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利用微流控技术制备异丙胺的方法及所用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合成胺的
,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微流控技术提高异丙胺产率的装置及相应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异丙胺(Isopropylamine),其分子式为C3H9N,是一种重要有机合成中间体和化学品助剂,广泛应用于农药、医药、染料、日化等领域。
[0003]日前,工业生产异丙胺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丙酮氢化氨化法和异丙醇氢化氨化法。其中,前者异丙胺总产率可达90%以上,而后者产率略低,且异丙醇中掺杂的前驱体(溴代异丙烷)对产物的精制提纯带来新的挑战。即使使用丙酮氢化氨化法,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丙酮通过加成
‑
消除
‑
还原反应合成异丙胺的过程中也会不可避免的产生二异丙胺、异丙醇、N
‑
1,3
‑
二甲基丁基
‑
N
‑
异丙基胺、N
‑1‑
异丁基正戊基
‑
N
‑
甲基胺、N
‑
1,3,5<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利用微流控技术制备异丙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丙酮蒸汽管道组件(1)、氨气管道组件(2)、氢气管道组件(3)、加成
‑
消去固定床微通道反应器(6)、还原固定床微通道反应器(8);丙酮蒸汽管道组件(1)由丙酮蒸汽总管(11)和至少2根的丙酮蒸汽细分管(12)组成,每根丙酮蒸汽细分管(12)的进口与丙酮蒸汽总管(11)的出口相连通;氨气管道组件(2)由氨气总管(21)和至少2根的氨气细分管(22)组成,每根氨气细分管(22)的进口与氨气总管(21)的出口相连通;氢气管道组件(3)由氢气总管(31)和至少2根的氢气细分管(32)组成,每根氢气细分管(32)的进口与氢气总管(31)的出口相连通;在丙酮蒸汽总管(11)、氨气总管(21)、氢气总管(31)上分别各自设有用于调节物料输送速度的阀门(4);加成
‑
消去固定床微通道反应器(6)内设有微通道一(61),还原固定床微通道反应器(8)内设有微通道二(81);丙酮蒸汽细分管(12)、氨气细分管(22)、氢气细分管(32)、微通道一(61)、微通道二(81)、连接管(7)的数量相等;一根丙酮蒸汽细分管(12)的出口与一根氨气细分管(22)出口通过一个合并接口(5)后与一个微通道一(61)的进口相连通;一个微通道一(61)的出口连接一根连接管(7),所述连接管(7)的出口与一根氢气细分管(32)出口通过另一个合并接口(5)后与一个微通道二(81)的进口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微流控技术制备异丙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丙酮蒸汽细分管(12)的管径是微通道一(61)的5~20倍;丙酮蒸汽总管(11)的管径是丙酮蒸汽细分管(12)的1~5倍;氨气细分管(22)的管径是微通道一(61)的5~20倍;氨气总管(21)的管径是氨气细分管(22)的1~5倍;氢气细分管(32)的管径是微通道二(81)的5~20倍;氢气总管(31)的管径是氢气细分管(32)的1~5倍;连接管(7)的管径是微通道二(81)的5~20倍;连接管(7)的管径是微通道一(61)的5~20倍。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利用微流控技术制备异丙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丙酮蒸汽总管(11)、丙酮蒸汽细分管(12)、氨气总管(21)、氨气细分管(22)、氢气总管(31)、氢气细分管(32)、连接管(7)均为:由从内到外的管道耐腐蚀层、管道导热层以及管道隔热层组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微流控技术制备异丙胺的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剑,冯烈,陈云斌,林良良,高俊华,李荣,孙栋,周国权,杨泽慧,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