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坤祥专利>正文

计算机机箱的改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7819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计算机机箱的改良结构,主要于机箱内设有一隔板,隔板固设于机箱内侧,并形成一独立的气流信道,电源供应器和排风扇定位于隔板上,且电源供应器底面的底板上成型有网孔,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实施,将机箱内部重新规划,以提供不同型式的主机板安装,且吸取外界的冷空气导入机箱,使其内部发热组件产生的热量由气流信道和排风扇导引自信道后方排出,以达到最佳的对流散热效能。(*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新型是一种计算机机箱的改良结构,主要是在标准规格的机箱空间内,将电源供应器安装位置重新规划,以提供不同型式主机板设置,以及机箱内部具有一独立空间的气流信道,进而导引外界冷空气进入机箱,且由气流信道排出,以达到最佳对流散热效果。
技术介绍
常用的个人计算机机箱(请参阅图1、图2),主要机箱10、20前侧装置存取单元11、21,背板12、22对应兼容的主机板(图未示)型式(如ATX、Baby ATX)设有若干插槽13、23,其余的空间尚需提供二通孔14、24供风扇和电源供应器15、25来安装,就上述机箱配置和使用效果而言,其存在有下列缺点:其一、机箱10、20内部为封闭的空间,外界的冷空气无法有效导入,使得内部发热组件(如集成电路)产生的热量,无法有效导引顺利排出,造成机箱10、20散热效果不良。其二、电源供应器15、25的安装必须迁就背板12、22及其设置插槽13、23和风扇通孔14、24的仅存空间,当机箱10内安装兼容的大型主机板(如ATX)时,背板12需配设7个插槽13,因此使背板12的空间不足,只能装置小型电源供应器15(Micro Power Supply),但一般小型电源供应器不仅输出功率不足,且非市场销售的主流,除取得不易且价格昂贵;反之如背板22装置最普遍、最便宜的PS/2规格的电源供应器25,由于该PS/2规格的电源供应器25体积大且占去背板22相当大的空间,因此机箱20内需配合仅能设置的3个插槽23而安装兼容的小型主机板(如Baby ATX),然而该小型主机板一般均为All-in-ONE的设计,市场使用上较不普遍且售价偏高。因此综合上述说明,常用机箱除散热效果不良外,且无法兼具电源供应器和主机板匹配的最佳经销效益,造成制造和使用者的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计算机机箱的改良结构,是针对公用计算机机箱内部发热组件产生的热量,无法有效导引排出,造成散热量不良的问题加以解决。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机箱的改良结构,是对于目前凌乱的计算机机箱内部空间加以重新规划,解决计算机机箱内部空间不足,造成主机板和电源供应器的规格配置及其兼容性限制的问题,进而减少制造成本和降低售价。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计算机机箱的改良结构,其中机箱包含有一前板、一背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一底板、一盖板,存取单元设于前板内侧一隅且与第一侧板相邻接,其改良在于:第二侧板内面设有一隔板,隔板与顶缘延设有折面,隔板的周端系与第二侧板、底板、前板、背板贴合固设以形成一独立空间的气流信道,且在气流信道后方的背板上设有一排风扇,以及隔板上具有通孔和穿孔,通孔位于隔板前侧邻近前板,穿孔位于隔板后侧对应于主机板位置;电源供应器的后侧具有排风扇,并与通孔对应而定位于隔板侧面,且电源供应器底部设有进风扇,进风扇下方的底板成型有网孔;主机板设于存取单元,电源供应器后方和隔板所形成的空间,背板上设有若干插槽,隔板的穿孔对应主机板位置设有一排风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新型能够将电源供应器和排风扇定位于隔板上,电源供应器底部的进风扇导引外界冷空气进入机箱,由气流通到和排风扇导引送,具最佳对流散热效果;另该新规划的机箱内部空间和背板位置,可供任何型式的主机板兼容设置,具使用便利性和产业价值。附图说明图1是常用计算机机箱的配置图。图2是另一常用计算机机箱的配置图。图3是本新型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新型的组合示意图。图5是本新型的气流导引示意图。符号说明 -->10、20、机箱    11、21、存取单元12、22、背板    13、23、插槽14、24、通孔    15、25、电源供应器3、机箱         31、前板32、背板        321、排风扇322、插槽       323、穿孔33、第一侧板    34、第二侧板35、底板        351、栅孔352、垫体       353、网孔36、存取单元    4、隔板40、气流信道    41、折面41a、补强面     42、通孔43、穿孔        5、主机板51、排风扇      6、电源供应器61、框架        62、输出线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图4所示,本新型一种计算机机箱的改良结构,其中机箱3包含有一前板31、一背板32、第一侧板33、第二侧板34、一底板35、一盖板(图未示),存取单元36设于前板31内侧一隅且与第一侧板33相邻接,底板35于存取单元36底面成型有多数栅孔351,第二侧板34内面设有一隔板4,隔板4与顶缘延设有折面41,隔板4的前端设有一补强面41a,其周端是与第二侧板34、底板35、前板31、背板32贴合固设,以形成一独立空间的气流信道40,且在气流信道40后方的背板32上设有一排风扇321,以及隔板4上具有通孔42和穿孔43,通孔42位于隔板4前侧邻近前板31,穿孔43位于隔板4后侧对应于主机板5位置;电源供应器6是以标准PS/2规格为最佳,其后侧的排风扇与通孔42对应而定位于隔板4侧面,其与通孔42间具有一框架61衔接,且利用输出线62将电力供予主机板5和存取单元36,又电源供应器6底部设有进风扇且与底板35间设若干垫体352,进风扇下方的底板35成型有网孔353,使电源供应器6跨设于垫体352上且和网孔353维持一预定间隙;主机板5设于存取单元36,电源供应器6后方和隔板4所-->形成的空间,背板32上设有若干插槽322,隔板4的穿孔43对应主机板5位置设有一排风扇51,通过上述构件的组成,令电源供应器6得利用框架61与通孔42固设于隔板4前侧且位于前板31内面,电源供应器6激活其进风扇导引外界的冷空气,自底板35的栅孔351网孔353移入机箱3内(请参阅图5),提供机箱3内部集成电路或其它电子组件散热,以及由隔板4穿孔43上的排风扇51送出至隔板4和第二侧板34形成的气流信道40,同时由气流信道40后方的排风扇321排出,另电源供应器6后侧的排风扇将其内部的热量排至气流信道40,由气流信道40后方的排风扇321排出,借此使机箱3内外产生空气对流,达到最佳散热效果,且机箱3内的空间可提供任何型式主机板5匹配安装,具有较佳的便利性和经济性。再者,本新型对应于存取单元36后方的背板32上,设有二个穿孔323,该穿孔323可供风扇(图未示)装置,进而大幅提升机箱3内部的散热功效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计算机机箱的改良结构,其中机箱包含有一前板、一背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一底板、一盖板,存取单元设于前板内侧一隅且与第一侧板相邻接,其特征在于:第二侧板内面设有一隔板,隔板与顶缘延设有折面,隔板的周端是与第二侧板、底板、前板、背板贴合固设以形成一独立空间的气流信道,且在气流信道后方的背板上设有一排风扇,以及隔板上具有通孔和穿孔,通孔位于隔板前侧邻近前板,穿孔位于隔板后侧对应于主机板位置;电源供应器的后侧具有排风扇,并与通孔对应而定位于隔板侧面,且电源供应器底部设有进风扇,进风扇下方的底板成型有网孔;主机板设于存取单元,电源供应器后方和隔板所形成的空间,背板上设有若干插槽,隔板的穿孔对应主机板位置设有一排风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计算机机箱的改良结构,其中机箱包含有一前板、一背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一底板、一盖板,存取单元设于前板内侧一隅且与第一侧板相邻接,其特征在于:第二侧板内面设有一隔板,隔板与顶缘延设有折面,隔板的周端是与第二侧板、底板、前板、背板贴合固设以形成一独立空间的气流信道,且在气流信道后方的背板上设有一排风扇,以及隔板上具有通孔和穿孔,通孔位于隔板前侧邻近前板,穿孔位于隔板后侧对应于主机板位置;电源供应器的后侧具有排风扇,并与通孔对应而定位于隔板侧面,且电源供应器底部设有进风扇,进风扇下方的底板成型有网孔;主机板设于存取单元,电源供应器后方和隔板所形成的空间,背板上设有若干插槽,隔板的穿孔对应主机板位置设有一排风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坤祥
申请(专利权)人:谢坤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