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纤维与麻纤维混纺布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7899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38
本申请涉及一种竹纤维与麻纤维混纺布料,包括基布,基布上依次固定连接有竹纤维层、弹性面料层,混纺布料还包括辅助面料层,弹性面料层上设有与辅助面料层配合固定的柔性固定件。通过设置在基布上固定竹纤维层,以使得混纺布料具有较佳的透气性和抑菌性;通过在竹纤维层上固定弹性面料层,以使得混纺布料具有一定的弹性,以在拉扯面料的过程中,面料不易被扯破。通过设置辅助面料层,并使用固定件将辅助面料层和弹性面料层进行固定,以在布料在制作成形后,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增加面料层,以使得混纺布料具有更多的可选择性,以满足客户不同的需求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竹纤维与麻纤维混纺布料
本申请涉及服装制造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竹纤维与麻纤维混纺布料。
技术介绍
混纺即混纺化纤织物,是化学纤维与其它棉毛、丝、麻等天然纤维混合纺纱织成的纺织产品,既有涤纶的风格又有棉织物的长处,如涤棉布、涤毛华达呢等。混纺分为毛粘混纺、羊兔毛绲纺、TR面料、高密NC布、3M防水摩丝布、天丝面料、柔赛丝、TNC面料、复合面料等。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纺织品的应用领域逐渐扩大,由于纺织品大多为单层结构,并且单一原料纺织物往往功能单一,不能符合用户对衣物的需求,因此,需要对此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适应用户对布料多样化的需求,本申请提供一种竹纤维与麻纤维混纺布料。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竹纤维与麻纤维混纺布料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竹纤维与麻纤维混纺布料,包括基布,所述基布上依次固定连接有竹纤维层、弹性面料层,所述竹纤维层、弹性面料层覆盖基布的面积不小于基布,所述混纺布料还包括辅助面料层,所述弹性面料层上设有与辅助面料层配合固定的柔性固定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竹纤维具有良好的透气性、瞬间吸水性、较强的耐磨性和良好的染色性等特性,具有天然抗菌、抑菌、除螨、防臭和抗紫外线功能,通过设置在基布上固定竹纤维层,以使得混纺布料具有较佳的透气性和抑菌性;通过在竹纤维层上固定弹性面料层,以使得混纺布料具有一定的弹性,以在拉扯面料的过程中,面料不易被扯破。通过设置辅助面料层,并使用固定件将辅助面料层和弹性面料层进行固定,以在布料在制作成形后,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增加面料层,以使得混纺布料具有更多的可选择性,以满足客户不同的需求。通过将固定件设置呈柔性,以使得在将辅助面料层固定在弹性面料层上之后,固定件不易影响到布料的柔软性。可选的,所述固定件包括柔性的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与所述弹性面料层固定连接,所述辅助面料层上开有供固定环穿过的通孔,所述辅助面料层上设有车缝线,所述车缝线与所述固定环缝合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辅助面层固定在弹性面料层上时,先将固定环从通孔内穿过,然后再通过车缝线将固定环与弹性面料层固定,以使得在固定辅助面料层时,无需将车缝线穿过弹性面料层、基布和竹纤维层便可以将辅助面料层进行固定,提高了辅助面料层固定时的便利性。可选的,所述辅助面料层上设置有若干柔性的固定圈,所述车缝线绕接在所述固定圈与所述固定环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固定圈并将车缝线绕接在固定圈和固定环之间,通过车缝线以将固定环和固定圈拉紧,以将辅助面料层与弹性面料层牢固地连接在一起,面料在受到拉扯时,辅助面料层和弹性面料层不易发生分离。可选的,所述固定圈设置有两个,两个固定圈与所述固定环之间成三角形分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呈三角形分布的固定圈和固定环,在通过车缝线固定后,形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以提高车缝线对固定环和固定圈对辅助面料层与弹性面料层之间连接的稳定性,进而使得面料在受到拉扯时,辅助面料层和弹性面料层不易发生分离。可选的,所述辅助面料层包括麻纤维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麻纤维指的是从各种麻类植物取得的纤维,以使得麻纤维具有一定的强度,通过在布料上添加麻纤维层,以使得布料具有一定的抗拉性,以使得布料不易被扯破。可选的,所述通孔设置有若干个,若干所述通孔在所述辅助面料层上呈阵列式分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一定数量的通孔,以增加辅助面料层和弹性面料层之间的连接强度,以使得辅助面料层和弹性面料层之间不易相互脱离。可选的,所述辅助面料层包括防辐射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辐射层可以阻挡部分紫外线,以使得用户将用布料支撑的衣服穿在身上后,可以降低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可选的,所述通孔的外周绕通孔的开设边沿设置有加固缝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加固缝线,以加固通孔开口边沿的布料,以使得在固定固定环和固定圈时,通孔附近的布料不易出现撕裂的情况。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竹纤维具有良好的透气性、瞬间吸水性、较强的耐磨性和良好的染色性等特性,具有天然抗菌、抑菌、除螨、防臭和抗紫外线功能,通过设置在基布上固定竹纤维层,以使得混纺布料具有较佳的透气性和抑菌性;通过在竹纤维层上固定弹性面料层,以使得混纺布料具有一定的弹性,以在拉扯面料的过程中,面料不易被扯破。通过设置辅助面料层,并使用固定件将辅助面料层和弹性面料层进行固定,以在布料在制作成形后,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增加面料层,以使得混纺布料具有更多的可选择性,以满足客户不同的需求;2.通过车缝线将固定环与弹性面料层固定,以使得在固定辅助面料层时,无需将车缝线穿过弹性面料层、基布和竹纤维层便可以将辅助面料层进行固定,提高了辅助面料层固定时的便利性;3.呈三角形分布的固定圈和固定环,在通过车缝线固定后,形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以提高车缝线对固定环和固定圈对辅助面料层与弹性面料层之间连接的稳定性,进而使得面料在受到拉扯时,辅助面料层和弹性面料层不易发生分离。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基布;2、竹纤维层;3、弹性面料层;4、辅助面料层;41、麻纤维层;42、防辐射层;43、薄柔性层;5、固定环;6、固定圈;7、车缝线;8、加固缝线;9、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竹纤维与麻纤维混纺布料。参照图1,竹纤维与麻纤维混纺布料包括基布1,基布1上依次固定连接有竹纤维层2、弹性面料层3,竹纤维层2、弹性面料层3覆盖基布1的面积不小于基布1。参照图1,在本实施例中,竹纤维层2、弹性面料层3的面积大小等于基布1,竹纤维层2与基布1粘接固定,弹性面料层3与竹纤维层2也是通过粘接实现固定。参照图1,在本实施例中,弹性面料层3为高弹力丝棉面料,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弹性面料层3还可以是弹力棉。参照图1,混纺布料还包括辅助面料层4,弹性面料层3上设有与辅助面料层4配合固定的柔性固定件。参照图2,辅助面料层4与弹性面料层3贴合放置,固定件包括与弹性面料层3固定连接的柔性固定环5,辅助面料层4上对应固定环5的位置处开有供固定环5穿过的通孔9,固定环5从通孔9处穿过辅助面料层4,辅助面料层4上设有车缝线7,车缝线7将固定环5与辅助面料层4缝合固定。参照图2,通孔9设置有若干个,若干通孔9呈阵列式分布。参照图2,辅助面料层4上靠近通孔9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两个柔性的固定圈6,两个固定圈6与固定环5成三角形分布,车缝线7的起始端与辅助面料层4固定,另外一端依次从固定环5的内圈、其中一个固定圈6的外部(也就是将固定圈6压紧在辅助面料层4的表面)、另外一个固定圈6的内圈穿过,然后再从固定环5的外部、其中一个固定圈6的内圈(也就是第一圈被压紧的固定圈6)、另外一个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竹纤维与麻纤维混纺布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布(1),所述基布(1)上依次固定连接有竹纤维层(2)、弹性面料层(3),所述竹纤维层(2)、弹性面料层(3)覆盖基布(1)的面积不小于基布(1),所述混纺布料还包括辅助面料层(4),所述弹性面料层(3)上设有与辅助面料层(4)配合固定的柔性固定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竹纤维与麻纤维混纺布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布(1),所述基布(1)上依次固定连接有竹纤维层(2)、弹性面料层(3),所述竹纤维层(2)、弹性面料层(3)覆盖基布(1)的面积不小于基布(1),所述混纺布料还包括辅助面料层(4),所述弹性面料层(3)上设有与辅助面料层(4)配合固定的柔性固定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纤维与麻纤维混纺布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柔性的固定环(5),所述固定环(5)与所述弹性面料层(3)固定连接,所述辅助面料层(4)上开有供固定环(5)穿过的通孔(9),所述辅助面料层(4)上设有车缝线(7),所述车缝线(7)与所述固定环(5)缝合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竹纤维与麻纤维混纺布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面料层(4)上设置有若干柔性的固定圈(6),所述车缝线(7)绕接在所述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蕊娄大千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展亚服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