所测沉渣厚度。
[0021]3.有益效果
[0022]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3]本专利技术改变仅凭施工经验判断沉渣厚度的错误惯例,通过触杆顶尖接触持力层,触杆会接触硬质触片,从而带动接触硬质触片、软纸刻度尺一起相对外壳筒体运动,当相对运动结束时,指示器所对应刻度括号内的数值即所测沉渣厚度,具有快速便捷、准确地测量沉渣厚度,提高检测效率和测量精度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结构图。
[0026]图中:1、外壳筒体;2、提环;3、提索;4、支撑架;5、球关节轴承;6、触杆;61、限位装置;611、受力座;612、限位套;7、软纸刻度尺;8、转动轴;9、硬质触片;10、双耳转动把手;11、指示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0028]实施例1
[0029]从图1

2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一种灌注桩沉渣厚度测量尺,包括外壳筒体1,外壳筒体1的表面设置有指示器11,外壳筒体1的外圈间隔设置有支撑架4,支撑架4与外壳筒体1的连接处设置有球关节轴承5,支撑架4通过球关节轴承5围绕外壳筒体1转动;
[0030]外壳筒体1内部设置有转动轴8,转动轴8通过轴承围绕外壳筒体1定轴转动,转动轴8的外圈环绕设置有软纸刻度尺7,软纸刻度尺7的外圈设置有硬质触片9,硬质触片9的底部安装有触杆6,硬质触片9与触杆6组成触探部件。
[0031]外壳筒体1为一个空心薄壳圆柱形金属筒,外壳筒体1的上部设置有提环2,提环2外圈缠绕有提索3,提环2、提索3配合支撑架4构成筒体支撑系统。
[0032]支撑架4为一端光滑,另一端有球关节轴承支座的金属圆柱杆,支撑架4长40cm,其球关节轴承支座侧表面呈口哨形状,外壳筒体1外表面间隔开设有半圆形凹槽,半圆形凹槽内设置有球关节轴承5,支撑架4通过球关节轴承5与外壳筒体1活动连接,支撑架4通过球关节轴承5折叠时,支撑架4与外壳筒体1外表面平齐,在不使用状态下,支撑架4与外壳筒体1角度为0
°
贴紧重合,当需要使用时,往下打开支撑架4使其与外壳筒体1角度为90
°
,并沿轴向旋转半周,使支撑架4有球关节轴承支座一侧的口哨哨口尾方向朝向外壳筒体1使其与外壳筒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灌注桩沉渣厚度测量尺,包括外壳筒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筒体(1)的表面设置有指示器(11),外壳筒体(1)的外圈间隔设置有支撑架(4),支撑架(4)与外壳筒体(1)的连接处设置有球关节轴承(5),支撑架(4)通过球关节轴承(5)围绕外壳筒体(1)转动;所述的外壳筒体(1)内部设置有转动轴(8),转动轴(8)通过轴承围绕外壳筒体(1)定轴转动,转动轴(8)的外圈环绕设置有软纸刻度尺(7),软纸刻度尺(7)的外圈设置有硬质触片(9),硬质触片(9)的底部安装有触杆(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灌注桩沉渣厚度测量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筒体(1)为一个空心薄壳圆柱形金属筒,外壳筒体(1)的上部设置有提环(2),提环(2)外圈缠绕有提索(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灌注桩沉渣厚度测量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架(4)为一端光滑,另一端有球关节轴承支座的金属圆柱杆,其球关节轴承支座侧表面呈口哨形状,外壳筒体(1)外表面间隔开设有半圆形凹槽,半圆形凹槽内设置有球关节轴承(5),支撑架(4)通过球关节轴承(5)与外壳筒体(1)活动连接,支撑架(4)通过球关节轴承(5)折叠时,支撑架(4)与外壳筒体(1)外表面平齐,支撑架(4)通过球关节轴承(5)打开时,径向转动180
°
可用以支撑外壳筒体(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灌注桩沉渣厚度测量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动轴(8)的侧边设置有双耳转动把手(1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灌注桩沉渣厚度测量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软纸刻度尺(7)为软纸环状刻度尺,其上标记有长度刻度,转动轴(8)在外壳筒体(1)内部设置有两组,软纸刻度尺(7)由转动轴(8)绷紧。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灌注桩沉渣厚度测量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筒体(1)下表面圆心处开同心圆孔,孔径大于触杆(6)的杆体直径,圆孔使触杆(6)在竖直方向上无约相对运动,孔深大于触杆(6)端部杆帽厚度,使触杆(6)自由下沉状态下,杆帽的顶部与外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忠正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