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逆变器推车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8118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逆变器推车固定装置,包括放置底板,放置底板底端设置有四组移动轮,放置底板顶端一宽度边缘固定有倒U型杆,倒U型杆两竖直部分侧壁上设置有下安装块和上安装块,下安装块顶端设置有下轴承,上安装块内部嵌设有上轴承,下轴承和上轴承内部转动连接有螺杆,螺杆外壁连接有螺座,螺座侧壁设置有防护挡板,放置底板顶端中心等间距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内部放置有垫板,安装槽底端中心两侧对称开设有插孔,垫板上配合开设有贯穿孔,贯穿孔和插孔内部连接有连接杆,放置底板顶端两长度边缘对称等间距设置有套绳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逆变器推车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逆变器推车固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逆变器推车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逆变器是把直流电能转变成定频定压或调频调压交流电的转换器。它由逆变桥、控制逻辑和滤波电路组成。广泛适用于空调、家庭影院、电动砂轮、电动工具、缝纫机、DVD、VCD、电脑、电视、洗衣机、抽油烟机、冰箱,录像机、按摩器、风扇、照明等。在国外因汽车的普及率较高外出工作或外出旅游即可用逆变器连接蓄电池带动电器及各种工具工作。把家用电器连接到电源转换器的输出端就能在汽车内使用各种电器。可使用的电器有: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摄像机、照像机、照明灯、电动剃须刀、CD机、游戏机、掌上电脑、电动工具、车载冰箱及各种旅游、野营、医疗急救电器等。推车是以人力推和拉的搬运车辆。推车有独轮、两轮、三轮和四轮之分。传统推车的车体材质一般为木质,现代生产的推车车体材质一般为铁皮。使用传统的推车进行逆变器的短距离运输时,不便于对逆变器的固定和保护,不方便逆变器的放置和拿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逆变器推车固定装置,解决了使用传统的推车进行逆变器的短距离运输时,不便于对逆变器的固定和保护,不方便逆变器的放置和拿取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逆变器推车固定装置,包括放置底板,所述放置底板底端设置有四组移动轮,所述放置底板顶端一宽度边缘固定有倒U型杆,所述倒U型杆两竖直部分侧壁上设置有下安装块和上安装块,所述下安装块顶端设置有下轴承,所述上安装块内部嵌设有上轴承,所述下轴承和上轴承内部转动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外壁连接有螺座,所述螺座侧壁设置有防护挡板,所述放置底板顶端中心等间距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部放置有垫板,所述安装槽底端中心两侧对称开设有插孔,所述垫板上配合开设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和插孔内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放置底板顶端两长度边缘对称等间距设置有套绳环。更进一步的,四组的所述移动轮设置在放置底板底端四角,四组的所述移动轮为万向轮,所述下安装块和上安装块以倒U型杆竖直部分中心为对称中心对称设置。更进一步的,所述防护挡板的高度略小于下安装块和上安装块之间最小垂直距离的二分之一,所述防护挡板侧壁中心和螺座中心位于同一水平直线上。更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槽的长度小于放置底板的宽度,所述安装槽的长度大于放置底板的宽度的一半,所述垫板的高度大于安装槽的深度。更进一步的,所述插孔和贯穿孔为相互配合的螺纹孔,所述连接杆为和插孔以及贯穿孔配合的连接螺栓,所述连接杆的长度略大于插孔和贯穿孔的深度之和。更进一步的,所述套绳环的数量等于安装槽数量的二倍,所述套绳环排布的间距等于安装槽排布的间距。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出的装置可以解决使用传统的推车进行逆变器的短距离运输时,不便于对逆变器的固定和保护,不方便逆变器的放置和拿取的问题。通过设置上安装块、下安装块、上轴承、下轴承、螺杆和螺座,利用螺杆和螺座的螺纹配合,可以通过转动螺杆调整螺座的位置,从而调整防护挡板所处的位置,便于根据逆变器的高度调整防护挡板的高度;通过设置安装槽、插孔、贯穿孔和连接杆,利用连接杆和插孔以及贯穿孔的螺纹配合,便于垫板的安装的拆卸,垫板的高度高于安装槽的深度,使得放置在垫板上的逆变器底端和放置底板顶端留有缝隙,便于逆变器的放置和拿取;通过设置套绳环,在进行逆变器短距离运输时,可以将外部的固定绳穿过套绳环对逆变器进行固定,对其进行固定保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上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A-A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B-B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放置底板1,移动轮2,倒U型杆3,下安装块4,上安装块5,下轴承6,上轴承7,螺杆8,螺座9,防护挡板10,安装槽11,垫板12,插孔13,贯穿孔14,连接杆15,套绳环1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逆变器推车固定装置,包括放置底板1,放置底板1底端设置有四组移动轮2,四组的移动轮2设置在放置底板1底端四角,四组的移动轮2为万向轮,放置底板1顶端一宽度边缘固定有倒U型杆3,倒U型杆3两竖直部分侧壁上设置有下安装块4和上安装块5,下安装块4和上安装块5以倒U型杆3竖直部分中心为对称中心对称设置,下安装块4顶端设置有下轴承6,上安装块5内部嵌设有上轴承7,下轴承6和上轴承7内部转动连接有螺杆8,螺杆8外壁连接有螺座9,螺座9侧壁设置有防护挡板10,防护挡板10的高度略小于下安装块4和上安装块5之间最小垂直距离的二分之一,防护挡板10侧壁中心和螺座9中心位于同一水平直线上,利用螺杆8和螺座9的螺纹配合,可以通过转动螺杆8调整螺座9的位置,从而调整防护挡板10所处的位置,便于根据逆变器的高度调整防护挡板10的高度;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放置底板1顶端中心等间距设置有安装槽11,安装槽11的长度小于放置底板1的宽度,安装槽11的长度大于放置底板1的宽度的一半,安装槽11内部放置有垫板12,垫板12的高度大于安装槽11的深度,安装槽11底端中心两侧对称开设有插孔13,垫板12上配合开设有贯穿孔14,贯穿孔14和插孔13内部连接有连接杆15,插孔13和贯穿孔14为相互配合的螺纹孔,连接杆15为和插孔13以及贯穿孔14配合的连接螺栓,连接杆15的长度略大于插孔13和贯穿孔14的深度之和,利用连接杆15和插孔13以及贯穿孔14的螺纹配合,便于垫板12的安装的拆卸,垫板12的高度高于安装槽11的深度,使得放置在垫板12上的逆变器底端和放置底板1顶端留有缝隙,便于逆变器的放置和拿取,放置底板1顶端两长度边缘对称等间距设置有套绳环16,套绳环16的数量等于安装槽11数量的二倍,套绳环16排布的间距等于安装槽11排布的间距。使用时,将垫板12放置在安装槽11内,利用连接杆15和插孔13以及贯穿孔14的螺纹配合,对垫板12进行固定,接着将外部的逆变器放置在垫板12上,垫板12顶端高出放置底板1顶端,使得逆变器在放置时其底部和放置底板1顶部存在间隙,便于对其进行放置和拿取,逆变器放置完成后,将外部的固定绳,选择合适位置的套绳环16,固定绳穿过套绳环16对逆变器进行固定保护,最后转动螺杆8,利用螺杆8和螺座9的螺纹配合,调整防护挡板10所处的高度,对放置底板1顶端在倒U型杆3一侧进行防护,操作人员手持倒U型杆3水平部分,在移动轮2的配合下,实现逆变器的短距离运输。解决使用传统的推车进行逆变器的短距离运输时,不便于对逆变器的固定和保护,不方便逆变器的放置和拿取的问题。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逆变器推车固定装置,包括放置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底板(1)底端设置有四组移动轮(2),所述放置底板(1)顶端一宽度边缘固定有倒U型杆(3),所述倒U型杆(3)两竖直部分侧壁上设置有下安装块(4)和上安装块(5),所述下安装块(4)顶端设置有下轴承(6),所述上安装块(5)内部嵌设有上轴承(7),所述下轴承(6)和上轴承(7)内部转动连接有螺杆(8),所述螺杆(8)外壁连接有螺座(9),所述螺座(9)侧壁设置有防护挡板(10),所述放置底板(1)顶端中心等间距设置有安装槽(11),所述安装槽(11)内部放置有垫板(12),所述安装槽(11)底端中心两侧对称开设有插孔(13),所述垫板(12)上配合开设有贯穿孔(14),所述贯穿孔(14)和插孔(13)内部连接有连接杆(15),所述放置底板(1)顶端两长度边缘对称等间距设置有套绳环(1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逆变器推车固定装置,包括放置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底板(1)底端设置有四组移动轮(2),所述放置底板(1)顶端一宽度边缘固定有倒U型杆(3),所述倒U型杆(3)两竖直部分侧壁上设置有下安装块(4)和上安装块(5),所述下安装块(4)顶端设置有下轴承(6),所述上安装块(5)内部嵌设有上轴承(7),所述下轴承(6)和上轴承(7)内部转动连接有螺杆(8),所述螺杆(8)外壁连接有螺座(9),所述螺座(9)侧壁设置有防护挡板(10),所述放置底板(1)顶端中心等间距设置有安装槽(11),所述安装槽(11)内部放置有垫板(12),所述安装槽(11)底端中心两侧对称开设有插孔(13),所述垫板(12)上配合开设有贯穿孔(14),所述贯穿孔(14)和插孔(13)内部连接有连接杆(15),所述放置底板(1)顶端两长度边缘对称等间距设置有套绳环(1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逆变器推车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四组的所述移动轮(2)设置在放置底板(1)底端四角,四组的所述移动轮(2)为万向轮,所述下安装块(4)和上安装块(5)以倒U型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磊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欧捷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