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避光输液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6465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避光输液盒,包括由上盒体和下盒体铰接的输液盒本体组成,上盒体和下盒体的同一侧壁上分别设有连通其内部的第一通口和第二通口,上盒体位于第一通口内朝向下盒体的盒壁上设有第一弹簧,下盒体位于第二通口内相对的盒壁上分别设有第二弹簧和第三弹簧,第一弹簧的另一端、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和第三弹簧的另一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第一连接板上设有凹面朝向下盒体的第一弧形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上设有凹面相对的第二弧形板和第三弧形板;上盒体远离下盒体的侧面上设有与其铰接的门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利于避免药物的间接伤害、污染环境以及便于和对患者及药液信息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避光输液盒
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避光输液盒。
技术介绍
随着抗肿瘤药的不断更新,在临床抗肿瘤治疗过程中,大部分抗肿瘤药物在进行静脉输注时需要避光,因此会使用配套避光输液器和避光袋,但是,传统的避光输液袋存在有以下两个缺点:1、化疗药物输注完毕后的处理过程中容易对病人及家属、医护人员造成伤害和污染环境;2、由于避光袋的遮挡,不能用PDA直接扫描二维码,每次核对需取出药袋扫描才行,既不符合防护要求,也不符合输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避光输液盒,具有利于避免药物的间接伤害、污染环境以及便于和对患者及药液信息的优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避光输液盒,包括由上盒体和下盒体铰接的输液盒本体组成,所述上盒体和下盒体的同一侧壁上分别设有连通其内部的第一通口和第二通口,所述上盒体位于第一通口内朝向下盒体的盒壁上设有第一弹簧,所述下盒体位于第二通口内相对的盒壁上分别设有第二弹簧和第三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和第三弹簧的另一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有凹面朝向下盒体的第一弧形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上设有凹面相对的第二弧形板和第三弧形板;所述上盒体远离下盒体的侧面上设有与其铰接的门盖。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操作时,打开闭合的输液盒本体,通过第二弹簧和第三弹簧的拉伸压缩带动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将输液袋的输液口防止在第二弧形板和第三弧形板之间固定,然后再将上盒体盖住,使得第一弹簧拉伸压缩第一连接板来控制第一弧形板压住输液袋的输液口,然后打开门盖,进行PDA扫描二维码获取患者的信息以及输液袋上的信息。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门盖与所述上盒体的闭合面上设有硅胶垫,所述门盖上设有把手。硅胶垫的设置用于在关闭门盖时,使得门盖不易打开;把手的设置用于打开门盖。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设有门盖的侧面上设有两个凹面方向相反的弧形挂钩。设置的弧形挂钩用于在完成药液输注后,将输液管缠绕在弧形挂钩上。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输液盒本体上相对于第一通口和第二通口的另一侧壁上设有悬挂杆。悬挂杆的设置用于输注药液时,悬挂输液盒本体。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输液盒本体为半透明材质。半透明材质的输液盒可以在使用时,观察到内部药液的使用情况。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上盒体和下盒体的闭合面上均设有密封圈,所述下盒体的侧壁上设有卡扣,所述上盒体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卡扣配合的卡勾。闭合盒体,挤压密封圈来防止闭合面漏光,卡扣和卡勾的配合用于闭合盒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减少了输注药物对病人、家属以及医护人员的危害,优化了操作过程,使得药液输注完毕后的处理过程变得更为简便,防止铺张浪费,节约成本;2、硅胶垫的设置用于在关闭门盖时,使得门盖不易打开;把手的设置用于打开门盖;3、设置的弧形挂钩用于在完成药液输注后,将输液管缠绕在弧形挂钩上;4、悬挂杆的设置用于输注药液时,悬挂输液盒本体;5、半透明材质的输液盒可以在使用时,观察到内部药液的使用情况;6、闭合盒体,挤压密封圈来防止闭合面漏光,卡扣和卡勾的配合用于闭合盒体。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一种避光输液盒的顶部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A-A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一种避光输液盒的门盖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一种避光输液盒的悬挂杆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一种避光输液盒的密封圈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上盒体;2、下盒体;3、弧形挂钩;4、第一弹簧;5、第一连接板;6、第一弧形板;7、第二弹簧;8、第二连接板;9、第二弧形板;10、第三弧形板;11、第三连接板;12、第三弹簧;13、门盖;14、把手;15、硅胶垫;16、悬挂杆;17、密封圈;18、卡扣;19、卡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如图1-3所示,一种避光输液盒,包括由上盒体1和下盒体2铰接的输液盒本体组成,所述上盒体1和下盒体2的同一侧壁上分别设有连通其内部的第一通口和第二通口,所述上盒体1位于第一通口内朝向下盒体2的盒壁上设有第一弹簧4,所述下盒体2位于第二通口内相对的盒壁上分别设有第二弹簧7和第三弹簧12,所述第一弹簧4的另一端、第二弹簧7的另一端和第三弹簧12的另一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板5、第二连接板8和第三连接板11,所述第一连接板5上设有凹面朝向下盒体2的第一弧形板6,所述第二连接板8和第三连接板11上设有凹面相对的第二弧形板9和第三弧形板10;所述上盒体1远离下盒体2的侧面上设有与其铰接的门盖13。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操作时,首先打开闭合的输液盒本体,通过第二弹簧7和第三弹簧12的拉伸压缩来带动第二连接板8和第三连接板11将输液袋的输液口防止在第二弧形板9和第三弧形板10之间固定,然后再将上盒体1放下来盖住输液袋,上盒体1上的卡勾19挂住下盒体2上的卡扣18进行闭合,而后使得第一弹簧4拉伸压缩第一连接板5来控制第一弧形板6压住输液袋的输液口,上盒体1和下盒体2的闭合面则互相挤压之间的密封圈12,防止闭合面出现漏光的情况。打开门盖13,进行PDA扫描二维码来获取患者的信息以及输液袋上的信息,此举利于操作人员达到化疗药物的职业防护要求,防止操作人员和病人出现受损伤的情况。待患者和输液袋的信息均确认完成后,通过把手14来将门盖13关闭,门盖13上的硅胶垫15则卡在门盖13与上盒体1的闭合面内,目的是防止门盖13自行打开,从而影响了输液袋内药物的使用,接着将输液盒本体通过悬挂杆16挂在合适的地方后,进行输液即可。输液完成过后,取下头皮针,把头皮针的针尖插入到输液袋的袋口上,然后再将输液管一圈圈缠绕在弧形挂钩3上,再来一体式处理掉输液袋和输液器,而输液盒经回收消毒处理后,还可再多次应用于避光药物的使用,防止铺张浪费,节约成本。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门盖13与所述上盒体1的闭合面上设有硅胶垫15,所述门盖13上设有把手14。硅胶垫15的设置用于在关闭门盖13时,使得门盖13不易打开,且防止造成因再次接触药袋而收到伤害;把手14的设置用于打开门盖13。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设有门盖13的侧面上设有两个凹面方向相反的弧形挂钩3。设置的弧形挂钩3用于在完成药液输注后,将输液管缠绕在弧形挂钩3上。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输液盒本体上相对于第一通口和第二通口的另一侧壁上设有悬挂杆16。悬挂杆16的设置用于输注药液时,悬挂输液盒本体。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液盒本体为半透明材质。半透明材质的输液盒可以在使用时,观察到内部药液的使用情况。...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避光输液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盒体和下盒体铰接的输液盒本体组成,所述上盒体和下盒体的同一侧壁上分别设有连通其内部的第一通口和第二通口,所述上盒体位于第一通口内朝向下盒体的盒壁上设有第一弹簧,所述下盒体位于第二通口内相对的盒壁上分别设有第二弹簧和第三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和第三弹簧的另一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有凹面朝向下盒体的第一弧形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上设有凹面相对的第二弧形板和第三弧形板;所述上盒体远离下盒体的侧面上设有与其铰接的门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避光输液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盒体和下盒体铰接的输液盒本体组成,所述上盒体和下盒体的同一侧壁上分别设有连通其内部的第一通口和第二通口,所述上盒体位于第一通口内朝向下盒体的盒壁上设有第一弹簧,所述下盒体位于第二通口内相对的盒壁上分别设有第二弹簧和第三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和第三弹簧的另一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有凹面朝向下盒体的第一弧形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上设有凹面相对的第二弧形板和第三弧形板;所述上盒体远离下盒体的侧面上设有与其铰接的门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避光输液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门盖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仁娣李小雪谢晓清王莉张莉段淑娟龙平王勤赵晓霞刘晓玉张晓燕孙松平罗雯徐雪菡舒晴吴昕勾雪铭杨慧周小凤王瑞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肿瘤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