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层建筑沉降加固的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沉降加固
,具体为一种高层建筑沉降加固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城市建设迅猛发展,建筑结构设计、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各地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桩基础常作为高层建筑物的基础实体,其设计选用范围广、能适应复杂地质条件和不同规模的建(构)筑物,在高层建筑等的基础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由于桩基础的施工过程无法观察,成桩质量也不能完全保证,尤其对于长桩、大直径桩,其施工难度更大,更易发生质量事故。近年来由于设计、施工等原因引起建(构)筑物桩基承载力不足、地基基础过量沉降或不均匀沉降的事故屡有发生,导致建筑结构上部损坏、整体倾斜、影响正常使用,甚至丧失使用功能,造成了很多不应有的损失。由于高层建筑体量大、牵涉范围广,建筑倾斜等事故造成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也是很明显的,应需在建筑倾斜事故发生后立即采取行之有效的加固纠倾措施,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0003]现有的高层建筑沉降加固在进行加固时,对于沉降的检测无法及时更新,在进行加固工作时,不能及时获取最近的沉降角度,时刻通过人工监督难免会出现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层建筑沉降加固的施工方法,解决了对于沉降的检测无法及时更新,在进行加固工作时,不能及时获取最近的沉降角度,时刻通过人工监督难免会出现误差的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高层建筑沉降加固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步骤一、将沉降检测装置的安装底板放置在沉降处,通过水平仪观察倾斜角度,转动转动圈带动转动杆转动,转动杆转动带动升降架在支撑架内向上滑动,带动红外线感应器发射端向上运动,对红外线感应器发射端进行供电,使其发射出红外线,红外线被水平杆挡住,然后对屋顶水箱及二次供水中转水箱进行防水,疏散人员,将外伸底板表面的填土全部挖除,拆除沉降部位的大悬挑钢雨篷和部分填充墙,并且当继续发生沉降时,安装底板整体倾斜,带动水平杆向下倾斜,此时红外线感应器发射端发出的红外线没有水平杆阻挡,直接照射到红外线感应器接收端,红外线感应器接收端控制警示音响发出报警,然后操作人员对沉降度进行观测,观测完成后,转动转动圈带动转动杆向下运动,带动红外线感应器发射端向下运动,红外线继续被水平杆遮挡住;
[0007]步骤二、在沉降对角安装挤压装置,将安全桩依次插接进建筑物底座并插接进地面的下方,将安全桩安装到位后,对第一基座进行安装,然后将第二基座安装在第一基座的顶部,将插接杆插接在第二基座的顶部,将其插接在建筑物底座下方并插进建筑物底座的
内腔,在建筑物底座的内腔开挖限位槽,在限位槽内插接杆的表面浇筑混凝土限位块,将限位槽堵死,然后在插接杆位于建筑物底座的顶部浇筑混凝土固定块,将插接杆建筑死,然后将千斤顶放置在建筑物底座的上方,通过插地螺栓将千斤顶锁死,然后启动千斤顶,千斤顶向上挤压第一基座,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给与千斤顶一个反向的力,千斤顶向下挤压建筑物底座,将其下压,使其下沉到与沉降处齐平的倾角,千斤顶向上挤压第二基座,将力传递到插接杆内,通过限位块和混凝土固定块将插接杆固定在建筑物底座内部,通过插接杆将第二基座固定住;
[0008]步骤三、对于沉降处,将支撑机构安装,先进行试桩,在建筑物外围建设基坑支护,然后将主楼内人防墙,局部地下室顶板拆除,防止其影响桩基的施工,然后在建筑外部进行桩基施工,在建筑物底座上方开孔,在开孔时对建筑物底座四周进行防护,进行无损开动,开孔完毕后进行通过打桩机器进行钻孔桩施工,钻孔桩达到设定深度后,进行注浆,注浆完毕浇筑桩冷却定型后,对注浆完毕的浇筑桩进行检测,然后将对钢筋笼进行安装,最后对建筑物底座上的开孔进行重新浇筑,浇筑完毕后,对垂直度进行重新观测,当沉降依然发生时在建筑物底座上方开孔,在开孔时对建筑物底座四周进行防护,进行无损开动,开孔完毕后进行通过打桩机器进行钻孔桩施工,钻孔桩达到设定深度后,将打桩基座安装完毕,然后将钢管桩插接进打桩基座建筑物底座下方的地面内,钢管桩对地面进行挤压,将地下泥土垒实。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该沉降检测装置包括安装底板、固定架、支撑架、警示音响、连接块、水平杆、水平仪、固定板、红外线感应器接收端、升降架、转动杆、转动圈、红外线感应器发射端和连接螺栓,所述支撑架的内腔活动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水平杆,所述水平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水平仪,所述支撑架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红外线感应器接收端,所述固定架的顶部滑动连接有升降架,所述升降架的底部贯穿固定架的顶部并延伸至固定架的下方,所述固定架的内腔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顶端贯穿升降架的底部并延伸至升降架的内腔,所述转动杆的表面与升降架的内腔螺纹连接,所述固定架的内腔开设有与转动杆的表面活动连接的空槽,所述转动杆位于空槽的内腔固定连接有转动圈,所述升降架位于固定架上方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红外线感应器发射端,所述红外线感应器接收端的表面电性连接有导线,导线的一端与警示音响的表面电性连接,所述支撑架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连接螺栓,所述连接螺栓的一端从前到后依次贯穿支撑架和连接块并延伸至连接块的内腔,所述连接块的内腔与连接螺栓的表面螺纹连接。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该挤压装置包括贯穿建筑物底座顶部、延伸至建筑物底座下方土层中的安全桩、第一基座,、第二基座、插接杆和限位圈,所述安全桩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基座,所述第一基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基座,所述第二基座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插接杆,所述插接杆的底端从上到下到下依次贯穿第二基座和建筑物底座并延伸至建筑物底座的内腔,所述第二基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插接杆的表面固定连接的限位圈。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插接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建筑物底座的内腔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插接杆位于建筑物底座顶部的表面浇筑有混凝土固定块,所述建筑物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千斤顶,所述千斤顶活塞杆的顶端与第一基座的底部抵接。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该支撑机构包括贯穿建筑物底座顶部并延伸至建筑物底座下方土层中的钢管桩和浇筑桩,所述钢管桩位于建筑物底座顶部的表面套设有打桩基座,所述钢管桩的直径从上到下逐渐增大。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该支撑机构包括贯穿建筑物底座顶部并延伸至建筑物底座下方土层中的钢管桩、浇筑桩和打桩基座。
[0014]有益效果
[001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层建筑沉降加固的施工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6]1、一种高层建筑沉降加固的施工方法,通过安装底板的顶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支撑架和警示音响,支撑架的内腔活动连接有连接块,连接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水平杆,水平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水平仪,支撑架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层建筑沉降加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沉降检测装置的安装底板(1)放置在沉降处,通过水平仪(7)观察倾斜角度,转动转动圈(12)带动转动杆(11)转动,转动杆(11)转动带动升降架(10)在支撑架(3)内向上滑动,带动红外线感应器发射端(13)向上运动,对红外线感应器发射端(13)进行供电,使其发射出红外线,红外线被水平杆(6)挡住,然后对屋顶水箱及二次供水中转水箱进行防水,疏散人员,将外伸底板表面的填土全部挖除,拆除沉降部位的大悬挑钢雨篷和部分填充墙,并且当继续发生沉降时,安装底板(1)整体倾斜,带动水平杆(6)向下倾斜,此时红外线感应器发射端(13)发出的红外线没有水平杆(6)阻挡,直接照射到红外线感应器接收端(9),红外线感应器接收端(9)控制警示音响(4)发出报警,然后操作人员对沉降度进行观测,观测完成后,转动转动圈(12)带动转动杆(11)向下运动,带动红外线感应器发射端(13)向下运动,红外线继续被水平杆(6)遮挡住;步骤二、在沉降对角安装挤压装置,将安全桩(22)依次插接进建筑物底座(21)并插接进地面的下方,将安全桩(22)安装到位后,对第一基座(23)进行安装,然后将第二基座(24)安装在第一基座(23)的顶部,将插接杆(25)插接在第二基座(24)的顶部,将其插接在建筑物底座(21)下方并插进建筑物底座(21)的内腔,在建筑物底座(21)的内腔开挖限位槽(27),在限位槽(27)内插接杆(25)的表面浇筑混凝土限位块(26),将限位槽(27)堵死,然后在插接杆(25)位于建筑物底座(21)的顶部浇筑混凝土固定块(28),将插接杆(25)建筑死,然后将千斤顶(29)放置在建筑物底座(21)的上方,通过插地螺栓将千斤顶(29)锁死,然后启动千斤顶(29),千斤顶(29)向上挤压第一基座(23),第一基座(23)和第二基座(24)给与千斤顶(29)一个反向的力,千斤顶(29)向下挤压建筑物底座(21),将其下压,使其下沉到与沉降处齐平的倾角,千斤顶(29)向上挤压第二基座(24),将力传递到插接杆(25)内,通过限位块(26)和混凝土固定块(28)将插接杆(25)固定在建筑物底座(21)内部,通过插接杆(25)将第二基座(24)固定住;步骤三、对于沉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珂,刘海隆,王成,杨昌顺,王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