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VAV—ECMO管道高效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6536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11
一种VAV—ECMO管道高效连接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管道连接装置费时费力及固定效果不佳的问题;包括上下轴向的基柱,基柱外缘面上开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的圆孔,多个圆孔内端相连通,基柱上设有多个与圆孔一一对应且与圆孔同轴的套筒,圆孔内同轴设有插入套筒内的圆筒,套筒上开设有两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且左右贯通的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外小内大且直角梯形的夹块,夹块内端设有弧口朝内的弧形板,套筒上同轴设有可内外滑动的压筒,压筒上开设有两个与滑槽一一对应的通槽,通槽内设有可与夹块接触的顶块,顶块为内小外大的直角梯形且其倾斜面可与其对应侧的夹块倾斜面接触;此结构简单,构思新颖,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VAV—ECMO管道高效连接装置
本技术涉及体外膜肺合辅助器械
,特别是一种VAV—ECMO管道高效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ECMO是体外膜肺氧合的英文缩写,ECMO是一种持续体外生命支持手段,通过体外设备长时间全部或部分代替心、肺功能,使心、肺得以充分休息,为心、肺病变治愈及功能恢复争取时间。目前ECMO常见于VA-ECMO(股静脉-股动脉),VV-ECMO(股静脉-颈内静脉),部分患者需要VAV-ECMO(股静脉-股动脉-颈内静脉),当根据病情需要将VA-ECMO或VV-ECMO改成VAV-ECMO时,需要经颈内静脉插管与股动脉插管连接在一起,现有的方法为使用Y形三通管连接,用医用胶布或者扎带固定,但这类管道连接方式费时费力且固定效果不佳,管道容易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VAV—ECMO管道高效连接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管道连接装置费时费力及固定效果不佳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上下轴向的基柱,基柱外缘面上开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的圆孔,多个圆孔内端相连通,基柱上设有多个与圆孔一一对应且与圆孔同轴的套筒,圆孔内同轴设有插入套筒内的圆筒,套筒上开设有两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且左右贯通的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外小内大且直角梯形的夹块,夹块内端设有弧口朝内的弧形板,套筒上同轴设有可内外滑动的压筒,压筒上开设有两个与滑槽一一对应的通槽,通槽内设有可与夹块接触的顶块,顶块为内小外大的直角梯形且其倾斜面可与其对应侧的夹块倾斜面接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有的圆筒、套筒、转柱、弧形板等,可以实现对三根插管管道的高效连接,操作简单,省时省力,节省了治疗时间,同时对管道夹紧固定,防止管道在治疗中脱落,设有的防滑条,可以便于医护人员转动转柱,设有的塞子,可以防止灰尘进入圆筒内,此结构简单,构思新颖,使用方便,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轴测图。图2是本技术的全剖左视轴测图。图3是本技术的全剖俯视轴测图。图4是本技术的全剖后视轴测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由图1至图4给出,包括上下轴向的基柱1,基柱1外缘面上开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的圆孔2,多个圆孔2内端相连通,基柱1上设有多个与圆孔2一一对应且与圆孔2同轴的套筒3,圆孔2内同轴设有插入套筒3内的圆筒4,套筒3上开设有两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且左右贯通的滑槽5,滑槽5内滑动连接有外小内大且直角梯形的夹块6,夹块6内端设有弧口朝内的弧形板7,套筒3上同轴设有可内外滑动的压筒8,压筒8上开设有两个与滑槽5一一对应的通槽9,通槽9内设有可与夹块6接触的顶块10,顶块10为内小外大的直角梯形且其倾斜面可与其对应侧的夹块6倾斜面接触。为了带动压筒8内外滑动,所述的基柱1上端同轴开设有转槽11,转槽11内同轴转动连接有转柱12,压筒8上端经连杆13与转柱12铰接连接。为了便于压筒8复位,所述的套筒3上同轴设有复位环14,套筒3上套装有位于复位环14与压筒8之间的拉簧15。为了便于弧形板7复位,所述的弧形板7外端经压簧16与套筒3内侧壁连接。为了便于对转柱12进行限位,所述的转槽11内侧壁上开设有限位槽17,转柱12前端开设有矩形槽18,矩形槽18内滑动连接有可插入限位槽17内的限位块19,限位块19后端经弹簧20与矩形槽18后侧壁连接。为了便于使用,所述的转柱12外缘面上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的防滑条21,套筒3外端同轴拆卸连接有塞子22。本技术在使用时,首先向后按压限位块19,限位块19在矩形槽18内向后滑动同时向后挤压弹簧20,限位块19向后滑动一段距离后与限位槽17脱离接触,解除对转柱12的限位,此时逆时针转动转柱12一定角度,由于拉簧15向内的弹力,压筒8向内滑动,经连杆13带动转柱12逆时针转动,与此同时,压筒8带动顶块10向内滑动,向内滑动一段距离后顶块10与夹块6脱离接触,此时夹块6解除限位,由于压簧16向外的弹力,夹块6带动其对应侧的弧形板7向外滑动,待拉簧15恢复原状时压筒8停止向内滑动,转柱12停止转动;将塞子22取下,将导管依次插入套筒3内,使圆筒4插入导管内,医护人员顺时针转动转柱12,转柱12经连杆13带动压筒8向外滑动,同时向外拉伸拉簧15,压筒8带动顶块10向外滑动,滑动一段距离后,顶块10的倾斜面与夹块6倾斜面接触并带动夹块6向内滑动,夹块6带动弧形板7向内滑动,滑动一段距离后,弧形板7的弧形面与导管接触并向内挤压导管,使导管固定在圆筒4外缘面上,防止导管脱落;转柱12转动一定角度后,由于弹簧20向前的弹力,限位块19在矩形槽18内向前滑动并插入限位槽17内,实现对转柱12的限位,防止使用过程中转柱12转动导致导管脱落,此时即可进行治疗,实现对三根导管的连接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有的圆筒、套筒、转柱、弧形板等,可以实现对三根插管管道的高效连接,操作简单,省时省力,节省了治疗时间,同时对管道夹紧固定,防止管道在治疗中脱落,设有的防滑条,可以便于医护人员转动转柱,设有的塞子,可以防止灰尘进入圆筒内,此结构简单,构思新颖,使用方便,实用性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VAV—ECMO管道高效连接装置,包括上下轴向的基柱(1),其特征在于,基柱(1)外缘面上开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的圆孔(2),多个圆孔(2)内端相连通,基柱(1)上设有多个与圆孔(2)一一对应且与圆孔(2)同轴的套筒(3),圆孔(2)内同轴设有插入套筒(3)内的圆筒(4),套筒(3)上开设有两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且左右贯通的滑槽(5),滑槽(5)内滑动连接有外小内大且直角梯形的夹块(6),夹块(6)内端设有弧口朝内的弧形板(7),套筒(3)上同轴设有可内外滑动的压筒(8),压筒(8)上开设有两个与滑槽(5)一一对应的通槽(9),通槽(9)内设有可与夹块(6)接触的顶块(10),顶块(10)为内小外大的直角梯形且其倾斜面可与其对应侧的夹块(6)倾斜面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VAV—ECMO管道高效连接装置,包括上下轴向的基柱(1),其特征在于,基柱(1)外缘面上开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的圆孔(2),多个圆孔(2)内端相连通,基柱(1)上设有多个与圆孔(2)一一对应且与圆孔(2)同轴的套筒(3),圆孔(2)内同轴设有插入套筒(3)内的圆筒(4),套筒(3)上开设有两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且左右贯通的滑槽(5),滑槽(5)内滑动连接有外小内大且直角梯形的夹块(6),夹块(6)内端设有弧口朝内的弧形板(7),套筒(3)上同轴设有可内外滑动的压筒(8),压筒(8)上开设有两个与滑槽(5)一一对应的通槽(9),通槽(9)内设有可与夹块(6)接触的顶块(10),顶块(10)为内小外大的直角梯形且其倾斜面可与其对应侧的夹块(6)倾斜面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VAV—ECMO管道高效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柱(1)上端同轴开设有转槽(11),转槽(11)内同轴转动连接有转柱(12),压筒(8)上端经连杆(13)与转柱(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会力张丽李付华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