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毛石基础加固结构,它包括在毛石基础上增设的承台,所述承台是具有凹槽的块状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承台通过其凹槽罩住毛石基础并与之连接为一体。所述承台包括钢筋笼和混凝土,所述钢筋笼的整体形状与承台的形状相适应,所述钢筋笼对应于承台凹槽的部分罩住毛石基础并经混凝土浇筑在钢筋笼上而与毛石基础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承台为倒置的凹字型结构,它罩住毛石基础并与之连接为一体,不但可以提高毛石基础的整体性,而且增大了毛石基础的受力面积,提高其承载力,加固效果好。加固效果好。加固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毛石基础加固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结构加固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毛石基础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毛石基础是使用强度等级不低于MU20的毛石,不低于M5的砂浆砌筑而成。毛石基础的抗冻性较好,在寒冷潮湿地区可用于6层以下建筑物基础。但是毛石基础的整体性欠佳,故有振动的建筑很少采用。
[0003]目前,基础补强加固在加固工程中已经非常普及,而毛石基础由于材料松散,砂浆强度低导致毛石连接不牢固,结构整体性差,且毛石基础无法植筋,因此业内对毛石基础的加固一直没有很好的处理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加固效果好的毛石基础加固结构,可有效加强基础的整体性和增大基础受力面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措施来实现:一种毛石基础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在毛石基础上增设的承台,所述承台是具有凹槽的块状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承台通过其凹槽罩住毛石基础并与之连接为一体。
[0006]本专利技术的承台为倒置的凹字型结构,它罩住毛石基础并与之连接为一体,不但可以提高毛石基础的整体性,而且增大了毛石基础的受力面积,提高其承载力,加固效果好。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承台包括钢筋笼和混凝土,所述钢筋笼的整体形状与承台的形状相适应,所述钢筋笼对应于承台凹槽的部分罩住毛石基础并经混凝土浇筑在钢筋笼上而与毛石基础连接。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钢筋笼主要由内围封闭箍筋、外围封闭箍筋、面筋、底筋和界面筋组成,各种钢筋均为若干,其中,若干内围封闭箍筋在竖向上排布且套于毛石基础的外围并靠近毛石基础,而若干外围封闭箍筋在竖向上排布且套于所述内围封闭箍筋的外围,所述面筋位于承台的顶部与外围封闭箍筋连接,所述底筋位于承台凹槽的顶部与所述面筋连接,所述界面筋位于所述面筋和底筋之间且穿过毛石基础上的结构柱,所述界面筋的两端锚固在混凝土中。本专利技术由内围封闭箍筋和外围封闭箍筋组成的围箍结构可以进一步提高毛石基础的整体性,而界面筋可以增强承台的抗剪能力。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推荐方式,所述面筋包括横向面筋和纵向面筋,所述横向面筋和纵向面筋相互垂直并在交叉处连接,所述面筋的两端向下弯折成竖直段,所述竖直段与所述外围封闭箍筋连接。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推荐方式,所述底筋包括横向底筋和纵向底筋,所述横向底筋和纵向底筋相互垂直并在交叉处连接,所述底筋的两端沿水平方向延伸与所述面筋的竖直段连接。
[0011]为了进一步增强承台的承载力,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钢筋笼包括附加底
筋和分布筋,所述附加底筋和分布筋均为若干,若干分布筋在水平方向上排布且位于内围封闭箍筋和外围封闭箍筋之间,所述附加底筋的下端与分布筋连接再向上弯折延伸与内围封闭箍筋相连直至连接在纵向面筋上。
[0012]本专利技术部分面筋和底筋延伸至结构柱时穿过结构柱。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显著的效果:
[0014]⑴
本专利技术的承台为倒置的凹字型结构,它罩住毛石基础并与之连接为一体,不但可以提高毛石基础的整体性,而且增大了毛石基础的受力面积,提高其承载力,加固效果好。
[0015]⑵
本专利技术由内围封闭箍筋和外围封闭箍筋组成的围箍结构可以进一步提高毛石基础的整体性,且界面筋可以增强承台的抗剪能力。
[0016]⑶
本专利技术的附加底筋和分布筋可进一步增强承台的承载力。
[0017]⑷
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实用性强,适于广泛推广和使用。
附图说明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
[0020]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横剖面图;
[0021]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纵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如图1~3所示,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毛石基础加固结构,它包括在毛石基础1上增设的承台4,承台4是具有凹槽的块状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承台4是与毛石基础1相同的正方体,承台4包括钢筋笼和混凝土,钢筋笼的整体形状与承台4的形状相适应,钢筋笼对应于承台4凹槽的部分罩住毛石基础1并经混凝土浇筑在钢筋笼上而与毛石基础1连接为一体。
[0023]钢筋笼主要由内围封闭箍筋2、外围封闭箍筋3、面筋5、底筋6、界面筋7、附加底筋9和分布筋10组成,各种钢筋均为若干。若干内围封闭箍筋2在竖向上排布且套于毛石基础1的外围并靠近毛石基础1,而若干外围封闭箍筋3在竖向上排布且套于内围封闭箍筋2的外围。面筋5位于承台4的顶部与外围封闭箍筋3连接,具体是:面筋5包括横向面筋和纵向面筋,横向面筋和纵向面筋相互垂直并在交叉处连接,面筋5的两端向下弯折成竖直段,竖直段与外围封闭箍筋3连接。底筋6位于承台4凹槽的顶部与面筋5连接,具体是:底筋6包括横向底筋和纵向底筋,横向底筋和纵向底筋相互垂直并在交叉处连接,底筋6的两端沿水平方向延伸与面筋5的竖直段连接。部分面筋5和底筋6延伸至结构柱8时穿过结构柱8。界面筋7位于面筋5和底筋6之间且穿过毛石基础1上的结构柱8使其两端锚固在混凝土中。
[0024]若干分布筋10在水平方向上排布且位于内围封闭箍筋2和外围封闭箍筋3之间,并位于承台4的底部,附加底筋9的下端与分布筋10连接再向上弯折延伸与内围封闭箍筋2相连直至连接在纵向面筋上。
[0025]本专利技术的施工过程如下:
[0026]⑴
绑扎钢筋笼:
[0027]内围封闭箍筋2与外围封闭箍筋3的环绕毛石基础1形成水平封闭箍,不可竖向弯折锚固或直接在转角处截断。面筋5、底筋6、附加底筋9和分布筋10按照它们在承台中的具体位置和连接关系绑扎连接形成钢筋笼。界面筋7穿过毛石基础1上的结构柱8,两端锚固在混凝土中。面筋5和底筋6遇结构柱时,穿过结构柱。
[0028]⑵
浇筑混凝土,完成基础加固:
[0029]浇筑混凝土前应先抽干基坑内的积水,并清除基坑内的杂物和松散的混凝土。经过养护,当新增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毛石基础加固过程完成。
[0030]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均落在本专利技术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毛石基础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在毛石基础上增设的承台,所述承台是具有凹槽的块状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承台通过其凹槽罩住毛石基础并与之连接为一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石基础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台包括钢筋笼和混凝土,所述钢筋笼的整体形状与承台的形状相适应,所述钢筋笼对应于承台凹槽的部分罩住毛石基础并经混凝土浇筑在钢筋笼上而与毛石基础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毛石基础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笼主要由内围封闭箍筋、外围封闭箍筋、面筋、底筋和界面筋组成,各种钢筋均为若干,其中,若干内围封闭箍筋在竖向上排布且套于毛石基础的外围并靠近毛石基础,而若干外围封闭箍筋在竖向上排布且套于所述内围封闭箍筋的外围,所述面筋位于承台的顶部与外围封闭箍筋连接,所述底筋位于承台凹槽的顶部与所述面筋连接,所述界面筋位于所述面筋和底筋之间且穿过毛石基础上的结构柱,所述界面筋的两端锚固在混凝土中。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杰,黄志涛,林小兵,刘恋,涂克燕,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大新特种建筑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