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式触控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5984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隐藏式触控板装置,包含机壳、触控模块、收合机构及数据传输接口等构件,该机壳为设置有主机板的笔记本计算机的壳体,该壳体具有收纳室及收纳口,该触控模块主要用以控制该笔记本计算机的显示屏光标位移,该收合机构设置于该机壳的该收纳室与该触控模块之间,用以让该触控模块经由该收纳口出入该收纳室,以及该数据传输接口介于该机壳与该触控模块之间,用以传输该触控模块信号,由此隐藏触控板的装置,改进笔记本计算机的键盘设置偏后且操作平面与桌面的落差,以适合长时间操作的人体工学。(*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隐藏式触控板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隐藏式触控板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适用笔记本计算机,可变更设计笔记本计算机的前方厚度及键盘位置,使其更符合人体工学的隐藏式触控板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计算机产业发展迅速,加上半导体制造技术的长足进步,使其笔记本计算机(Notebook)的各种效能得以与台式计算机(Desktop)并驾其躯,加上笔记本计算机的体积优势,使用者已逐渐舍弃台式计算机而纷纷改用笔记本计算机。如图1所示,目前笔记本计算机P1的设计,其使用时的正面除了液晶屏幕外,其余为键盘P20及触控板(Touch Pad)P30等操作接口。但因为该笔记本计算机P1机壳P10具有一定厚度,而该键盘P20置于该厚度之上,而使得操作平面与桌面有一落差,再加上因该机壳P10前方具有触控板P30,设计时无法将该机壳P10前方变薄,且该键盘P20的位置被迫后偏,使用时间一久,手腕与肩膀容易僵硬酸痛,此种结构设计方式,不符合人体工学。因此,如何使该笔记本计算机的前缘变薄,且可将其键盘设计至更前缘位置,以消除键盘与笔记本计算机放置桌面间的落差,符合操作键盘时的人体工学,使长时间操作亦不会造成使用者负担,实为目前极需改进的一大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隐藏式触控板装置,为使笔记本计算机的触控板隐藏,且于使用时取出,同时可使该笔记本计算机的键盘前移-->以符合人体工学的设计,本技术包含:笔记本计算机的机壳,该机壳具有收纳室及收纳口;包括触控板及至少一操作键的触控模块,以控制该笔记本计算机的显示屏光标位移;设置于该机壳的该收纳室与该触控模块之间的收合机构,用以让该触控模块经由该收纳口出入该收纳室,并于收纳时将该触控模块置入前侧收纳室,使用时以拉出状态使用;以及介于该机壳与该触控模块之间的数据传输接口,用以传输该触控模块信号。综上所述,本技术的优点是:笔记本计算机机壳前方变薄及键盘前移符合操作键盘时的人体工学,使长时间操作亦不会造成使用者负担。附图说明图1为公知笔记本计算机的触控板装置的立体图图2a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立体图图2b为图2a中的触控模块拉出立体图图3a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触控模块收合状态的侧面剖视图图3b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触控模块拉出状态的侧面剖视图主要元件标记说明[公知]P1    笔记本计算机P10  机壳P20  键盘P30  触控板[本技术]1   笔记本计算机10  机壳11  主机板12  键盘区13  收纳室14  收纳口-->141 下凹口20  收合机构21  导轨组22  弹性体及扣件30  触控模块31  触控板32  操作键40  数据传输接口41  连接器42  软性电路板具体实施方式现配合附图将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参阅图2a,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立体图。其中包含:笔记本计算机1的机壳10,该机壳10内设置有主机板11,且在该机壳10上方设置有键盘区12,另该机壳10具有收纳室13及收纳口14,且该收纳口14上方还可包含下凹口141。触控模块30,主要用以感应使用者的触摸轨迹以控制该笔记本计算机1的显示屏光标位移,该触控模块30包含有触控板31及其邻近位置所设的一个或多个操作键32。收合机构20,设置于该机壳10的该收纳室11与该触控模块30之间,用以使固设于其上的该触控模块30经由该收纳口12出入该收纳室11。数据传输接口40,设置于该机壳10与该触控模块30之间,用以传输该触控模块30的输出信号。参阅图2b,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触控模块拉出的立体图。一般情况下,该触控模块30通过本技术的结构,自机壳10上移除,故原在-->机壳10后方的键盘区12的位置可再向前移动,更符合人体工学。为容置并隐藏该触控模块30(该触控模块30因该机壳10收纳口14所设下凹口141而外露出操作键32区域),在机壳10前方侧立面上设置收纳口14,并连通收纳室13,该收纳室13的外框设置收合机构20如止挡式的导轨组21,再将触控模块30设于该止挡式导轨组21上,使该触控模块30得以运用该止挡式导轨组21自该收纳室13拉出该触控模块30至止挡位置或收合于该收纳室13内,如图3a及图3b所示。另亦可在该止挡式导轨组21加入弹性体及扣件22,以运用压按的方式来解除扣合并弹出该触控模块30或压入该触控模块30。而该数据传输接口40,通过与软性电路板42连接设置于该机壳10的主机板11上的连接器41与该触控模块30之间,用以传输该触控模块30的输出信号并于该触控模块30拉出及压入时产生挠性弯曲,而不致扯断。综上所述,当知本案技术已具有实用性、新颖性与创造性,符合获得技术专利的条件。但以上所述者,仅为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技术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技术权利要求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为本新型专利范围所涵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隐藏式触控板装置,使用于笔记本计算机,其特征是包含:    机壳,为设置于该笔记本计算机的壳体,该壳体具有收纳室及收纳口;    触控模块,主要用以控制该笔记本计算机的显示屏光标位移;    收合机构,设置于该机壳的该收纳室与该触控模块之间,用以让该触控模块经由该收纳口出入该收纳室;以及    数据传输接口,介于该机壳与该触控模块之间,用以传输该触控模块信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隐藏式触控板装置,使用于笔记本计算机,其特征是包含:机壳,为设置于该笔记本计算机的壳体,该壳体具有收纳室及收纳口;触控模块,主要用以控制该笔记本计算机的显示屏光标位移;收合机构,设置于该机壳的该收纳室与该触控模块之间,用以让该触控模块经由该收纳口出入该收纳室;以及数据传输接口,介于该机壳与该触控模块之间,用以传输该触控模块信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藏式触控板装置,其特征是该触控模块进一步包含:触控板,用以控制该笔记本计算机的显示屏光标位移;以及至少一操作键,设置于该触控板邻近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隐藏式触控板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凯诚周威寰王惠真张绮棻陈明辉赖淑华
申请(专利权)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