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电缆快接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5665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8: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接头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型电缆快接接头,包括底座,底座的内部开设腔体,底座的一端开设锥形安插通道且安插通道的小口端和腔体连通,底座的内部固定第一导电棒和第二导电棒,第一导电棒的一端连接插座,插座布置在腔体内部,第一导电棒的另一端连接X射线管,第二导电棒的一端延伸到腔体的内部,第二导电棒的另一端接地,腔体内部布置绝缘环且绝缘环环绕在插座的四周,电缆的插头和插座安插配合,插座的外周利用绝缘环来加强绝缘,第二导电棒的一端延伸到腔体内部、另一端接地,当腔体内漏电时,第二导电棒起到保护的作用,使得整个接头使用起来较为安全,所有的部件集中在一个底座内,结构简单、体积较小。体积较小。体积较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型电缆快接接头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接头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型电缆快接接头。

技术介绍

[0002]X射线发生器是由高压发生器和X射线管组成的设备。其中高压发生器最后输出的高压高达十万至几十万伏。将高压从高压发生器安全便捷的引入X射线管需要高压电缆及电缆接头。但是目前国内外的高压电缆接头体积大、结构复杂且安全防护措施不够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小型电缆快接接头,结构简单、体积较小且使用起来较为安全。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小型电缆快接接头,包括底座,底座的内部开设腔体,底座的一端开设锥形安插通道且安插通道的小口端和腔体连通,底座的内部固定第一导电棒和第二导电棒,第一导电棒的一端连接插座,插座布置在腔体内部,第一导电棒的另一端连接X射线管,第二导电棒的一端延伸到腔体的内部,第二导电棒的另一端接地,腔体内部布置绝缘环且绝缘环环绕在插座的四周,电缆的插头端安插在所述安插通道中且电缆的插头和插座安插配合。
[000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导电棒为两个以上且周向环绕在第一导电棒的四周,所有的第二导电棒之间相互平行,第二导电棒和第一导电棒平行。
[0006]优选的,所述底座包括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安插通道开设在第一固定座上,第二固定座包括小直径段座体和大直径段座体且二者同轴衔接,小直径段座体的周面上开设螺纹,第一固定座上开设凹槽且槽口内壁上开设螺纹,第二固定座的小直径段座体安插在第一固定座中凹槽的槽口处并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大直径段座体的端面贴靠在第一固定座的端面上且两个端部之间布置密封圈,第二固定座将凹槽的槽口密封形成封闭的腔体,安插通道的小口端和凹槽的槽底连通。
[0007]优选的,所述绝缘环的一端安插固定在第二固定座的小直径段座体的端面上,绝缘环的另一端边缘向外90
°
弯折形成翻边,翻边抵靠在所述凹槽的槽底面上。
[0008]更进一步的,所述电缆内部结构由内向外依次为导体层、强化橡胶层、绝缘橡胶层、隔绝布层、屏蔽层和外胶皮层,隔绝布层上布满导电颗粒,屏蔽层由网状金属丝构成。
[0009]有益效果:电缆的插头和插座安插配合,这样便能通过高压电缆给X射线管进行供电,插座的外周利用绝缘环来加强绝缘,第二导电棒的一端延伸到腔体内部、另一端接地,当腔体内漏电时,第二导电棒起到保护的作用,使得整个接头使用起来较为安全,所有的部件集中在一个底座内,结构简单、体积较小。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图;
[0011]图2是电缆的结构图;
[0012]图3是电缆的内部材料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图1-3,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0014]一种小型电缆快接接头,包括底座10,底座10的内部开设腔体11,底座10的一端开设锥形安插通道且安插通道的小口端和腔体11连通,底座10的内部固定第一导电棒20和第二导电棒30,第一导电棒20的一端连接插座40,插座40布置在腔体11内部,第一导电棒20的另一端连接X射线管,第二导电棒30的一端延伸到腔体11的内部,第二导电棒30的另一端接地,腔体11内部布置绝缘环50且绝缘环50环绕在插座40的四周,电缆60的插头端安插在所述安插通道中且电缆60的插头61和插座40安插配合,这样便能通过高压电缆60给X射线管进行供电,插座40的外周利用绝缘环50来加强绝缘,第二导电棒30的一端延伸到腔体11内部、另一端接地,当腔体11内漏电时,第二导电棒30起到保护的作用,使得整个接头使用起来较为安全,所有的部件集中在一个底座10内,结构简单、体积较小。
[0015]优选的,所述第二导电棒30为两个以上且周向环绕在第一导电棒20的四周,所有的第二导电棒30之间相互平行,第二导电棒30和第一导电棒20平行。第二导电棒30设置多个且均匀布置,有效避免漏电时带来的安全隐患。
[0016]进一步的,所述底座10包括第一固定座12和第二固定座13,安插通道开设在第一固定座12上,第二固定座13包括小直径段座体和大直径段座体且二者同轴衔接,小直径段座体的周面上开设螺纹,第一固定座12上开设凹槽且槽口内壁上开设螺纹,第二固定座13的小直径段座体安插在第一固定座12中凹槽的槽口处并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大直径段座体的端面贴靠在第一固定座12的端面上且两个端部之间布置密封圈,第二固定座13将凹槽的槽口密封形成封闭的腔体11,安插通道的小口端和凹槽的槽底连通。将底座10分成第一固定座12和第二固定座13,且第一固定座12和第二固定座13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实现可拆卸式连接,方便插座40、绝缘环50、第一导电棒20和第二导电棒30的固定,并且方便故障检查。
[0017]进一步的,所述绝缘环50的一端安插固定在第二固定座13的小直径段座体的端面上,绝缘环50的另一端边缘向外90
°
弯折形成翻边,翻边抵靠在所述凹槽的槽底面上,翻边的设置使得漏电保护效果更好。
[0018]更进一步的,所述电缆60内部结构由内向外依次为导体层62、强化橡胶层63、绝缘橡胶层64、隔绝布层65、屏蔽层66和外胶皮层67,隔绝布层65上布满导电颗粒,屏蔽层66由网状金属丝构成。最内侧的导体层62用于通电,强化橡胶层63比绝缘橡胶层64的硬度高,强化橡胶层63用于过渡,防止弯曲时硬度高的导体层62的铜缆线过度挤压硬度低的绝缘橡胶层64,绝缘橡胶层64用于有效的绝缘保护,隔绝布层65是保护绝缘橡胶,防止屏蔽层66的金属丝戳破绝缘橡胶影响电缆绝缘;同时隔绝布层65上布满导电颗粒,增加屏蔽层66的导电性能。屏蔽层66由网状金属丝构成,用于屏蔽高压电场对别的元器件的干扰,同时接地防护。外胶皮层67是高压电缆的外表皮,保证线缆的整体性。
[0019]应当理解,以上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由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中。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型电缆快接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0),底座(10)的内部开设腔体(11),底座(10)的一端开设锥形安插通道且安插通道的小口端和腔体(11)连通,底座(10)的内部固定第一导电棒(20)和第二导电棒(30),第一导电棒(20)的一端连接插座(40),插座(40)布置在腔体(11)内部,第一导电棒(20)的另一端连接X射线管,第二导电棒(30)的一端延伸到腔体(11)的内部,第二导电棒(30)的另一端接地,腔体(11)内部布置绝缘环(50)且绝缘环(50)环绕在插座(40)的四周,电缆(60)的插头端安插在所述安插通道中且电缆(60)的插头(61)和插座(40)安插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电缆快接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棒(30)为两个以上且周向环绕在第一导电棒(20)的四周,所有的第二导电棒(30)之间相互平行,第二导电棒(30)和第一导电棒(20)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型电缆快接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包括第一固定座(12)和第二固定座(13),安插通道开设在第一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骏王刘成张伟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日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