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重构动态逻辑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5677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8:56
一种可重构动态逻辑单元,包括预充电管、多个控制晶体管和多个逻辑晶体管。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出现工程修改时,可以通过对该发明专利技术输入特定的控制信号,实现不同的逻辑功能选择,相较于传统的备用标准单元有更大的灵活性。并且可以通过配置不同的控制信号,在芯片运行时实现逻辑单元的功能切换,进而实现硬件资源在时间上的复用,从而增加硬件的利用效率,减少硬件开销。减少硬件开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重构动态逻辑单元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数字集成电路,特别是一种可重构动态逻辑单元。

技术介绍

[0002]在数字集成电路中,经常需要插入备用标准单元(spare cell),以方便在出现工程修改(engineering change order,ECO)时对设计进行的改动。
[0003]通常情况下,在设计中使用的备用标准单元只能实现某一种逻辑运算功能,可进行的改动范围较小,灵活性不足,能够提供多种逻辑功能的标准单元能够进行更灵活的改动,满足更多情景下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重构的动态逻辑单元,该单元在出现工程修改时,可以通过对该单元输入特定的控制信号,实现不同的逻辑功能选择,相较于传统的备用标准单元有更大的灵活性,并且可以通过配置不同的控制信号,在芯片运行时实现逻辑单元的功能切换,进而实现硬件资源在时间上的复用,从而增加硬件的利用效率,减少硬件开销。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0006]一种可重构动态逻辑单元,其特点在于,包括预充电管、控制晶体管和逻辑晶体管,所述的逻辑晶体管包括:第一逻辑晶体管、第二逻辑晶体管、第三逻辑晶体管、第四逻辑晶体管;
[0007]所述的控制晶体管包括:第一控制晶体管、第二控制晶体管、第三控制晶体管、第四逻辑晶体管、第五控制晶体管、第六控制晶体管、第七控制晶体管、第八控制晶体管、第九控制晶体管和第十控制晶体管:
[0008]预充电管的源极连接在电源上,所述的预充电管的漏极与第一控制晶体管的漏极、第三控制晶体管的漏极、第七控制晶体管的漏极、第九控制晶体管的漏极相连接构成单元的输出端,所述的控制晶体管的栅极为控制信号的输入端,所述的逻辑晶体管的栅极为数据的输入端。
[0009]所述的控制晶体管的栅极为控制信号的输入端,可以通过调整控制信号,改变不同控制晶体管的通断状态,从而改变下拉网络的拓扑结构,以实现不同逻辑功能。所述的逻辑晶体管的栅极为数据的输入端,在不同的逻辑功能下,输入信号保持不变,最大程度上减小了该动态逻辑单元的控制复杂度。
[0010]在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如下:
[0011]在数字集成电路设计中,可以使用本专利技术可重构动态逻辑单元,在出现工程修改时,可以通过对该单元输入特定的控制信号,实现不同的逻辑功能选择,相较于传统的备用标准单元有更大的灵活性,并且可以通过配置不同的控制信号,在芯片运行时实现逻辑单元的功能切换,进而实现硬件资源在时间上的复用,从而增加硬件的利用效率,减少硬件开
销。
附图说明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基于N型动态逻辑的可重构单元的设计;
[0014]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动态逻辑单元被配置为异或逻辑时的等效电路;
[0015]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动态逻辑单元被配置为同或逻辑时的等效电路;
[0016]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动态逻辑单元被配置为与非逻辑时的等效电路;
[0017]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动态逻辑单元被配置为或非逻辑时的等效电路;
[0018]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动态逻辑单元被配置为与逻辑时的等效电路;
[0019]图7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动态逻辑单元被配置为或逻辑时的等效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1]在图1所示的基于N型动态逻辑的可重构单元模块中,晶体管102、103、104、106、108、109、110、112、114、115为控制晶体管,其栅极为控制信号输入端口。晶体管105、107、111、113为逻辑晶体管,其栅极为运算数据的输入端。晶体管101为预充电管,其栅极为时钟信号的输入端。
[0022]由图可见,本专利技术可重构动态逻辑单元,包括预充电管101、控制晶体管和逻辑晶体管,所述的逻辑晶体管包括:第一逻辑晶体管105、第二逻辑晶体管107、第三逻辑晶体管111、第四逻辑晶体管113。
[0023]所述的控制晶体管包括:第一控制晶体管102、第二控制晶体管103、第三控制晶体管104、第四控制晶体管106、第五控制晶体管108、第六控制晶体管109、第七控制晶体管110、第八控制晶体管112、第九控制晶体管114和第十控制晶体管115。
[0024]其中,第一逻辑晶体管105的源极与第二控制晶体管103的漏极、第四控制晶体管106的漏极和第六控制晶体管109的漏极相连,漏极与第三控制晶体管104的源极相连,其栅极输入信号为A;
[0025]第二逻辑晶体管107的源极与地相连,漏极与第四控制晶体管106的源极和第五控制晶体管108的源极相连,其栅极输入信号为B;
[0026]第三逻辑晶体管111的源极与第五控制晶体管108的漏极、第八控制晶体管112的漏极、第十控制晶体管115的漏极相连,漏极与第七控制晶体管110的源极相连,栅极输入信号为A的逆;
[0027]第四逻辑晶体管113的源极与地相连,漏极与第六控制晶体管109的源极和第八控制晶体管112的源极相连,栅极输入信号为B的逆;
[0028]第一控制晶体管102的源极与第二控制晶体管103的漏极、第四控制晶体管106的漏极、第六控制晶体管109的漏极相连,漏极与输出端Q相连,栅极输入信号为C3;
[0029]第二控制晶体管103的源极与地相连,漏极与第一控制晶体管102的源极、第一逻辑晶体管105的源极相连,栅极输入信号为C4;
[0030]第三控制晶体管104的源极与第一逻辑晶体管105的漏极相连,漏极与输出端Q相连,栅极输入信号为C2;
[0031]第四控制晶体管106的源极与第二逻辑晶体管107的漏极相连,漏极与第一控制晶体管102的源极、第一逻辑晶体管105的源极相连,栅极输入信号为C0;
[0032]第五控制晶体管108的源极与第二逻辑晶体管107的漏极相连,漏极与第三逻辑晶体管111的源极、第九控制晶体管114的源极相连,栅极输入信号为C0的逆;
[0033]第六控制晶体管109的源极与第四逻辑晶体管113的漏极相连,漏极与第一控制晶体管102的源极、第一逻辑晶体管105的源极相连,栅极输入信号为C0的逆;
[0034]第七控制晶体管110的源极与第三逻辑晶体管111的漏极相连,漏极与输出端Q相连,栅极输入信号为C1;
[0035]第八控制晶体管112的源极与第四逻辑晶体管113的漏极相连,漏极与第三逻辑晶体管111的源极、第九控制晶体管114的源极相连,栅极输入信号为C0;
[0036]第九控制晶体管114的源极与第五控制晶体管108的漏极、第八控制晶体管112的漏极和第十控制晶体管115的漏极相连,漏极与输出端Q相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重构动态逻辑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充电管、控制晶体管和逻辑晶体管,所述的逻辑晶体管包括:第一逻辑晶体管、第二逻辑晶体管、第三逻辑晶体管、第四逻辑晶体管;所述的控制晶体管包括:第一控制晶体管、第二控制晶体管、第三控制晶体管、第四逻辑晶体管、第五控制晶体管和第六控制晶体管,第七控制晶体管,第八控制晶体管,第九控制晶体管,第十控制晶体管;第一逻辑晶体管的源极与第二控制晶体管的漏极、第四控制晶体管的漏极和第六控制晶体管的漏极相连,漏极与第三控制晶体管的源极相连;第二逻辑晶体管的源极与地相连,漏极与第四控制晶体管的源极和第五控制晶体管的源极相连;第三逻辑晶体管的源极与第五控制晶体管的漏极、第八控制晶体管的漏极、第十控制晶体管的漏极相连,漏极与第七控制晶体管的源极相连;第四逻辑晶体管的源极与地相连,漏极与第六控制晶体管的源极和第八控制晶体管的源极相连;第一控制晶体管的源极与第二控制晶体管的漏极、第四控制晶体管的漏极、第六控制晶体管的漏极相连,漏极与输出端Q相连;第二控制晶体管的源极与地相连,漏极与第一控制晶体管的源极、第一逻辑晶体管的源极相连;第三控制晶体管的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福马策王国兴连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