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交通的新型乘客紧急报警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08097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的新型乘客紧急报警系统,用于与地面调度中心进行通讯,包括IPH乘客紧急报警模块和天馈模块,所述IPH乘客紧急报警模块包括多个IPH乘客紧急报警器,所述天馈模块包至少一个括功分器、至少一个天线和射频线缆,多个所述IPH乘客紧急报警器分别通过所述射频线缆连接到至少一个所述功分器上,至少一个所述功分器与至少一个所述天线连接,至少一个所述天线用于通过LTE‑M网络模块与所述地面调度中心进行信号传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轨道交通的新型乘客紧急报警系统,可以适用于无人驾驶车辆且易于远程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交通的新型乘客紧急报警系统
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
,尤其涉及一种轨道交通的新型乘客紧急报警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各种轨道列车上普遍使用乘客信息系统(PassengerInformationSystem,简称PIS)用于给乘客提供各种旅途信息,已被广大的乘客所接受。PIS现已成为客车和地铁设计的必需系统。乘客紧急通讯单元(PassengerEmergencyCommunicationUnit,简称PECU)是乘客信息系统的重要外设,其主要作用是在乘客自身或乘客发现列车有异常情况时(比如:乘客突然发生意外、乘客发现列车起火等),乘客和司机车载台或调度台紧急联系的唯一通讯方式。现在技术中对PECU技术的研究很多,例如:专利文献CN201220238010.5公开的乘客紧急通讯单元和包括它的乘客紧急通讯系统所述,乘客紧急通讯单元通过所述通讯模块接入外部或乘客信息系统,从而实现乘客与乘务人员的音频与视频通讯,所述的乘客紧急通讯单元还包括视频采集单元和视频传感器,所述视频采集单元通过所述视频传感器与所述中央控制单元连接。在按下启动单元后,触发自动录音和录像功能,将采集到的信息数据传输到中央控制单元,也将其保存在SD闪存卡或者硬盘中,如有需要,可以下载调阅。此技术需要在乘客紧急通讯单元上增加大容量存储,在需要查阅时,还需要上车逐台下载,存在效率低的问题。专利文献CN201320876030.X公开的一种新型乘客告警器所述,此技术因为只有音频通讯,缺少视频通讯,使告警现场不能及时清晰的被车载台了解到。专利文献CN201621193378.9公开的轨道交通车载可视报警系统所述,通过在乘客车厢设置用于处理音视频数据的CPU单元、摄像头,以及在司机车厢内设置显示屏和触摸屏的方式,使得受警者司机能实时观察报警者乘客的报警实时状态和报警者周围的实际情况。但是此技术需要在司机车厢内安装一个广播控制盒,并由广播控制盒外接设备才能通讯,耦合性较高。以上
技术介绍
内容的公开仅用于辅助理解本技术的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专利申请的申请日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
技术介绍
不应当用于评价本申请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轨道交通的新型乘客紧急报警系统,可以适用于无人驾驶车辆且易于远程维护。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的新型乘客紧急报警系统,用于与地面调度中心进行通讯,包括IPH乘客紧急报警模块和天馈模块,所述IPH乘客紧急报警模块包括多个IPH乘客紧急报警器,所述天馈模块包括至少一个功分器、至少一个天线和射频线缆,多个所述IPH乘客紧急报警器分别通过所述射频线缆连接到至少一个所述功分器上,至少一个所述功分器与至少一个所述天线连接,至少一个所述天线用于通过LTE-M网络模块与所述地面调度中心进行信号传输。优选地,所述LTE-M网络模块包括LTE-M网络基站和OTN传输网络。优选地,所述新型乘客紧急报警系统还包括地面控制管理模块,所述地面调度中心设有核心交换机,至少一个所述天线通过LTE-M网络基站和OTN传输网络与所述核心交换机连接,所述地面控制管理模块连接所述核心交换机以用于对多个所述IPH乘客紧急报警器进行控制管理。优选地,所述IPH乘客紧急报警模块安装在列车上,所述列车包括多节车厢,每节所述车厢包括供电箱和多个车门,多个所述IPH乘客紧急报警器分别安装在每节所述车厢的多个所述车门的门边位置处,其中任意一个所述IPH乘客紧急报警器分别由相应的所述车厢内的所述供电箱供电。优选地,每个所述IPH乘客紧急报警器的内部结构分别包括主控模块和扩展板模块,所述主控模块连接所述扩展板模块。优选地,所述IPH乘客紧急报警器还包括HDMI板,所述主控模块上设有HDMI接口,所述主控模块通过HDMI接口连接所述HDMI板的一端,所述HDMI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扩展板模块。优选地,安装在列车的同一车厢内的多个所述IPH乘客紧急报警器共用同一个主控模块,每个所述IPH乘客紧急报警器分别包括扩展板模块,安装在列车的同一车厢内的多个所述IPH乘客紧急报警器的多个所述扩展板模块分别与共用的该主控模块连接。优选地,所述主控模块上设有射频接口以用于连接所述射频线缆。优选地,每个所述IPH乘客紧急报警器还包括电源单元,所述电源单元连接在所述扩展板模块上,所述电源单元上设有电源接口以用于连接供电箱。优选地,每个所述IPH乘客紧急报警器还包括按键单元、指示灯单元、扬声器单元和麦克风单元,所述按键单元、所述指示灯单元、所述扬声器单元和所述麦克风单元分别与所述扩展板模块连接。优选地,所述IPH乘客紧急报警器还包括摄像头单元,所述摄像头单元与所述扩展板模块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摈弃了现有PECU的以太网和音视频总线连接乘客紧急报警器与车头服务器的方式,而采用城市轨道交通LTE-M系统的B-trunc(BroadbandTrunkingCommunication,宽带集群通信)集群通信技术,以独立的高可靠通信方式实现乘客到地面调度员的视频通讯,为调度员第一时间了解乘客信息和现场情况提供重要保障,创新性地解决了无人驾驶车辆在极端情况下的应急处置难题;IPH(InterPhoneHandle,对讲电话)乘客紧急报警器发起呼叫使用的视频点呼业务,与现有地面调度中心业务系统完全兼容,易于远程维护。而且因为使用LTE-M系统的B-trunc集群通信技术,本技术可以实现调度台同时接听多路呼叫的功能,并且本技术中IPH乘客紧急报警器功能上可以实现内置号码和轮询呼叫功能,在紧急按键被触发后,可先呼叫内置的车载台号码,在两车载台一段时间都没接通的情况下,会自动呼叫地面调度台;从而可以实现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车辆的兼容。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本技术还具有以下优点:通过采用该方案,可以由每节车厢的供电箱独立供电,车上IPH乘客紧急报警器不需连接车载PIS系统,解决了耦合度高的问题,使每节车厢内的每台IPH乘客紧急报警器无耦合,任意一台出现问题时,都可以使用其他车门旁的乘客紧急报警器进行报警,冗余性更高。本技术通过地面控制管理模块可以对IPH乘客紧急报警器实现远程监测和远程控制,其中包括远程发起自检,并获取自检结果;远程控制IPH乘客紧急报警器发起视频呼叫;远程修改配置IPH乘客紧急报警器的内置号码及呼叫规则;远程获取设备日志;远程获取设备的呼叫状态、网络状态;还有远程升级。同时,地面控制管理模块在对IPH乘客紧急报警器远程监测时,可以对相关重要数据进行保存,方便后续的查阅。本方案每台IPH乘客紧急报警器都是独立的系统,设备之间无交叉依赖关系;全车多台IPH乘客紧急报警器各自独立工作,对于整车的通信可靠性有极高的保障。极端条件下,车载TAU(列车接入单元)损坏导致CCTV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交通的新型乘客紧急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与地面调度中心进行通讯,包括IPH乘客紧急报警模块和天馈模块,所述IPH乘客紧急报警模块包括多个IPH乘客紧急报警器,所述天馈模块包括至少一个功分器、至少一个天线和射频线缆,多个所述IPH乘客紧急报警器分别通过所述射频线缆连接到至少一个所述功分器上,至少一个所述功分器与至少一个所述天线连接,至少一个所述天线用于通过LTE-M网络模块与所述地面调度中心进行信号传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交通的新型乘客紧急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与地面调度中心进行通讯,包括IPH乘客紧急报警模块和天馈模块,所述IPH乘客紧急报警模块包括多个IPH乘客紧急报警器,所述天馈模块包括至少一个功分器、至少一个天线和射频线缆,多个所述IPH乘客紧急报警器分别通过所述射频线缆连接到至少一个所述功分器上,至少一个所述功分器与至少一个所述天线连接,至少一个所述天线用于通过LTE-M网络模块与所述地面调度中心进行信号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的新型乘客紧急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LTE-M网络模块包括LTE-M网络基站和OTN传输网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的新型乘客紧急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地面控制管理模块,所述地面调度中心设有核心交换机,至少一个所述天线通过LTE-M网络基站和OTN传输网络与所述核心交换机连接,所述地面控制管理模块连接所述核心交换机以用于对多个所述IPH乘客紧急报警器进行控制管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的新型乘客紧急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IPH乘客紧急报警模块安装在列车上,所述列车包括多节车厢,每节所述车厢包括供电箱和多个车门,多个所述IPH乘客紧急报警器分别安装在每节所述车厢的多个所述车门的门边位置处,其中任意一个所述IPH乘客紧急报警器分别由相应的所述车厢内的所述供电箱供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的新型乘客紧急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IPH乘客紧急报警器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海彬孟寒松杨勇虞群朱建成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桑达无线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南京熊猫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