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基于FeFET结构的高能效TCAM及其操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07343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FeFET结构的高能效TCAM及其操作方法,涉及适合于低功耗高性能的基于FeFET的存储器的设计;充分利用了FeFET的存储特性实现了全新的基于2FeFET结构的TCAM单元的设计,节约了晶体管的数量,降低了搜索能耗,并获得了数据保存的非易失性。本发明专利技术分别采用2FeF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FeFET结构的高能效TCAM及其操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存储领域,尤其涉及基于FeFET结构的高能效TCAM及其操作方法,考虑运用2FeFET这一结构,用于具有非易失性的低功耗高性能TCAM设计。

技术介绍

[0002]在大数据时代,各种数据密集型应用要求高效、并行的数据分析操作来取代传统数字机器中的顺序、时间和能耗操作,这一需求在搜索功能方面尤为突出。三态内容寻址内存(Ternary content addressable memory,TCAM)支持在给定输入向量的存储内存阵列上进行并行搜索,是解决处理器内存瓶颈挑战的潜在解决方案。由于具有内容寻址和完全并行的特性,TCAM在神经形态计算、IP路由器和内存数据处理等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应用。
[0003]虽然基于标准CMOS技术的传统TCAM早就被提出,但是随着CMOS技术扩展到物理极限,传统的TCAM具有较大的面积开销和电流泄露等缺点越来越凸显。而新兴的非易失性存储器(NVMs)如双端电阻RAM(ReRAM)和铁电场效应晶体管(Ferroelectric field effect transistor,FeFET)等器件可以用逻辑“0”/“1”来表示他们的高/低阻状态,从而实现更紧凑的TCAM设计。由于这种基于非易失性存储器的TCAM设计非常有前景,目前的许多工作都致力于设计出面积更小、能耗更低、延迟更低的TCAM单元。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已有的TCAM能耗较高,性能不够好的问题,提供两种基于2FeFET结构的TCAM设计,实现更低的能耗及延迟。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第一种基于FeFET结构的高能效TCAM,具体为:每个TCAM单元由2FeFET结构和NMOS构成;所述2FeFET结构中两个FeFET器件源极分别与搜索线SL1和SL2相连,栅极分别与字线WL1和WL2相连,漏极与NMOS栅极D相连,NMOS漏极与匹配线ML相连,每行TCAM单元匹配线相连。
[0007]进一步地,阵列的每一列共享同一条纵向的SL1和SL2,ML每根通过PMOS接到VDD,同时接反相放大器作为输出。
[0008]进一步地,ML通过单个NMOS放电。
[0009]进一步地,通过对栅极的操作对FeFET进行三种类型的存储:1,0和don't care。
[0010]进一步地,两个FeFET的漏极传递匹配与否的信息。
[0011]本专利技术还提出第一种TCAM的操作方法,该方法包括:
[0012]在阵列开始工作前,对每个单元进行数据存储,即将信息编码为二进制序列后,通过WL1和WL2对2FeFET结构进行写入;
[0013]对于每次搜索周期,分为预充电阶段和搜索阶段;
[0014]预充电阶段:先将SL1和SL2置0,WL1和WL2置1,使得D充分放电到0,再为ML充电至高电平;
[0015]搜索阶段:保持WL1和WL2的电压不变,关断ML的充电,将SL1和SL2置为搜索的电压情况,此时,对于匹配的单元,D为0,ML不会通过NMOS放电,对于不匹配的单元,D为1,ML通过NMOS放电;等待一段时间后,放电过程结束,观测每一行反相放大器的输出,若为1,说明此行ML有放电,该行不匹配;若为0,说明此行ML未放电,该行匹配。
[0016]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第二种基于FeFET结构的高能效TCAM,具体为:每个TCAM单元由2FeFET结构和反相器结构构成;所述2FeFET结构中两个FeFET器件源极分别与搜索线SL1和SL2相连,栅极分别与字线WL1和WL2相连,漏极与反相器结构输入相连,反相器结构的电源线与上一个TCAM单元的匹配线相连,反相器结构输出与本单元匹配线相连,每行所有TCAM单元串联连接匹配线,每行第一个单元的反相器结构的电源线与供电VDD相连。
[0017]进一步地,所述反相器结构由一个PMOS和一个NMOS构成;每一行末尾单元的输出经过反相放大器作为最终输出,每一列共享同一条纵向的SL1和SL2。
[0018]进一步地,ML通过反相器结构放电。
[0019]进一步地,通过对栅极的操作对FeFET进行三种类型的存储:1,0和don't care。
[0020]进一步地,两个FeFET的漏极传递匹配与否的信息。
[0021]本专利技术还提出第二种TCAM的操作方法,该方法包括:
[0022]在阵列开始工作前,对每个单元进行数据存储,即将信息编码为二进制序列后,通过WL1和WL2对2FeFET结构进行写入;
[0023]对于每次搜索周期,将WL1和WL2置1,SL1和SL2置为搜索的电压情况,保持第一个单元反相器的电源线接供电VDD;匹配的单元会给其后一个单元的ML充电,而不匹配的单元会导致其后面所有单元的ML均为低电平;等待一段时间后,所有单元ML的电平情况传递到末端反相放大器,观察反相放大器的输出,若为1,该行至少有一个单元的输出ML为低电平,说明该行不匹配;若为0,该行所有TCAM单元的输出ML为高电平,说明该行匹配。
[002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5]本专利技术中的两种TCAM设计可以实现能耗的节省和延迟的降低。
[0026](1)对于2FeFET

1T的TCAM设计,在阵列中,每个TCAM单元仅有一个NMOS连接到匹配线ML上,降低了ML电容,进而降低了预充电能耗。并且由于ML电容的降低和ML与地面之间的电阻降低,由2FeFET

1T的TCAM设计组成的阵列比现有的TCAM设计有更小的搜索延迟。由于本设计的器件数目较少,TCAM的面积较小,可以带来生产成本的降低。
[0027](2)对于2FeFET

2T的TCAM设计,与默认的TCAM不同,这种TCAM在每次搜索前不需要对ML进行预充电操作,因此可以有效的降低能耗。并且相对于其他的不需要预充电类型的TCAM,由于2FeFET结构的优越性,搜索延迟有很大的降低。由于本设计的器件数目较少,TCAM的面积较小,可以带来生产成本的降低。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2FeFET

1T的TCAM单元(a)及其组成阵列(b)结构图;
[0029]图2是2FeFET

2T的TCAM单元(a)及其组成阵列(b)结构图;
[0030]图3是2FeFET

1T的TCAM设计的仿真波形;
[0031]图4是2FeFET

2T的TCAM设计的仿真波形;
[0032]图5是对2FeFET

1T的TCAM阵列进行仿真采用的数据。
[0033]图6是对2FeFET

2T的TCAM阵列进行仿真采用的数据。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结合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FeFET结构的高能效TCAM,其特征在于,每个TCAM单元由2FeFET结构和NMOS构成;所述2FeFET结构中两个FeFET器件源极分别与搜索线SL1和SL2相连,栅极分别与字线WL1和WL2相连,漏极与NMOS栅极D相连,NMOS漏极与匹配线ML相连,每行TCAM单元匹配线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FeFET结构的高能效TCAM,其特征在于,ML通过单个NMOS放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FeFET结构的高能效TCAM,其特征在于,阵列的每一列共享同一条纵向的SL1和SL2,ML每根通过PMOS接到VDD,同时接反相放大器作为输出。4.一种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TCAM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在阵列开始工作前,对每个单元进行数据存储,即将信息编码为二进制序列后,通过WL1和WL2对2FeFET结构进行写入;对于每次搜索周期,分为预充电阶段和搜索阶段;预充电阶段:先将SL1和SL2置0,WL1和WL2置1,使得D充分放电到0,再为ML充电至高电平;搜索阶段:保持WL1和WL2的电压不变,关断ML的充电,将SL1和SL2置为搜索的电压情况,此时,对于匹配的单元,D为0,ML不会通过NMOS放电,对于不匹配的单元,D为1,ML通过NMOS放电;等待一段时间后,放电过程结束,观测每一行反相放大器的输出,若为1,说明此行ML有放电,该行不匹配;若为0,说明此行ML未放电,该行匹配。5.一种基于FeFET结构的高能效TCAM,其特征在于,每个TCAM单元由2FeFET结构和反相器结构构成;所述2FeFET结构中两个FeFET器件源极分别与搜索线SL1和SL2相连,栅极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勋钊范圳浩钱煜望浩然李超卓成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