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鼠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7405 阅读:2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线鼠标,包括:上壳体,具有一开口;按压板,套设于上壳体之开口;容置座,结合于上壳体的底部,以及用来将按压板固定于上壳体,以及用来容置接收器;下壳体,结合于底座;底座,枢接于上壳体与按压板。通过按压按压板,会使得上壳体自下壳体自动展开呈一预定角度,同时接收器会自容置座内弹出。(*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无线鼠标,特别是关于一种可以将上壳体自下壳体展开,且将接收器收藏与取出及更换电池的无线鼠标。
技术介绍
请参见图1、2,台湾新型专利申请案号第093208781号「无线输入装置」乃揭露一种无线鼠标专利,其包含本体310、以及可分离方式盖合于本体310上的外盖320与压板330。本体310上设有容置槽312其用来收纳接收器340,以及在本体310的第一容置空间319的两侧各设置第二容置空间315a与第三容置空间315b,空间315a、315b是用来容纳电池。容置槽312的两侧设有洞孔317,弹片350设有柱体351与凸起352,柱体351伸入于洞孔317。定位部311设置有一个弹性组件318,弹性组件318抵制于接收器340的连接器341。定位部311上设有枢接部316其卡合于压板330之轴杆331,卡合后致使得压板330可以如翘翘板般地活动。定位部311的两侧各形成弹性板313,且弹性板313上设有凸点314,凸点314嵌合于接收器340的凹槽342。外盖320的前方与后方分别设有卡钩321与开口322,卡钩321扣住于弹性板313上的凸点314,而开口322对应于容置槽312的第一容置空间319。透过按压压板330的前半部,按压力量会经由柱体351使弹片350变形,使原先相互嵌合的凸起352与凹槽342而分离,再通过弹性组件318所提供的弹力,使得接收器340自第一容置空间319而往外弹出。按压压板330的后半部,按压力量会使弹性板313变形使得原先相互扣住的凸点314及卡钩321而分离,而将外盖320推出并与本体310分离,如此完成开启外盖320的动作。经由上述的说明,我们可知上述习知无线鼠标之本体虽然具有收纳接收器与电池的功能,然而习知无线鼠标的外盖与本体采用完全分离式的设计,-->因此,当习知无线鼠标收藏于旅行背包时,习知无线鼠标的压板330在受到旅行背包内部其它物品挤压下,或是旅行背包被外力碰撞下,如此而导至压板330的后半部被按压,致使得外盖320脱离。脱离的外盖320极为容易受到受力而破损,同时,本体310的内部组件因而外露出来,容易造成内部组件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之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无线鼠标,能够收藏接收器于无线鼠标的内部。本技术之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无线鼠标,可以解决本体与外盖为完全分离式设计,其所产生外盖容易因碰撞自本体掉落导致容易损坏的问题,以及可以解决当外盖自本体脱离后,内部电路组件因而外露出来,容易造成内部组件的损坏的问题。为达成上述之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无线鼠标,包括:上壳体,具有一开口;按压板,套设于上壳体之开口;容置座,结合于上壳体的底部,以及用来容置接收器;下壳体,结合于底座;底座,枢接于上壳体与按压板。通过按压按压板,会使得上壳体自下壳体自动展开呈一预定角度,同时接收器会自容置座内弹出。附图说明图1显示习知无线鼠标的立体分解图。图2显示习知压板的仰视图。图3显示本技术无线鼠标的立体组合图。图4A-4C分别显示本技术无线鼠标部份构成的立体分解图。图5A显示本技术无线鼠标的上盖板与上壳体在一视角的仰视图。图5B显示本技术无线鼠标的按压板、容置座与电池盖板在一视角的仰视图。图6显示本技术接收器尚未插置于无线鼠标容置座的立体图。图7图6另一视角的剖视图。图8显示本技术接收器插置于无线鼠标容置座的动作图。图9是图8在另一视角下的仰视图。-->图10显示本技术无线鼠标的上壳体结合于下壳体的剖视图。图11显示本技术无线鼠标的上壳体、下壳体、容置座与接收器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见图3、4A~4C、5A~5B图,本技术无线鼠标1包括上盖板10、上壳体20、按压板30、容置座40、接收器50、下壳体60、电路板70、底座80所构成,以下分别将详述该些构件。请参见图4A、5A,上盖板10设有一个开口11,以及在上盖板10的底部设有四个扣具12。请参见图4A、5A,上壳体20设有一个开口21,且开口21的位置乃对应于开口11。上壳体20设有贯穿的复数个扣孔22。位于上壳体20底部乃设置有复数个定位孔23与一个凸柱24,并且凸柱24乃结合有第二扭力弹25。位于上壳体20后端乃设有枢接部26,以及位于上壳体20的左、右侧边乃各设有侧板27,每个侧板27的边缘各形成有复数个钩具28。请参见图4B、5B,按压板30的后端设有枢接部31,其前端设有板体32,以及侧边设有垂直部33。请参见图4B、5B,容置座40的前端与后端各设有第二开口42与第一开口41,其左、右两个侧边各设有定位孔43,以及其底部乃设有杆件45,且杆件45套设有第一弹簧451。请参见图4B,承接结构44乃设置于容置座40的其中一个侧边,承接结构44包括:轴杆441其凸设于容置座40的侧边;管体442套设于轴杆441,且管体442的两端乃分别延伸有直杆443与横杆444。承接结构44可采以螺件445锁接于轴杆441,使得管体442定位于轴杆441,并且于螺件445与管体442之间乃结合第一扭力弹簧446,以供管体442以轴杆441为中心而转动,且转动停止后能够回复原位。承接结构44尚具有斜置部447其设置于容置座40侧边且位于轴杆441的附近,横杆444可移动于斜置部447的上方。请参见图4B,两个通孔651、定位板652与凹孔653乃设置于两个电池容置空间65之间。其中一个电池容置空间65的顶面(例如:右侧电池容置空间65)乃设置有第一钩具654。两个通孔651用来套设活动滑板655,而滑动滑-->板655乃形成斜面655A。第二弹簧656套设于活动滑板655与定位板652之间,用来提供活动滑板655复位所须的弹力。请参见图4B,接收器50设有连接器51,并且在至少一个侧边(左侧边及/或右侧边)设有一条凹槽52,且于凹槽52的末端设有凹部53。请参见图4B,下壳体60的左、右侧边各设置有置入部61与扣合部62,其前端乃设置有开口部63,且该前端可与电池盖板64盖合。位于开口部63的左、右两端各设置有凹孔631。位于开口部63的中间位置处乃形成有槽孔66,且于槽孔66的上半部乃设置上斜板部661(请参见图7),以及槽孔66的左、右两侧分别紧邻着电池容置空间65。请参见图4B,弹掀装置包括有第一弹簧451、定位板652、活动滑板655、第二弹簧656与第二钩具46(请参见图5B)。第二钩具46设置在容置座40的底部。请参见图4C,电路板70乃设置有复数个电路组件71,且于电路板70乃设置复数个定位孔72。请参见图4C,底座80的后端设有枢接部81,其前端设有退盖键孔82,其左、右两侧边各设有定位孔83与扣具84。杆体811套设于枢接部81。位于退盖键孔82的后方乃设置有凸点85。请参见图4C,退盖键86设有向上凸起的凸块861,且其后端乃延伸出一个弹性部862,且弹性部862设有洞孔863。请参见图5B,电池盖板64设置下斜板部641、以及凸柱642。请配合参见图4-6,在进行组装本技术无线鼠标1时,首先将退盖键86置入底座80前端的退盖键孔82,以及将弹性部862的洞孔863套入于凸点85,如此使得退盖键86能够定位于底座80。接着,将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线鼠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上壳体,具有一开口;一按压板,套设于上壳体之开口;一容置座,结合于上壳体的底部,以及用来容置一接收器;一下壳体,结合于底座;一底座,枢接于上壳体与按压板;通过按压按压板,会使得上壳体自下壳体自动展开呈一预定角度,同时接收器会自容置座内弹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鼠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上壳体,具有一开口;一按压板,套设于上壳体之开口;一容置座,结合于上壳体的底部,以及用来容置一接收器;一下壳体,结合于底座;一底座,枢接于上壳体与按压板;通过按压按压板,会使得上壳体自下壳体自动展开呈一预定角度,同时接收器会自容置座内弹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鼠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上盖板,包含一开口其对应于上壳体的开口,以及复数个扣具其设置于上盖板的底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鼠标,其特征在于,上壳体进一步包括:一凸柱,其中凸柱用来结合一第二扭力弹簧,其中第二扭力弹簧用来推动接收器往外弹出。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鼠标,其特征在于,接收器侧边设有一凹槽,且于凹槽端末设有一凹部。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鼠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承接结构,用来将接收器承接于容置座。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鼠标,其特征在于,该承接结构包括:一轴杆,凸设于容置座的侧边;一管体,套设于轴杆,且其两端分别延伸一横杆与一直杆,其中管体的活动以轴杆为轴;一螺件,用来将管体固接于轴杆;一第一扭力弹簧,设置设于螺件与管体之间;一斜置部,设置于容置座的侧边,且位于轴杆附近。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鼠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弹掀装置,用来当按压板按压时触动弹掀装置,而将上壳体自下壳体通过弹力而自动展开。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鼠标,其特征在于,该弹掀装置包括:一第一弹簧,结合于容置座底部与下壳体间;一活动滑板,卡合于下壳体,且于活动滑板上设置有一斜面,其中斜面接触按压板的垂直部,且被垂直部压迫后而移动活动滑板;一定位板,设置于下壳体且面向滑动滑板;一第二弹簧,设置于活动滑板前端与定位板之间;一第二钩具,设置于容置部的底部且钩合于活动滑板;通过按压按压板的垂直部带动斜面,使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永超潘雅君黄泓健
申请(专利权)人:英群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