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乃冰专利>正文

一种神经介入高压持续灌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6466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神经介入高压持续灌注装置,包括承载板,所述承载板顶部一侧通过螺丝安装一号固定板,且一号固定板一侧通过挂钩悬挂有大号输液袋,所述一号固定板一端通过预留凹槽安装一号自限温电加热带,所述承载板顶部另一侧通过螺丝安装一号定位板,且一号定位板一侧顶部通过预留螺纹孔安装一号螺杆,所述一号螺杆一端通过螺钉安装与大号输液袋相对应的一号压板,所述一号定位板一侧底部通过螺丝安装一号压力传感器,所述承载板底部一侧通过螺钉安装二号固定板,且二号固定板一侧通过挂钩悬挂有小号输液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神经介入高压持续灌注装置,结构合理,使用便捷,适合被广泛推广和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神经介入高压持续灌注装置
本技术涉及高压灌注
,具体涉及一种神经介入高压持续灌注装置。
技术介绍
在进行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神经介入治疗时,为了防止血液逆流到同轴导管导致血栓形成和脱落,进而造成颅内外血管栓塞,高压持续灌注必不可少。专利号:201721148445.X公开了一种神经介入高压持续灌注系统,实现了输液袋的自动加压、输液袋参数的检测、输液袋的自动更换以及输液异常情况的报警。上述装置存在以下不足:1、无法使得直接对人员输液的输液袋内的液体数量不变,从而导致需要频繁改变压力,并且需要更换输液袋,2、在外部气温较低时,无法将生理盐水一直处于人员所需温度,导致其无法将有益效果发挥至最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神经介入高压持续灌注装置。为了实现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神经介入高压持续灌注装置,包括承载板,所述承载板顶部一侧通过螺丝安装一号固定板,且一号固定板一侧通过挂钩悬挂有大号输液袋,所述一号固定板一端通过预留凹槽安装一号自限温电加热带,所述承载板顶部另一侧通过螺丝安装一号定位板,且一号定位板一侧顶部通过预留螺纹孔安装一号螺杆,所述一号螺杆一端通过螺钉安装与大号输液袋相对应的一号压板,所述一号定位板一侧底部通过螺丝安装一号压力传感器,所述承载板底部一侧通过螺钉安装二号固定板,且二号固定板一侧通过挂钩悬挂有小号输液袋,所述二号固定板一端通过凹槽安装二号自限温电加热带,所述承载板底部另一侧通过螺钉安装二号限位板,且二号限位板一侧底部通过预留螺纹孔安装二号螺杆,所述二号螺杆一端通过螺丝安装与小号输液袋相对应的二号压板,所述二号限位板一侧顶部通过螺丝安装二号压力传感器。进一步地,所述大号输液袋底部出液端通过输液管连接小号输液袋顶部进液端。进一步地,所述一号压力传感器的检测端位于一号压板一侧,所述二号压力传感器的检测端位于二号压板一侧。进一步地,所述一号压板和二号压板一侧均胶合连接有橡胶垫。进一步地,所述承载板一侧焊接竖板,且竖板一侧表面开设有固定螺纹孔,所述承载板外表面冷镀耐腐蚀锌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通过设置大号输液袋、小号输液袋、一号压板和二号压板,在进行灌注前,人员可以手动将大号输液袋与小号输液袋相连接,随后,人员可以根据需求手动通过二号螺杆改变二号压板的位置,使得二号压板能够对小号输液袋进行挤压,当小号输液袋通过输液管连接患者时,就可以实现对患者进行高压灌注,下一步,人员可以根据小号输液袋内的压力,手动通过一号螺杆改变一号压板的位置,使得一号压板能够挤压大号输液袋,从而将其内部的生理盐水通过输液管注入小号输液袋,保证小号输液袋内的液体数量大致不变,进而无需频繁的改变小号输液袋的压力,并且无需更换正在对人员进行高压灌注的输液袋,大号输液带内的生理盐水较多,所以无需频繁改变其受到的压力。2.通过设置一号自限温电加热带和二号自限温电加热带,当外部气温较低时,人员可以手动打开一号自限温电加热带和二号自限温电加热带,一号自限温电加热带能够间接的对大号输液袋进行加热,而二号自限温电加热带能够对小号输液袋进行加热,从而使得小号输液袋和大号输液袋内的生理盐水对患者能够起到较好的使用效果,改善粘膜微循环,并且由于一号自限温电加热带和二号自限温电加热带能够自动控制温度,所以其可以有效防止生理盐水过热,避免发生意外情况,提高安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种神经介入高压持续灌注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神经介入高压持续灌注装置的一号压板和橡胶垫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神经介入高压持续灌注装置承载板外表面材料层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二号压板;2、二号限位板;3、二号螺杆;4、二号压力传感器;5、小号输液袋;6、二号自限温电加热带;7、二号固定板;8、一号压板;9、一号压力传感器;10、承载板;11、一号螺杆;12、一号定位板;13、大号输液袋;14、一号固定板;15、一号自限温电加热带;16、固定螺纹孔;17、竖板;18、耐腐蚀锌层;19、橡胶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3所示,一种神经介入高压持续灌注装置,包括承载板10,所述承载板10顶部一侧通过螺丝安装一号固定板14,且一号固定板14一侧通过挂钩悬挂有大号输液袋13,所述一号固定板14一端通过预留凹槽安装一号自限温电加热带15,所述承载板10顶部另一侧通过螺丝安装一号定位板12,且一号定位板12一侧顶部通过预留螺纹孔安装一号螺杆11,所述一号螺杆11一端通过螺钉安装与大号输液袋13相对应的一号压板8,所述一号定位板12一侧底部通过螺丝安装一号压力传感器9,所述承载板10底部一侧通过螺钉安装二号固定板7,且二号固定板7一侧通过挂钩悬挂有小号输液袋5,所述二号固定板7一端通过凹槽安装二号自限温电加热带6,所述承载板10底部另一侧通过螺钉安装二号限位板2,且二号限位板2一侧底部通过预留螺纹孔安装二号螺杆3,所述二号螺杆3一端通过螺丝安装与小号输液袋5相对应的二号压板1,所述二号限位板2一侧顶部通过螺丝安装二号压力传感器4。其中,所述大号输液袋13底部出液端通过输液管连接小号输液袋5顶部进液端。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当大号输液袋13内的压力大于小号输液袋5内的压力时,大号输液袋13内的生理盐水进能够进入小号输液袋5内。其中,所述一号压力传感器9的检测端位于一号压板8一侧,所述二号压力传感器4的检测端位于二号压板1一侧。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人员通过一号压力传感器9可以间接的知晓大号输液袋13内压力,而人员可以通过二号压力传感器4可以间接的知晓小号输液袋5内压力。其中,所述一号压板8和二号压板1一侧均胶合连接有橡胶垫19。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橡胶垫19可以使得一号压板8和二号压板1在挤压时具有一定的缓冲。其中,所述承载板10一侧焊接竖板17,且竖板17一侧表面开设有固定螺纹孔16,所述承载板10外表面冷镀耐腐蚀锌层18。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人员通过固定螺纹孔16可以将此装置固定在指定位置,耐腐蚀锌层18可以延长承载板10的使用寿命。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神经介入高压持续灌注装置,工作时,人员将一号自限温电加热带15(厂家为江苏三牛电气电气有限公司)和二号自限温电加热带6的外接线连接外部供电机构,随后将装有生理盐水的大号输液袋13悬挂一号固定板14一侧,再将装有生理盐水的小号输液袋5悬挂二号固定板7一侧,下一步人员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神经介入高压持续灌注装置,包括承载板(10),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10)顶部一侧通过螺丝安装一号固定板(14),且一号固定板(14)一侧通过挂钩悬挂有大号输液袋(13),所述一号固定板(14)一端通过预留凹槽安装一号自限温电加热带(15),所述承载板(10)顶部另一侧通过螺丝安装一号定位板(12),且一号定位板(12)一侧顶部通过预留螺纹孔安装一号螺杆(11),所述一号螺杆(11)一端通过螺钉安装与大号输液袋(13)相对应的一号压板(8),所述一号定位板(12)一侧底部通过螺丝安装一号压力传感器(9),所述承载板(10)底部一侧通过螺钉安装二号固定板(7),且二号固定板(7)一侧通过挂钩悬挂有小号输液袋(5),所述二号固定板(7)一端通过凹槽安装二号自限温电加热带(6),所述承载板(10)底部另一侧通过螺钉安装二号限位板(2),且二号限位板(2)一侧底部通过预留螺纹孔安装二号螺杆(3),所述二号螺杆(3)一端通过螺丝安装与小号输液袋(5)相对应的二号压板(1),所述二号限位板(2)一侧顶部通过螺丝安装二号压力传感器(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神经介入高压持续灌注装置,包括承载板(10),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10)顶部一侧通过螺丝安装一号固定板(14),且一号固定板(14)一侧通过挂钩悬挂有大号输液袋(13),所述一号固定板(14)一端通过预留凹槽安装一号自限温电加热带(15),所述承载板(10)顶部另一侧通过螺丝安装一号定位板(12),且一号定位板(12)一侧顶部通过预留螺纹孔安装一号螺杆(11),所述一号螺杆(11)一端通过螺钉安装与大号输液袋(13)相对应的一号压板(8),所述一号定位板(12)一侧底部通过螺丝安装一号压力传感器(9),所述承载板(10)底部一侧通过螺钉安装二号固定板(7),且二号固定板(7)一侧通过挂钩悬挂有小号输液袋(5),所述二号固定板(7)一端通过凹槽安装二号自限温电加热带(6),所述承载板(10)底部另一侧通过螺钉安装二号限位板(2),且二号限位板(2)一侧底部通过预留螺纹孔安装二号螺杆(3),所述二号螺杆(3)一端通过螺丝安装与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乃冰陆丹
申请(专利权)人:王乃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