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强专利>正文

一种高血压患者便携药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6369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血压患者便携药盒,包括盒体,盒体正面的中部开设有取药窗,盒体上表面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插槽,第一插槽的内侧壁插接有第一储药盒,盒体上表面的另一侧开设有第二插槽,第二插槽的内侧壁插接有第二储药盒,第一储药盒和第二储药盒的内侧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推药板,第一储药盒和第二储药盒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该高血压患者便携药盒,通过盒体、第一储药盒、第二储药盒、第一弹簧、推药板、第二弹簧、取药窗和取药孔的设置,人员向下按压拉把,使得第一储药盒向下压缩第二弹簧,取药孔对准第一储药盒后,第一弹簧推动推药板进而将药片推送至取药窗内将药片取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血压患者便携药盒
本技术涉及药盒
,具体为一种高血压患者便携药盒。
技术介绍
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正常人的血压随内外环境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在整体人群,血压水平随年龄逐渐升高,以收缩压更为明显,但50岁后舒张压呈现下降趋势,脉压也随之加大。医生面对患者时在参考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其具体情况判断该患者最合适的血压范围,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推荐使用24小时长效降压药物控制血压。除评估诊室血压外,患者还应注意家庭清晨血压的监测和管理,以控制血压,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传统的药盒体积大,携带不方便,且一次装药量比较大,所能容纳的药物品种单一,螺旋式的封盖不适合老年人开启,且没有提示信息,也不便提醒患者定时进药,若患者耽误进药时间则容易血压过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血压患者便携药盒,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高血压患者便携药盒,包括盒体,所述盒体正面的中部开设有取药窗,所述盒体上表面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插槽,所述第一插槽的内侧壁插接有第一储药盒,所述盒体上表面的另一侧开设有第二插槽,所述第二插槽的内侧壁插接有第二储药盒,所述第一储药盒和第二储药盒的内侧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推药板,所述第一储药盒和第二储药盒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盒体背面的一侧设置有计时表,所述盒体背面的另一侧设置有插槽。可选的,所述盒体正面的两侧均设置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的表面设置有刻度线。可选的,所述取药窗内侧壁的中部开设有取药孔,所述取药孔与第一储药盒和第二储药盒相适配。可选的,所述第一储药盒和第二储药盒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拉把,所述第一储药盒和第二储药盒的材质为透明塑料。可选的,所述计时表的内部设置有纽扣电池,所述计时表的内部设置有计时模块。可选的,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盒体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第二弹簧等间距设置在盒体的内底壁。(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血压患者便携药盒,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高血压患者便携药盒,通过盒体、第一储药盒、第二储药盒、第一弹簧、推药板、第二弹簧、观察窗、取药窗和取药孔的设置,将药片分别存放在第一储药盒和第二储药盒内,当需要取药时,人员向下按压拉把,使得第一储药盒向下压缩第二弹簧,第二弹簧收缩后,取药孔对准第一储药盒后,第一弹簧推动推药板进而将药片推送至取药窗内将药片取出,使用方便,提高了人员取药的速度。2、该高血压患者便携药盒,通过插槽和计时表的设置,人员将患者的信息和用药情况记录在卡片上,插接在插槽内,方便人员观察使用,通过调整计时表的计数时间来记录每隔多长时间吃药的时间,以此来提醒患者定时吃药,避免未按时吃药血压过高造成一些意外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二形态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剖面图。图中:1、盒体;2、取药窗;3、第一插槽;4、第一储药盒;5、第二插槽;6、第二储药盒;7、第一弹簧;8、推药板;9、第二弹簧;10、计时表;11、插槽;12、观察窗;13、刻度线;14、取药孔;15、拉把。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血压患者便携药盒,包括盒体1,盒体1正面的中部开设有取药窗2,盒体1上表面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插槽3,第一插槽3的内侧壁插接有第一储药盒4,盒体1上表面的另一侧开设有第二插槽5,第二插槽5的内侧壁插接有第二储药盒6,第一储药盒4和第二储药盒6的内侧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7,第一弹簧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推药板8,第一储药盒4和第二储药盒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9,第二弹簧9的另一端与盒体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第二弹簧9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第二弹簧9等间距设置在盒体1的内底壁,取药窗2内侧壁的中部开设有取药孔14,人员将药片分别存放在第一储药盒4和第二储药盒6内,当需要取药时,人员向下按压拉把15,使得第一储药盒4向下压缩第二弹簧9,第二弹簧9收缩后,取药孔14对准第一储药盒4后,第一弹簧7推动推药板8进而将药片推送至取药窗2内将药片取出,使用方便,提高了人员取药的速度,取药孔14与第一储药盒4和第二储药盒6相适配,第一储药盒4和第二储药盒6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拉把15,第一储药盒4和第二储药盒6的材质为透明塑料,盒体1背面的一侧设置有计时表10,计时表10的内部设置有纽扣电池,计时表10的内部设置有计时模块,盒体1背面的另一侧设置有插槽11,人员将患者的信息和用药情况记录在卡片上,插接在插槽11内,方便人员观察使用,通过调整计时表10的计数时间来记录每隔多长时间吃药的时间,以此来提醒患者定时吃药,避免未按时吃药血压过高造成一些意外的情况,盒体1正面的两侧均设置有观察窗12,观察窗12的表面设置有刻度线13。本技术中,该高血压患者便携药盒,工作步骤如下:1、人员将药片分别存放在第一储药盒4和第二储药盒6内,当需要取药时,人员向下按压拉把15,使得第一储药盒4向下压缩第二弹簧9,第二弹簧9收缩后,取药孔14对准第一储药盒4后,第一弹簧7推动推药板8进而将药片推送至取药窗2内将药片取出,使用方便,提高了人员取药的速度。2、人员将患者的信息和用药情况记录在卡片上,插接在插槽11内,方便人员观察使用,通过调整计时表10的计数时间来记录每隔多长时间吃药的时间,以此来提醒患者定时吃药,避免未按时吃药血压过高造成一些意外的情况。其中所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而且根据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且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血压患者便携药盒,包括盒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1)正面的中部开设有取药窗(2),所述盒体(1)上表面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插槽(3),所述第一插槽(3)的内侧壁插接有第一储药盒(4),所述盒体(1)上表面的另一侧开设有第二插槽(5),所述第二插槽(5)的内侧壁插接有第二储药盒(6),所述第一储药盒(4)和第二储药盒(6)的内侧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7),所述第一弹簧(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推药板(8),所述第一储药盒(4)和第二储药盒(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9),所述盒体(1)背面的一侧设置有计时表(10),所述盒体(1)背面的另一侧设置有插槽(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血压患者便携药盒,包括盒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1)正面的中部开设有取药窗(2),所述盒体(1)上表面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插槽(3),所述第一插槽(3)的内侧壁插接有第一储药盒(4),所述盒体(1)上表面的另一侧开设有第二插槽(5),所述第二插槽(5)的内侧壁插接有第二储药盒(6),所述第一储药盒(4)和第二储药盒(6)的内侧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7),所述第一弹簧(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推药板(8),所述第一储药盒(4)和第二储药盒(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9),所述盒体(1)背面的一侧设置有计时表(10),所述盒体(1)背面的另一侧设置有插槽(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血压患者便携药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1)正面的两侧均设置有观察窗(12),所述观察窗(12)的表面设置有刻度线(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强
申请(专利权)人:张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西藏;5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