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急诊输液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6465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给医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急诊输液支架,包括支架整体、支撑筒和支撑柱,支架整体的中间固定连接有支撑筒,支撑筒的顶端嵌入连接有升降杆,支撑筒的底部贯穿连接有移动底座,升降杆的顶部两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支撑柱的正面中间活动连接有卡销,支撑筒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螺纹柱,螺纹柱带动底柱沿着贯穿孔的内螺纹向下进行移动,使得底柱通过防滑纹逐渐向下移动并与地面进行贴合,同时移动底座会因底部中间无法移动,而导致移动底座底部的万向轮也无法移动,所以固定机构的设置方便使用者要实际情况将支架整体的位置进行相应的移动调节,并移动到相应的位置时也能进行固定,在未来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急诊输液支架
本技术属于给医用设备
,具体为一种急诊输液支架。
技术介绍
急诊分为紧急救治和抢救。它的存在保证了我们在突发疾病、意外伤害时,能在最快时间内得到专业、科学的救治,急诊过程候总常常需要使用到输液安装架来对病人进行输液护理。目前,输液支架的底座分别有可移动的和不可移动,而可移动的方便使用者进行移动,但是不容易固定,而不可移动的容易固定在一个位置,但不容易进行移动,导致在一个输液支架中移动固定不能同时使用,导致急诊患者在使用时十分麻烦,同时当患者多时,会产生一个输液支架多个患者使用的情况,而当患者之间离的远时,就会产生有患者因离支架过远导致输液管过紧产生不适的情况。所述,如何设计一种急诊输液支架,成为我们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移动固定不能同时使用和离支架过远导致不适的问题,提供一种急诊输液支架。为实现上述目,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急诊输液支架,包括支架整体、支撑筒和支撑柱,所述支架整体的中间固定连接有支撑筒,所述支撑筒的顶端嵌入连接有升降杆,所述支撑筒的底部贯穿连接有移动底座,所述升降杆的顶部两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正面中间活动连接有卡销,所述支撑柱的底端活动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筒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柱,所述底柱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防滑纹,所述支撑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吊钩,所述伸缩杆的中间嵌套连接有伸缩筒,所述伸缩杆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盘,所述移动底座的中间嵌入连接有贯穿孔,所述移动底座的正面嵌入连接有万向轮。优选的,所述支撑筒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滑套。优选的,所述支撑筒的正面中间顶部活动连接有上升按钮,所述支撑筒的正面中间底部活动连接有下降按钮。优选的,所述限位盘的两端活动连接有滚轮。优选的,所述支撑筒与支撑筒底部的螺纹柱、螺纹柱底端的底柱、底柱底端的防滑纹、移动底座中间的贯穿孔和移动底座正面的万向轮共同组成固定机构。优选的,所述支撑柱是由支撑柱一侧的伸缩杆、伸缩杆一侧的吊钩、伸缩杆中间的伸缩筒和伸缩杆另一侧的限位盘共同组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种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固定机构,固定机构的设置方便使用者要实际情况将支架整体的位置进行相应的移动调节,并移动到相应的位置时也能进行固定,避免了患者在使用支架整体时产生支架整体移动导致患者受伤的情况。2.本技术中,支撑柱,当使用者将输液瓶挂在吊钩处,并给患者输液时,输液瓶底部的输液管不会产生绷紧导致患者不适时,就表示伸缩杆拉出的长度合适,所以支撑柱的设置,方便支架整体对多个患者的输液瓶进行支撑,使得多个患者可以更好进行输液,从而大大提高了支架整体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简图;图2为本技术的支撑筒立面结构示意简图;图3为本技术的支撑柱剖面面结构示意简图;图4为本技术的移动底座仰视平面结构示意简图。图中:1、支架整体;2、支撑筒;201、螺纹柱;202、底柱;203、防滑纹;3、升降杆;4、支撑柱;401、伸缩筒;402、伸缩杆;403、限位盘;404、滚轮;405、吊钩;5、移动底座;501、贯穿孔;502、万向轮;6、防滑套;7、上升按钮;8、下降按钮;9、支撑架;10、卡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急诊输液支架,包括支架整体1、支撑筒2和支撑柱4,支架整体1的中间固定连接有支撑筒2,支撑筒2的顶端嵌入连接有升降杆3,支撑筒2的底部贯穿连接有移动底座5,升降杆3的顶部两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柱4,支撑柱4的正面中间活动连接有卡销10,支撑柱4的底端活动连接有支撑架9,支撑筒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螺纹柱201,螺纹柱20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柱202,底柱20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防滑纹203,支撑柱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伸缩杆402,伸缩杆40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吊钩405,伸缩杆402的中间嵌套连接有伸缩筒401,伸缩杆402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盘403,移动底座5的中间嵌入连接有贯穿孔501,移动底座5的正面嵌入连接有万向轮502。优选的,支撑筒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滑套6,当使用者要旋转支撑筒2时,可以将手放在防滑套6处,因防滑套6的表面粗糙不平,所以当使用者通过防滑套6带动支撑筒2进行旋转时,防滑套6会大大增加支撑筒2和使用者手部之间的磨损力,避免了会因使用者手心有汗导致支撑筒2旋转麻烦的情况,所以防滑套6的设置大大方便使用者对支撑筒2进行旋转。优选的,支撑筒2的正面中间顶部活动连接有上升按钮7,支撑筒2的正面中间底部活动连接有下降按钮8,因支撑筒2和升降杆3连接关系与液压杆中的活塞杆和油缸之间的连接关系类似,都是通过液压来控制升降杆3或活塞杆进行上下移动,而上升按钮7和下降按钮8的设置,能对升降杆3的移动方向进行控制,如当使用者按住上升按钮7时,升降杆3就会从支撑筒2内部向上逐渐移动,而当不再按下上升按钮7时,升降杆3就会停在支撑筒2相应的位置处不在移动,所以上升按钮7和下降按钮8的设置,方便使用者根据实际情况对升降杆3所上长的高度进行调节。优选的,限位盘403的两端活动连接有滚轮404,当伸缩杆402在伸缩筒401内部进行移动,伸缩杆402所连接的限位盘403外围会与伸缩筒401内壁产生摩擦损坏,所以在限位盘403的外围设有四个滚轮404,使得限位盘403移动时会被滚轮404与伸缩筒401内壁隔开,同时滚轮404的可活动性,避免了滚轮404在伸缩筒401内壁移动时对伸缩筒401内壁产生的摩擦损坏。优选的,支撑筒2与支撑筒2底部的螺纹柱201、螺纹柱201底端的底柱202、底柱202底端的防滑纹203、移动底座5中间的贯穿孔501和移动底座5正面的万向轮502共同组成固定机构,当使用者要将支架整体1进行移动时,可手持支撑筒2带动移动底座5通过万向轮502进行相应方向的移动,而当支架整体1移动到合适的位置时,然后将支撑筒2带动螺纹柱201进行顺时针旋转,使得螺纹柱201带动底柱202沿着贯穿孔501的内螺纹向下进行移动,使得底柱202通过防滑纹203逐渐向下移动并与地面进行贴合,其中因凹凸不的防滑纹203大大提高了底柱202底端的抓地力,避免了底柱202在光滑的地面上会产生位移的情况,同时移动底座5会因底部中间无法移动,而导致移动底座5底部的万向轮502也无法移动,所以固定机构的设置方便使用者要实际情况将支架整体1的位置进行相应的移动调节,并移动到相应的位置时也能进行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急诊输液支架,包括支架整体(1)、支撑筒(2)和支撑柱(4),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整体(1)的中间固定连接有支撑筒(2),所述支撑筒(2)的顶端嵌入连接有升降杆(3),所述支撑筒(2)的底部贯穿连接有移动底座(5),所述升降杆(3)的顶部两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柱(4),所述支撑柱(4)的正面中间活动连接有卡销(10),所述支撑筒(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螺纹柱(201),所述螺纹柱(20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柱(202),所述底柱(20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防滑纹(203),所述支撑柱(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伸缩杆(402),所述伸缩杆(40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吊钩(405),所述伸缩杆(402)的中间嵌套连接有伸缩筒(401),所述伸缩杆(402)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盘(403),所述移动底座(5)的中间嵌入连接有贯穿孔(501),所述移动底座(5)的正面嵌入连接有万向轮(50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急诊输液支架,包括支架整体(1)、支撑筒(2)和支撑柱(4),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整体(1)的中间固定连接有支撑筒(2),所述支撑筒(2)的顶端嵌入连接有升降杆(3),所述支撑筒(2)的底部贯穿连接有移动底座(5),所述升降杆(3)的顶部两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柱(4),所述支撑柱(4)的正面中间活动连接有卡销(10),所述支撑筒(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螺纹柱(201),所述螺纹柱(20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柱(202),所述底柱(20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防滑纹(203),所述支撑柱(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伸缩杆(402),所述伸缩杆(40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吊钩(405),所述伸缩杆(402)的中间嵌套连接有伸缩筒(401),所述伸缩杆(402)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盘(403),所述移动底座(5)的中间嵌入连接有贯穿孔(501),所述移动底座(5)的正面嵌入连接有万向轮(5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诊输液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4)的底端活动连接有支撑架(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亮张巧利张建芳吴权丽袁露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