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灭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6563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上灭火装置,包括:分隔板、软管、喷嘴、水泵、底板、滤网、升降机构、周向旋转机构、俯仰旋转机构和控制器;底板中部形成一进水口,滤网覆盖并固定于进水口;底板连接于软管的底端且进水口的位置与软管的管口对应;分隔板中部形成通孔,软管的穿设于通孔中,软管连接水泵,水泵通过一支撑板连接分隔板;软管的顶部通过一出水管连接喷嘴;喷嘴通过俯仰旋转机构连接周向旋转机构;周向旋转机构连接于分隔板上表面;底板通过升降机构连接分隔板;水泵、升降机构、周向旋转机构和俯仰旋转机构连接控制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水上灭火装置,能够在发生险情以后就及时将火灾消灭在前期阶段,减少人力物力的消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上灭火装置
本技术涉及灭火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上灭火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海洋探索的不断加强,海洋灭火问题也越来越严峻。不同于岸上灭火可以有移动式消防车,海洋灭火也需要智能化搭载平台,一旦海上发生火灾,极有可能无法及时寻求消防力量的介入,从而需要一种智能水上灭火装置,能够在发生险情以后就及时将火灾消灭在前期阶段,减少人力物力的消耗。智能水上灭火装置,这种作业方式劳动强度低且效率很高,并且在远离海岸线的地区,灭火成本更会大大提升。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智能水上灭火装置加快对各种火灾险情的处理,以此保护我们的海洋环境,以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现今的水上灭火装置存在以下一些不足:1.现有的水上灭火装置难以及时来对水上火灾进行扑灭,且需要长时间等待救援,使用较为不便;2.现有的水上灭火装置难以较好的结合就近水源对火灾进行扑灭,并且难以对火灾进行实时智能监测。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水上灭火装置,能够在发生险情以后就及时将火灾消灭在前期阶段,减少人力物力的消耗。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水上灭火装置,包括:一分隔板、一软管、一喷嘴、一水泵、一底板、一滤网、一升降机构、一周向旋转机构、一俯仰旋转机构和一控制器;所述底板中部形成一进水口,所述滤网覆盖并固定于所述进水口;所述底板连接于所述软管的底端且所述进水口的位置与所述软管的管口对应;所述分隔板中部形成通孔,所述软管的穿设于所述通孔中,所述软管连接所述水泵,所述水泵通过一支撑板连接所述分隔板;所述软管的顶部通过一出水管连接所述喷嘴;所述喷嘴通过所述俯仰旋转机构连接所述周向旋转机构;所述周向旋转机构连接于所述分隔板上表面;所述底板通过所述升降机构连接所述分隔板;所述水泵、所述升降机构、所述周向旋转机构和所述俯仰旋转机构连接所述控制器。优选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两钢缆、两外齿轮缠绕装置、一轴承座、一外环型齿条、一第一步进电机;所述外齿轮缠绕装置包括一外齿轮和一缠绕部;两所述钢缆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底板的两侧,所述钢缆的第二端分别连接一所述缠绕部;所述外环型齿条可沿圆心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分隔板的上表面且设置于所述通孔外围;所述第一步进电机通过第一步进电机座固定于所述分隔板上;所述轴承座固定于所述分隔板上;所述第一步进电机与一所述外齿轮缠绕装置传动连接,另一所述外齿轮缠绕装置通过一转轴与所述轴承座枢接;两所述外齿轮缠绕装置对置于所述外环型齿条的两侧且两所述外齿轮缠绕装置的外齿轮分别与所述外环型齿条啮合;所述第一步进电机连接所述控制器。优选地,所述底板两侧形成夹持部;还包括两夹持机构,两所述夹持机构对置于所述分隔板底面两侧且位置与所述夹持部对应;每一所述夹持机构包括一液压缸、两勾爪、两连杆和一限位开关;两所述勾爪的顶部与所述分隔板的底部枢接,所述液压缸固定于所述分隔板的底部;两所述连杆连接于两勾爪内侧与所述液压缸的伸缩杆之间,且所述连杆与所述勾爪和所述伸缩杆枢接;所述限位开关固定于所述勾爪上;所述限位开关和所述液压缸连接所述控制器。优选地,所述周向旋转机构包括一第二步进电机、一第二步进电机座、一小齿轮、一内齿轮、一内环型圆柱滚子套和一内环型导轨;所述第二步进电机通过所述第二步进电机座固定于所述分隔板上;所述第二步进电机与所述小齿轮传动连接;所述小齿轮与所述内齿轮啮合;所述内齿轮与所述内环型圆柱滚子套配合,所述内环型圆柱滚子套与所述内环型导轨配合;所述内环型导轨连接所述分隔板并设置于所述通孔的外围和所述外环型齿条的内侧;所述第二步进电机连接所述控制器。优选地,所述俯仰旋转机构包括一第三步进电机、一第三步进电机座、一支撑架、一连接架、一传感支架和一红外传感器;所述第三步进电机通过所述第三步进电机座焊接于所述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焊接于所述内齿轮的外沿;所述出水管安装于所述连接架上,所述第三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连接架焊接;所述喷嘴底部套设有所述传感支架,所述传感支架上安装有所述红外传感器;所述第三步进电机和所述红外传感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优选地,还包括一球形外壳,所述球形外壳形成一喷嘴口,所述球形外壳罩设于支撑架外且所述喷嘴自所述喷嘴口伸出;所述球形外壳底部连接所述内齿轮。优选地,还包括一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固定于所述分隔板上表面,所述显示屏连接所述控制器。优选地,所述软管底部安装有水位传感器,所述水位传感器连接所述控制器。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在底板固定滤网,可以避免垃圾或者水草进入软管,通过钢缆可以将地板连同软管一起提升或者下降,方便及时浸没水面,在不工作时可以收纳起来,方便清理和维护,用一个外环形齿条将对称两条钢缆运动同步,达到整齐运动的效果,避免钢缆收放受阻,液压缸连接连杆对勾爪进行张合控制,达到对底板的收纳,使用高效且便捷。2、在分隔板的上侧使用一个内环型导轨配合一个内环型圆柱滚子套加上内齿轮实现圆周运动,所述第二步进电机带动小齿轮,小齿轮与内齿轮啮合进行运动传递实现旋转运动,二者结合可以实现整个分隔板上半球的运动全覆盖,搭配喷嘴上面的红外传感器可以设置定时扫掠进行智能火灾的检测,也能在发生火灾时进行全方位的灭火工作,减少人力物力消耗,把火灾消灭在萌芽状态,此装置可以搭载在船体外侧也可以搭载到固定翼无人机上面进行火灾的处理,如果路途比较远,还可以搭载在大型直升机上面进行灭火处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水上灭火装置的结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水上灭火装置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水上灭火装置的正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水上灭火装置的侧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水上灭火装置未安装球形外壳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水上灭火装置未安装球形外壳时的俯视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水上灭火装置的仰视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外齿轮缠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控制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附图1~图9,给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予以详细描述,使能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功能、特点。请参阅图1~图9,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水上灭火装置,包括:一分隔板1、一软管2、一喷嘴3、一水泵4、一底板5、一滤网6、一升降机构7、一周向旋转机构8、一俯仰旋转机构9和一控制器;底板5中部形成一进水口,滤网6覆盖并固定于进水口;底板5连接于软管2的底端且进水口的位置与软管2的管口对应;分隔板1中部形成通孔,软管2的穿设于通孔中,软管2连接水泵4,水泵4通过一支撑板10连接分隔板1;软管2的顶部通过一出水管连接喷嘴3;喷嘴3通过俯仰旋转机构9连接周向旋转机构8;周向旋转机构8连接于分隔板1上表面;底板5通过升降机构7连接分隔板1;水泵4、升降机构7、周向旋转机构8和俯仰旋转机构9连接控制器。软管2底部安装有水位传感器11,水位传感器11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上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分隔板、一软管、一喷嘴、一水泵、一底板、一滤网、一升降机构、一周向旋转机构、一俯仰旋转机构和一控制器;所述底板中部形成一进水口,所述滤网覆盖并固定于所述进水口;所述底板连接于所述软管的底端且所述进水口的位置与所述软管的管口对应;所述分隔板中部形成通孔,所述软管的穿设于所述通孔中,所述软管连接所述水泵,所述水泵通过一支撑板连接所述分隔板;所述软管的顶部通过一出水管连接所述喷嘴;所述喷嘴通过所述俯仰旋转机构连接所述周向旋转机构;所述周向旋转机构连接于所述分隔板上表面;所述底板通过所述升降机构连接所述分隔板;所述水泵、所述升降机构、所述周向旋转机构和所述俯仰旋转机构连接所述控制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上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分隔板、一软管、一喷嘴、一水泵、一底板、一滤网、一升降机构、一周向旋转机构、一俯仰旋转机构和一控制器;所述底板中部形成一进水口,所述滤网覆盖并固定于所述进水口;所述底板连接于所述软管的底端且所述进水口的位置与所述软管的管口对应;所述分隔板中部形成通孔,所述软管的穿设于所述通孔中,所述软管连接所述水泵,所述水泵通过一支撑板连接所述分隔板;所述软管的顶部通过一出水管连接所述喷嘴;所述喷嘴通过所述俯仰旋转机构连接所述周向旋转机构;所述周向旋转机构连接于所述分隔板上表面;所述底板通过所述升降机构连接所述分隔板;所述水泵、所述升降机构、所述周向旋转机构和所述俯仰旋转机构连接所述控制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两钢缆、两外齿轮缠绕装置、一轴承座、一外环型齿条、一第一步进电机;所述外齿轮缠绕装置包括一外齿轮和一缠绕部;两所述钢缆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底板的两侧,所述钢缆的第二端分别连接一所述缠绕部;所述外环型齿条可沿圆心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分隔板的上表面且设置于所述通孔外围;所述第一步进电机通过第一步进电机座固定于所述分隔板上;所述轴承座固定于所述分隔板上;所述第一步进电机与一所述外齿轮缠绕装置传动连接,另一所述外齿轮缠绕装置通过一转轴与所述轴承座枢接;两所述外齿轮缠绕装置对置于所述外环型齿条的两侧且两所述外齿轮缠绕装置的外齿轮分别与所述外环型齿条啮合;所述第一步进电机连接所述控制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上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两侧形成夹持部;还包括两夹持机构,两所述夹持机构对置于所述分隔板底面两侧且位置与所述夹持部对应;每一所述夹持机构包括一液压缸、两勾爪、两连杆和一限位开关;两所述勾爪的顶部与所述分隔板的底部枢接,所述液压缸固定于所述分隔板的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宇唐小波宋育泽王宁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海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