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欧阳歆专利>正文

计算机视频遥控播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5409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计算机视频遥控播放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具有遥控信号发射器和与计算机相连接的信号接收联接器,所述的遥控信号发射器具有按键电路、编码电路、信号发射电路和发射器电源电路,所述的信号接收联接器具有信号接收电路、信号放大电路、解码电路、转换输出电路、计算机并口和接收器电源电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其并口到计算机,即可实现本实用新与计算机的通信,利用网络并采用适当的计算机软件,不使用鼠标和键盘,方便地遥控播放各类格式的影视文件。(*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计算机视频遥控播放装置一.
本技术属电子
,特别是涉及计算机视频播放技术的改进。二.
技术介绍
目前计算机播放各类格式的视频文件如网站的影片、本地硬盘上的影片等各种影片的操作,都是通过鼠标和键盘来进行操作,这种在计算机显示器前的近距离操作,一方面使观看者限制在显示器前,并观看的人数很有限,操作也不方便。随着像等离子显示器等各类大屏幕高质量与计算机可直接相连取得信号源的显示器的出现,依托互联网观看各类影片已逐渐成计算机娱乐的重要内容之一,因而人们非常迫切需要一种不使用计算机键盘和鼠标,利用遥控装置即可进行遥控播放计算机各类视频文件的装置,但遗憾的是目前仍然没有这种计算机视频遥控播放装置。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制造计算机视频遥控播放装置,以克服目前计算机播放视频一定要使用鼠标和键盘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计算机视频遥控播放装置,本技术的特征在于:具有遥控信号发射器和与计算机相连接的信号接收联接器,所述的遥控信号发射器具有按键电路、编码电路、信号发射电路和发射器电源电路,所述的信号接收联接器具有信号接收电路、信号放大电路、解码电路、转换输出电路、计算机并口和接收器电源电路。所述的遥控信号发射器的按键电路主要包括按键S1、按键S2、按键S3、按键S4、按键S5、按键S6、按键S7、按键S8、按键S9、按键S10、按键S11、按键S12和晶体二极管D1、晶体二极管D2、晶体二极管D3、晶体二极管D4、晶体二极管D5、晶体二极管D6、晶体二极管D7、晶体二极管D8、晶体二极管D9、晶体二极管D10、晶体二极管D11、晶体二极管D12、晶体二极管D13、晶体二极管D14、晶体二极管D15、晶体二极管D16、晶体二极管D17、晶体二极管D18、晶体二极管D19、晶体二极管D20、晶体二极管D21、晶体二极管D22、晶体二极管D23、晶体二极管D24、晶体二极管D25、晶体二极管D26,按键开关S1、按键开关S2、按键开关S3、按键开关S4、按键开关S5和按键开关S8的一端连接一起后再与按键开关S7、按键开关S10、按键开关S6、按键开关S9、按键开关S11、按键开关S12和发射器电源电路的正极输出相连,按键开关S1的-->另一端与晶体二极管D1和晶体二极管D26的正极相连,按键开关S2的另一端与晶体二极管D2和晶体二极管D4的正极相连,按键开关S3的另一端与晶体二极管D3和晶体二极管D9的正极相连,按键开关S4的另一端与晶体二极管D10和晶体二极管D12的正极相连,按键开关S5的另一端与晶体二极管D17与晶体二极管D20的正极相连,按键开关S8的另一端与晶体二极管D14和晶体二极管D23的正极相连,按键开关S7和按键开关S10的一端连接后再与发射器电源电路正极输出、按键开关S8与其他按键开关一端连接的一端、按键开关S12与其他按键开关连接的一端相连,按键开关S7的另一端与晶体二极管D11、晶体二极管D13、晶体二极管D19的正极相连,按键开关S10的另一端与晶体二极管D22晶体二极管D16、晶体二极管D25的正极相连,按键开关S6、按键开关S9、按键开关S11、和按键开关S12的一端连接后再与按键开关S7与按键开关S10相连的一端、发射器电源电路输出正极、按键开关S8与其他按键开关相连的一端连接,按键开关S6的另一端与晶体二极管D15的正极相连,按键开关S9的另一端与晶体二极管D18的正极相连,按键开关S11的另一端与晶体二极管D21的正极相连,按键开关S12的另一端与晶体二极管D24的正极相连,晶体二极管D1、晶体二极管D2、晶体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一起与编码集成电路IC1的地址码“0”引脚相连,晶体二极管D1的正极与晶体二极管D26的正极及按键开关S1的一端相连,晶体二极管D2的正极与晶体二极管D4的正极及按键开关S2的一端相连,晶体二极管D3的正极与晶体二极管D9的正极及按键开关S3的一端相连,晶体二极管D4、晶体二极管D9和晶体二极管D10的负极相连一起后再与编码集成电路IC1的地址码“1”引脚相连,晶体二极管D4的正极与晶体二极管D2的正极及按键开关S2的一端连接,晶体二极管D9的正极与晶体二极管D3的正极及按键开关S3的一端相连,晶体二极管D10的正极与晶体二极管D12的正极及按键开关S4的一端相连,晶体二极管D12、晶体二极管D14、晶体二极管D17的负极连接一起后与编码集成电路IC1地址码“2”引脚相接,晶体二极管D12的正极与晶体二极管D10的正极及按键开关S4的一端相连,晶体二极管D14的正极与晶体二极管D23的正极及按键开关S8的一端相连,晶体二极管D17的正极与晶体二极管D20的正极及按键开关S5的一端相连,晶体二极管D20、晶体二极管D23、晶体二极管D26的正极相连一起与编码集成电路IC1的地址码“3”引脚相接,晶体二极管D20的正极与晶体二极管D17的正极及按键开关S5的一端相连,晶体二极管D23的正极与晶体二极管D14的正极及按键开关S8一端相接,晶体二极管D26的正极与晶体二极管D1的正极及按键开关S1的一端相连,晶体二极管D11的负极与编码集成电路IC1的地址码“0”引脚相接而正极-->与晶体二极管D13、晶体二极管D19的正极相接,晶体二极管D13和晶体二极管D16的负极相接后再与编码集成电路IC1的地址码“1”引脚相连,晶体二极管D13的正极与按键开关S7的一端、晶体二极管D11、晶体二极管D19的正极连接,晶体二极管D16的正极与晶体二极管D25的正极、晶体二极管D22的正极、按键开关S10的一端相连,晶体二极管D19和晶体二极管D22的负极相连后再与编码集成电路IC1的地址码“2”引脚相接,晶体二极管D19的正极与晶体二极管D11的正极、晶体二极管D13正极、按键开关S7的一端相连,晶体二极管D22的正极与按键开关S10的一端、晶体二极管D16和晶体二极管D25的正极相连,晶体二极管D25的负极与编码集成电路IC1的地址码“3”引脚相连而正极与晶体二极管D16和晶体二极管D22的正极、按键开关S10的一端相连,晶体二极管D15的负极与编码集成电路IC1的地址码“0”引脚相连而正极与按键开关S6的一端相连,晶体二极管D18的负极与编码集成电路IC1的地址码“1”引脚相连而正极与按键开关S9的一端相连,晶体二极管D21的负极与编码集成电路IC1的地址码“2”引脚相接而正极与按键开关S11的一端相连,晶体二极管D24的负极与编码集成电路IC1的地址码“3”引脚相连而正极与按键开关S12的一端相连,晶体二极管D5的正极接编码集成电路IC1的地址码“3”引脚而负极与晶体二极管D6的负极、晶体二极管D7的负极、晶体二极管D8的负极、电阻R1一端、电感L1一端和编码集成电路IC1的电源正极引脚相接,晶体二极管D6的正极接编码集成电路IC1的地址码“2”引脚而负极与晶体二极管D5的负极、晶体二极管D7的负极、晶体二极管D8的负极、电阻R1一端、电感L1一端和编码集成电路IC1的电源正极引脚相接,晶体二极管D7的正极接编码集成电路IC1的地址码“1”引脚而负极与晶体二极管D5的负极、晶体二极管D6的负极、晶体二极管D8的负极、电阻R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计算机视频遥控播放装置,本实用新型特征在于:具有遥控信号发射器和与计算机相连接的信号接收联接器,所述的遥控信号发射器具有按键电路、编码电路、信号发射电路和发射器电源电路,所述的信号接收联接器具有信号接收电路、信号放大电路、解码电路、转换输出电路、计算机并口和接收器电源电路。

【技术特征摘要】
1.计算机视频遥控播放装置,本实用新型特征在于:具有遥控信号发射器和与计算机相连接的信号接收联接器,所述的遥控信号发射器具有按键电路、编码电路、信号发射电路和发射器电源电路,所述的信号接收联接器具有信号接收电路、信号放大电路、解码电路、转换输出电路、计算机并口和接收器电源电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遥控播放装置,其特征为:所述的遥控信号发射器的按键电路主要包括按键S1、按键S2、按键S3、按键S4、按键S5、按键S6、按键S7、按键S8、按键S9、按键S10、按键S11、按键S12和晶体二极管D1、晶体二极管D2、晶体二极管D3、晶体二极管D4、晶体二极管D5、晶体二极管D6、晶体二极管D7、晶体二极管D8、晶体二极管D9、晶体二极管D10、晶体二极管D11、晶体二极管D12、晶体二极管D13、晶体二极管D14、晶体二极管D15、晶体二极管D16、晶体二极管D17、晶体二极管D18、晶体二极管D19、晶体二极管D20、晶体二极管D21、晶体二极管D22、晶体二极管D23、晶体二极管D24、晶体二极管D25、晶体二极管D26,按键开关S1、按键开关S2、按键开关S3、按键开关S4、按键开关S5和按键开关S8的一端连接一起后再与按键开关S7、按键开关S10、按键开关S6、按键开关S9、按键开关S11、按键开关S12和发射器电源电路的正极输出相连,按键开关S1的另一端与晶体二极管D1和晶体二极管D26的正极相连,按键开关S2的另一端与晶体二极管D2和晶体二极管D4的正极相连,按键开关S3的另一端与晶体二极管D3和晶体二极管D9的正极相连,按键开关S4的另一端与晶体二极管D10和晶体二极管D12的正极相连,按键开关S5的另一端与晶体二极管D17与晶体二极管D20的正极相连,按键开关S8的另一端与晶体二极管D14和晶体二极管D23的正极相连,按键开关S7和按键开关S10的一端连接后再与发射器电源电路正极输出、按键开关S8与其他按键开关一端连接的一端、按键开关S12与其他按键开关连接的一端相连,按键开关S7的另一端与晶体二极管D11、晶体二极管D13、晶体二极管D19的正极相连,按键开关S10的另一端与晶体二极管D22晶体二极管D16、晶体二极管D25的正极相连,按键开关S6、按键开关S9、按键开关S11、和按键开关S12的一端连接后再与按键开关S7与按键开关S10相连的一端、发射器电源电路输出正极、按键开关S8与其他按键开关相连的一端连接,按键开关S6的另一端与晶体二极管D15的正极相连,按键开关S9的另一端与晶体二极管D18的正极相连,按键开关S11的另一端与晶体二极管D21的正极相连,按键开关S12的另一端与晶体二极管D24的正极相连,晶体二极管D1、晶体二极管D2、晶体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一起与编码集成电路IC1的地址码“0”引脚相连,晶体二极管D1的正极与晶体二极管D26的正极及按键开关S1的一端相连,晶体二极管D2的正极与晶体二极管D4的正极及按键开关S2的一端相连,晶体二极管D3的正极与晶体二极管D9的正极及按键开关S3的一端相连,晶体二极管D4、晶体二极管D9和晶体二极管D10的负极相连一起再与编码集成电路IC1的地址码“1”引脚相连,晶体二极管D4的正极与晶体二极管D2的正极及按键开关S2的一端连接,晶体二极管D9的正极与晶体二极管D3的正极及按键开关S3的一端相连,晶体二极管D10的正极与晶体二极管D12的正极及按键开关S4的一端相连,晶体二极管D12、晶体二极管D14、晶体二极管D17的负极连接一起与编码集成电路IC1地址码“2”引脚相接,晶体二极管D12的正极与晶体二极管D10的正极及按键开关S4的一端相连,晶体二极管D14的正极与晶体二极管D23的正极及按键开关S8的一端相连,晶体二极管D17的正极与晶体二极管D20的正极及按键开关S5的一端相连,晶体二极管D20、晶体二极管D23、晶体二极管D26的正极相连一起与编码集成电路IC1的地址码“3”引脚相接,晶体二极管D20的正极与晶体二极管D17的正极及按键开关S5的一端相连,晶体二极管D23的正极与晶体二极管D14的正极及按键开关S8一端相接,晶体二极管D26的正极与晶体二极管D1的正极及按键开关S1的一端相连,晶体二极管D11的负极与编码集成电路IC1的地址码“0”引脚相接而正极与晶体二极管D13、晶体二极管D19的正极相接,晶体二极管D13和晶体二极管D16的负极相接后再与编码集成电路IC1的地址码“1”引脚相连,晶体二极管D13的正极与按键开关S7的一端、晶体二极管D11、晶体二极管D19的正极连接,晶体二极管D16正极与晶体二极管D25的正极、晶体二极管D22的正极、按键开关S10的一端相连,晶体二极管D19和晶体二极管D22的负极相连后再与编码集成电路IC1的地址码“2”引脚相接,晶体二极管D19的正极与晶体二极管D11的正极、晶体二极管D13正极、按键开关S7的一端相连,晶体二极管D22的正极与按键开关S10的一端、晶体二极管D16和晶体二极管D25的正极相连,晶体二极管D25的负极与编码集成电路IC1的地址码“3”引脚相连而正极与晶体二极管D16、晶体二极管D22的正极、按键开关S10的一端相连,晶体二极管D15的负极与编码集成电路IC1的地址码“0”引脚相连而正极与按键开关S6的一端相连,晶体二极管D18的负极与编码集成电路IC1的地址码“1”引脚相连而正极与按键开关S9的一端相连,晶体二极管D21的负极与编码集成电路IC1地址码“2”引脚相接而正极与按键开关S11的一端相连,晶体二极管D24负极与编码集成电路IC1的地址码“3”引脚相连而正极与按键开关S12的一端相连,晶体二极管D5的正极接编码集成电路IC1的地址码“3”引脚而负极与晶体二极管D6的负极、晶体二极管D7的负极、晶体二极管D8的负极、电阻R1一端、电感L1一端和编码集成电路IC1的电源正极引脚相接,晶体二极管D6的正极接编码集成电路IC1的地址码“2”引脚而负极与晶体二极管D5的负极、晶体二极管D7的负极、晶体二极管D8的负极、电阻R1一端、电感L1一端和编码集成电路IC1的电源正极引脚相接,晶体二极管D7的正极接编码集成电路IC1的地址码“1”引脚而负极与晶体二极管D5的负极、晶体二极管D6的负极、晶体二极管D8的负极、电阻R1一端、电感L1一端和编码集成电路IC1的电源正极相接,晶体二极管D8的正极接编码集成电路IC1的地址码“0”引脚而负极与晶体二极管D5的负极、晶体二极管D6的负极、晶体二极管D7的负极、电阻R1一端、电感L1一端和编码集成电路IC1的电源正极相连;所述的编码电路主要包括编码集成电路IC1、电阻R3、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编码集成电路IC1的电源负极与地相接,地址码“3”引脚与电阻R8、晶体二极管D5的正极、晶体二极管D24的负极,晶体二极管D25的负极、晶体二极管D20、晶体二极管D23和晶体二极管D26的负极相接,地址码“2”引脚与电阻R7、晶体二极管D6的正极、晶体二极管D21的负极、晶体二极管D19的负极、晶体二极管D22的负极、晶体二极管D12的负极、晶体二极管D14的负极、晶体二极管D17的负极,地址码“1”引脚与电阻R6、晶体二极管D7的正极、晶体二极管D18的负极、晶体二极管D16的负极、晶体二极管D13的负极、晶体二极管D4的负极、晶体二极管D9的负极、晶体二极管D10的负极相连,地址码“0”引脚与电阻R5、晶体二极管D8的正极、晶体二极管D15的负极、晶体二极管D11的负极、晶体二极管D1的负极、晶体二极管D2的负极、晶体二极管D3的负极相连,编码集成电路IC1的OSC1、OSC2振荡器引脚并接电阻R3,编码集成电路IC1的数据码输出引脚DOUT与电阻R4相连,电阻R4另一端再与晶体三极管Q2的基极相连,编码集成电路IC1的电源正极引脚与电感L1一端、电阻R1一端、晶体二极管D5的负极、晶体二极管D6的负极、晶体二极管D7的负极、晶体二极管D8的负极相连,编码集成电路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歆
申请(专利权)人:欧阳歆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5[中国|广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