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屏幕检测的旋转压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7460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屏幕检测的旋转压接装置,包括上模块、下模块以及将上模块和下模块铰接在一起的旋转连接部,旋转连接部包括横向设置在下模块内的转轴以及连接在上模块底面的轴孔,所述转轴上设有扭簧,轴孔活动套接在转轴上,上模块能够在旋转连接部的控制下相对于下模块转动开合;本装置中,上模块和下模块之间仅通过一组轴孔与转轴铰接的方式转动连接,这种方式能够有效避免多个轴孔通过铰链相连接时由于多次定位而产生的平面角度误差,保证了上模块和下模块在压合时相对面之间保持平行,使工件的检测精度和检测效率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屏幕检测的旋转压接装置
本技术属于测试治具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屏幕检测的旋转压接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智能装备的普及,各种屏幕都需要通过检测治具进行检测,在检测时屏幕需要被放置在一种旋状压接治具内,通过治具的压接和扣紧来连通电路设备进行屏幕的检测;旋转压接治具具有上模块和下模块,现有的压接固定方式是在上下模块上各设一组轴孔,转轴通过铰链销孔,将上下模块连接在一起,上模块绕转轴转动箱下模块处压合;这种加工方式存在以下弊端:1、轴孔在加工过程中存在二次定位,孔的位置存在误差,实际旋转中心偏离设计旋转中心,导致上下模工件在应当平行的状态时产生了较大的平面角度;2、上下模工件的轴孔在各自工件上穿过两个凸台,原本该同心的孔出现偏心,导致上下模工件在应当平行的状态时产生了较大倾斜的空间角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弊端,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减少压合误差的旋转压接装置,能够降低加工过程中的定位误差,有效提高压合对准精度。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用于屏幕检测的旋转压接装置,包括上模块、下模块以及将上模块和下模块铰接在一起的旋转连接部,旋转连接部包括横向设置在下模块内的转轴以及连接在上模块底面的轴孔,所述转轴上设有扭簧,轴孔活动套接在转轴上,上模块能够在旋转连接部的控制下相对于下模块转动开合。上述方案中,在下模块内设置转轴,上模块上设置轴孔,仅需要将轴孔与转轴铰接即可实现上下模块转动连接,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旋转连接部内仅含有一个轴孔,能够有效避免多个轴孔在加工时存在二次定位导致连接时产生误差,上下模块压合时产生平面角度偏差等问题,其精度更高,加工难度更小。进一步的,所述下模块与上模块相对的面上设有第一键槽,第一键槽两端各设有一个螺纹孔,所述转轴平躺放置在第一键槽内,转轴两端分别伸入两个螺纹孔中,螺纹孔中配合连接有平头螺钉,平头螺钉能够抵住转轴端部将其压紧固定。此方案中,将容纳转轴的键槽设置在下模块内,所述转轴通过两端的平头螺钉实现与下模块相对固定,由于转轴与下模块的固定是通过装配完成的,不需要与下模块一体成型,故下模块的加工时间被缩减了,加工难度也降低了。进一步的,所述下模块上设有一个凸块,所述第一键槽及转轴均设置在凸块内。凸块能够有效承托上模块底面的轴孔,为上模块自由旋转的一端留出转动的空间,确保上模块能够转动到与下模块平行的角度。进一步的,所述下模块上与旋转连接部相对的另一侧设有卡接固定部。进一步的,所述卡接固定部包括卡扣和铰接轴,所述铰接轴两端嵌入并固定于下模块中,铰接轴中部悬空,卡扣上部设有卡爪,中部设有穿透卡扣的铰接孔,所述铰接孔与铰接轴铰接,卡爪能够随卡扣转动扣紧上模块的边缘。卡接固定部是与旋转连接部配合,进一步的将平行压合的上模块和下模块扣紧固定的部件,卡接固定部能够使上下模压合后更稳定,防止工件从上下模之间掉落。进一步的,所述下模块上还设有第二键槽,铰接轴平躺放置在第二键槽内,第二键槽两端各设有一个螺纹孔,铰接轴两端分别伸入两个螺纹孔中,螺纹孔中配合连接有平头螺钉,平头螺钉能够抵住铰接轴端部将其压紧固定。与旋转连接部一致,卡接固定部也采用了在下模块上设置键槽的方式容纳和连接铰接轴,所述铰接轴和卡扣均能从下模块上拆卸下来,装配使用时更为灵活,下模块的制造效率更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装置中的旋转连接部将现有技术两个轴孔同时与一个铰链连接的方式改为仅在上模块设置轴孔,在下模块内部设置转轴的方式,这样既能够达到上下模块铰接的目的,而且能够避免在制造两个轴孔时由于二次定位而使旋转中心偏离设计旋转中心的问题,使上下模在压合时能够保持平行状态,其装配难度更小,精度更高。2、本装置中,转轴和铰接轴均能够平躺放置在下模块内,且均能够通过平头螺钉拧紧达到与下模块相对固定的状态,可拆卸式的设计使下模块在制造时只需要预留对应的键槽和螺纹孔就可以了,下模块的制造难度降低,制造效率得到提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用于屏幕检测的旋转压接装置的各部件爆炸图;图2为本技术用于屏幕检测的旋转压接装置的装配结构图;图中标记为:上模块1、下模块2、凸块21、第一键槽22、第二键槽23、螺纹孔24、旋转连接部3、轴孔31、转轴32、扭簧321、卡接固定部4、卡扣41、卡爪411、铰接孔42、铰接轴43、平头螺钉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2所示为本技术用于屏幕检测的旋转压接装置,包括上模块1、下模块2、旋转连接部3和卡接固定部4,所述上模块1与下模块2之间通过旋转连接部3铰接,卡接固定部4设置在与旋转连接部3相对的另一端,卡接固定部4能够将转动至平行状态的上下模块进一步扣紧固定。所述旋转连接部3包括横向设置在下模块2内的转轴32以及连接在上模块1底面的轴孔31,具体的,所述下模块2与上模块1相对面的边缘处设有一个凸块21,凸块21内设有第一键槽22,第一键槽22两端各设有一个螺纹孔24,所述转轴32平躺放置在第一键槽22内,转轴32两端分别伸入两个螺纹孔24中,螺纹孔24中配合连接有平头螺钉5,平头螺钉5能够抵住转轴32端部将其压紧固定;位于上模块1底面的轴孔31与转轴32活动套接连接处还设有扭簧321,扭簧321套接在转轴32上,扭簧321上端与上模块1相抵处还设有一个圆柱触块,方便上模块1压动扭簧旋转开合,所述扭簧321辅助上模块1与下模块2平行压合,在扭簧力的作用下上下模块在初始状态时保持压合,只有当上模块1另一侧受到向上提拉力时,上模块1才能绕转轴32转动掀开。所述卡接固定部4与旋转连接部3相对设置,包括卡扣41和铰接轴43,所述铰接轴43两端嵌入并固定于下模块2中,铰接轴43中部悬空,卡扣41上部设有卡爪411,中部设有穿透卡扣41的铰接孔42,所述铰接孔42与铰接轴43铰接,卡爪411能够随卡扣41转动扣紧上模块1的边缘;具体的,所述下模块2上与第一键槽22相对的位置处还设有第二键槽23,铰接轴43平躺放置在第二键槽23内,第二键槽23两端各设有一个螺纹孔24,铰接轴43两端分别伸入两个螺纹孔24中,螺纹孔24中配合连接有平头螺钉5,平头螺钉5能够抵住铰接轴43端部将其压紧固定,卡扣41通过铰接孔42与铰接轴43活动连接,卡爪411朝上,当上模块1和下模块2互相压合时,其自由端需要相对固定才能保持上模块1和下模块2的压合稳定性,卡爪411能够扣住上模块1自由端的边缘,使上模块1和下模块2之间的检测工件不易掉出,检测稳定性更佳。本技术的应用原理:将待检测的工件放置在上模块1和下模块2之间,由于上模块1和下模块2之间仅使用了一组轴孔31和转轴32配合铰接,上模块1和下模块2相对的面压合时能够有效避免多次定位所产生的平面角度误差,使得相对面能够保持平行压合,平行压合状态下,工件与上下模块的接触效果最好,检测准确性最佳;压合后,为了保持这种压合状态,在上下模块的自由端采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屏幕检测的旋转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块、下模块以及将上模块和下模块铰接在一起的旋转连接部,旋转连接部包括横向设置在下模块内的转轴以及连接在上模块底面的轴孔,所述转轴上设有扭簧,轴孔活动套接在转轴上,上模块能够在旋转连接部的控制下相对于下模块转动开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屏幕检测的旋转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块、下模块以及将上模块和下模块铰接在一起的旋转连接部,旋转连接部包括横向设置在下模块内的转轴以及连接在上模块底面的轴孔,所述转轴上设有扭簧,轴孔活动套接在转轴上,上模块能够在旋转连接部的控制下相对于下模块转动开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屏幕检测的旋转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块与上模块相对的面上设有第一键槽,第一键槽两端各设有一个螺纹孔,所述转轴平躺放置在第一键槽内,转轴两端分别伸入两个螺纹孔中,螺纹孔中配合连接有平头螺钉,平头螺钉能够抵住转轴端部将其压紧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屏幕检测的旋转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块上设有一个凸块,所述第一键槽及转轴均设置在凸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献光谢勇陈国栋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广林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